中专纪事(五)

春荷晚晴

&nbsp; &nbsp;&nbsp; 我们宿舍的19个同学,共同生活了两年。经过四十年的岁月蚕食,许多往事已如过眼云烟,随风飘散,如今还能记起的已经寥寥无几,但一些有趣的记忆碎片还能在脑海中浮现不曾消失。略述一二:<br> <p></p><ul><li>书记喻晓芹 <br></li></ul><div>&nbsp; &nbsp; &nbsp; 喻晓芹同学是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也是我们班里唯一的学生党员,她家住远郊区县怀柔,人长得结结实实的,双眼皮大眼睛,脸上常挂着朴实的笑容。我们虽然交流不多,但她有两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br></div>1.掩核桃:<p></p><p>&nbsp; &nbsp; &nbsp; 喻晓芹家住怀柔,秋天山货熟了的时候,一天喻晓芹从家里回来,给宿舍的同学带来了她家的好多好吃的东西,有又红又甜的大李子,板栗和核桃,分给同学们吃。这些东西对于城里住的同学来说还是很稀罕的,都是刚下来的新鲜果子和干果,我们就不客气了,很快就把那些李子和栗子干掉了。但这核桃可咋吃啊?宿舍又没有锤子等能砸核桃的工具,要不去楼下捡几块砖头上来砸核桃?还得从四楼跑下去,大家也懒得爬楼,这时只见喻晓芹拿着核桃走到宿舍门前,把核桃夹在门缝里,然后一掩门,只听咔嚓一声,核桃就被掩碎了。啊?核桃还可以有这种打开方式?哈哈!接着就听见我们宿舍的门传来接连不断地咔嚓声,一颗颗美味的核桃在喻晓芹发明的“掩核桃”神器的助力下,成功吃进同学们的肚里,没吃完的带到教室,教室的门前也传来了咔嚓声和同学们开心的笑声。</p><p><br></p><p><br></p> 2.猜闷儿:<br>一天晚上上完晚自习,同学们陆陆续续回宿舍洗漱完床上就位了,喻晓芹说要给大家猜个闷儿,我们都静静的听她说,她说:“有一个人在洗漱间涮牙,门外的人听到洗漱间里不断传来刷牙声和口哨声,大家猜猜是怎么回事?”<br>刷牙声?口哨声?这是怎么回事啊?大家都猜了起来,有猜是不是洗漱间还有一个人?有的猜是不是一个声音是录音机?“不是,不是,再猜!”喻晓芹得意的说。我们实在猜不到了,她才告诉我们谜底,原来是一个人在洗漱间一边刷假牙一边吹口哨。哈哈哈哈,假牙?大家听了谜底都笑了起来。嘘!睡觉!让她这个闷儿逗得我半天没睡着,躺在被窝里偷笑了半天。 <ul><li>我和老曲:<br></li></ul><div>1、 和诗:</div><div>&nbsp; &nbsp; &nbsp; 我和曲燕玲在宿舍两张床头对头,都是上铺。 因我们都是插队知青,比较投脾气。我俩虽都下过乡扛过锄把子,表面粗粗拉拉,一副曾经战天斗地的样子,骨子里却都有点小文艺情节,爱诌个诗整个词啥的。79年2月,天下起了雪,在宿舍的窗口望出去,雪花飘舞,雪下得不小,楼下几个小孩在堆雪人,打雪仗。突然诗兴大发,诌诗一首,老曲看了也和了我一首,这两首诗我写在了我的本子里,如下:<br></div><div><br></div><div><br></div> <p>这两首诗虽然对仗不是很工整,我写的也不如老曲的意境好,但也是我们课余的一点小情趣,现在看看还是挺有意思的。</p><p><br></p> 2、运动:<br>&nbsp; &nbsp; &nbsp; 要说和诗是我和老曲的小情趣,运动才是我们的大乐趣。我和曲燕玲都特别爱运动,所以,班里和学校组织什么体育活动我们都积极参加,什么打球,游泳,拔河的,都拉不下我们。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们相约每天早晨起来去跑步,当时宿舍的其他同学也说一起去,可真的天刚萌萌亮,我们就起床叫她们时,好多同学都困得睁不开眼睛,起不来就放弃了。我和老曲早早就起来了,轻手轻脚的拿脸盆去盥洗后,就去我们学校边上不远的宣武体育场跑步了。因为我们去得早,宣武体育场的大栅栏门是锁着的,我俩就爬上栅栏门翻进去跑步,跑个800米,虽累得呼哧带喘的,但感到神清气爽。跑完步回来的路上路过一个早点摊,我们就一人买一个油饼一碗豆浆,吃饱了回去,宿舍里的同学才刚开始起床。<br>&nbsp; &nbsp; &nbsp; 老曲游泳还特别棒!她游蛙泳姿势标准速度快,连梅老师都夸她游泳游得好,那时我们也是夏天体育课去游泳,还记得我班有个男生是游狗刨,姿势很怪异,虽然姿势不标准,但也不会沉下去,吭哧吭哧的可以游很远呢。当时我们偷偷笑了半天。 <ul><li>打响指和吹泡泡<br></li></ul><h3>&nbsp; &nbsp; &nbsp; 有一段时间,我们宿舍几个人迷上了打响指,开始我不会,咋也打不响,别的同学两个手指一碰,打出清脆的响声,我感觉还挺酷的,于是勤学苦练,在手指上哈点哈气,手指涩了就打出声音来了,每天从宿舍去教学楼的途中,楼道里都会响起啪啪的打响指的声音,不知同宿舍的你们还记得吗?</h3>&nbsp; &nbsp; &nbsp; 打响指学会了,我又迷上了吹泡泡,不知谁先发起的,我又练了半天,可难了。就是用舌头在嘴里一卷,用口水弄出一个泡泡在舌头上,然后一吹,把泡泡吹出来,一般还没吹出来,泡泡已经破了,还得重来。这个我练了好久,有时真的能吹出来,可惜成功率有点低。现在想起来我们那时候还挺会玩的。不许笑! 二、毕业分配<br>&nbsp; &nbsp; &nbsp; 写到这,我们的中专纪事已到尾声了,这也是我最不愿意写的一段。<br>&nbsp; &nbsp; &nbsp; 1980年1月7日,从北京市百货公司实习回来就开始毕业分配了,老师让同学们都填一个分配志愿表。毕业分配的去向就如入学教育时说的,有一商局、二商局、一服局、二服局、粮食局、外贸局、供销社。然后这些单位还可以选择到这些局下属的职业学校当老师或是去企业。当时家里不希望我当老师因为我妈妈和我家的姑姑、姨、舅舅等好多亲戚都是教师,文革时教师受迫害的特别多,我也亲眼见过老师被批斗的场面,觉得特别可怕,文革后老师虽然恢复了尊严,但那时工资待遇还都比企业低,所以就没有想当教师。一商、二商、一服、二服相比我觉得一服更好一些,因为一服的下属企业都是大饭店,像北京饭店、友谊宾馆、西苑饭店等都是比较著名的五星级大饭店,在那里工作不仅待遇好,而且涉外饭店还能提高英语水平,感觉还不错,就填报了第一服务局。<br>&nbsp; &nbsp; &nbsp; 填表后,一天,梅老师找我谈话,说看了我填报的志愿,知道我愿意去企业工作,他说,我觉得你更适合在学校工作,现在咱们学校有一个资料员的名额,考虑你比较合适。我说家里不愿意让我当老师。梅老师说:资料员不是老师,不用上课,资料室有很多书籍可以继续学习。看我没有说话,他又接着说:你看咱们学校现在已经升格为大学了,不管怎么说也是高等学府了,在这里机会更多一些,即便你还想去企业,也可以从学校再调到企业啊,那时的选择余地也大些。老师的话很诚恳也很在理,我确实心动了,说回家再和家里商量一下。<br>&nbsp; &nbsp; &nbsp; 回家和爸妈说了老师的意思,但家里爸妈不知怎么想的,还是觉得去企业好,那时企业开始有奖金了,而机关和事业单位都是死工资,所以家里人觉得还是企业好。其实,这分配工作本来就是应该自己拿主意的事,但我还是听了家里的意见,回学校时和梅老师说我还是去一服务局吧,不记得老师当时什么眼神了,一定觉得这个学生是不是傻?后来这个留校名额就换了别的同学了。<br>&nbsp; &nbsp; &nbsp; 1980年2月,我们几个分配到第一服务局的同学到坐落在北京饭店后面的北京市第一服务局报道了,我记得有我、王保和、黄首进和刘旭等四个人,人事处长对大家表示欢迎,然后介绍了一服务局的情况和下属企业的情况,他说一服务局局机关及下属有多少家饭店和三大饭庄,即:仿膳饭庄、听鹂馆饭庄和丰泽园饭庄。然后宣布黄首进、刘旭留局机关,王保和分到西苑饭店,我分到丰泽园饭庄,当时脑子就空白了,咋别人都分饭店和机关,俺就是饭馆啊?各单位接人的就在外面等着,宣布完了每个人的分配去向后,各单位就把人领走了。来领我的是丰泽园的副经理刘大增,他和我说了单位地址和报到时间就让我先回家了。<br>&nbsp; &nbsp; &nbsp; 回到家,爸妈问我分到哪个单位了,我说丰泽园,然后眼泪就下来了,爸妈也傻了,不是说一服务局有那么多大饭店吗?怎么就偏偏把我分到一个饭庄了呢?我都快委屈死了。哭了几天后才去丰泽园饭庄报到的。<br>&nbsp; &nbsp; &nbsp; 现在想起来,这分配的结果怨不得别人,就是自己没有主见,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时刻没有方向,导致了一个最不满意的结果。当时我咋就不知道人的起点要高呢?咋就一门心思想去最基层的企业呢?后来多年后我到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才知道人的起点有多重要,因为会计师事务所也是一个讲出身的地方,所有的事务所的所长,合伙人都会被问到你原来是哪个单位出来的?她(他)们都会自豪的说:我是财政部的,我是审计局的,我是纺织局的,甚至说我是乡镇企业局的都比我牛啊!人的起点高,格局才大,老师曾给了我高起点,大格局的机会,是我自己没有把握。<br>&nbsp; &nbsp;&nbsp;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后来发现我的人生总是由不如意开始的,不愿意干商业却学了商业会计,想去大饭店却去了丰泽园,但最后总是把本来不如意的事做到了最好,十年丰泽园工作让我遇到了最好的同事和师傅,完成了五年的大学本科学习,转角遇到爱,成立了家庭,入了党,取得了会计师职称。下一个部分就是对十年丰泽园的回忆了。敬请期待哟!<br>(全文完)2019.6.15.<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