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39b54a">如果,你甘愿做一片绿叶</font></h1><h1><font color="#39b54a">我们的课堂</font></h1><h1><font color="#39b54a">就会百花竞放</font></h1><h1><font color="#39b54a">姹紫嫣红</font></h1><h1><font color="#39b54a">如果,你愿意做一根火柴</font></h1><h1><font color="#39b54a">我们的行走</font></h1><h1><font color="#39b54a">就会一路明亮</font></h1><h1><font color="#39b54a">闪烁着无限星光……</font></h1><h3><br></h3> <h1><font color="#ed2308">🌸走进初三复习课🌸</font></h1> <h1>提到“复习课”这个名词,也许很多人会说:“复习课有个什么好听的!”可是,走进我们学校的初三复习课堂,你会发现原来复习课也可以美美哒!</h1><h1>叶小凡老师执教的是“文言文复习”,张丽老师执教的是“古诗词默写”,陈敬军老师执教的是“应用文写作”,刘勇老师执教的是“古诗词鉴赏之炼字”。四位老师都紧扣中考考点,引导学生在分析考情的基础上,精选例题,讲练结合,促使学生掌握了相应题型的答题方法与应考策略,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h1><h3></h3> <h1>尤其是我校专家型教师刘勇老师的“古诗词鉴赏课”让人耳目一新,极具示范引领作用。刘勇老师采用“填字补诗”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开课伊始就满溢着诗情画意,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h1><h1>接下来刘老师引导学生了解“何为炼字”,并进行炼字方法指导。首先刘老师展示精选的例题,激发学生思考,在孩子们充分交流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方法与作答原则。执教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h1><h1>当然,再好的方法也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在“小试牛刀”环节孩子们独立思考作答,集体评议,交流的过程充分展现出本节课的有效性。</h1><h1>课堂接近尾声,刘老师再次抛出开课的“填字补诗”任务,让孩子们在掌握鉴赏方法之后提升“炼字”能力,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思维活跃,创意频出,引得观课老师的一致赞赏。</h1><h1>这节课让老师们意识到:一节好课,应如一篇美文,既有实在的内容与思想,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结构。</h1> <h1><font color="#ed2308">🌸走进初二古诗课🌸</font></h1> <h1>初二年级组的青蓝师徒搭档王世春老师和罗莹老师分别为大家带来一节古诗阅读课。王老师执教的是《卖炭翁》,罗老师执教的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王老师以“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读翁”、“话翁”、“悟翁”。罗老师以诵读为主线,引导学生一步步读出韵味、读出情味、读懂情怀。两位老师的课均把握住了古诗词教学的根本规律,展现出我校语文老师良好的学科素养。</h1> <h1>在议课中,老师们积极参与,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如下:1.吃透教材是关键,要苦练教材解读能力;2.要用恰当追问激发思考,突破重难点;3.要紧扣教材,合理充分利用教材……</h1><h1>正如“校本研修”所言,观课老师不是消极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介入者,不仅要对课堂行为与效果进行观察,还要思考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我校语文组的老师们正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先进的理论。</h1> <h1><font color="#ed2308">🌸走进初一写作课🌸</font></h1> <h1>写作,应该是极富挑战性的一种课型,可是我校初一语文老师不惧难,均大胆选择了写作课型,将我们引向深入的思考。马维英老师执教的是《选材与加工》,李谋华老师执教的是《应用文写作》,闵平执教的是《细节描写》,三位老师课前准备充分,个人基本功扎实,课堂中既有方法指导,也有范例引路,更有写作实践,遵循了写作教学的基本规律。</h1> <h1>当然,课堂总是有缺憾的艺术,因此在议课环节,各位老师在充分肯定三堂课的基础上,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主要内容摘录如下:1.安排学生课前搜集素材,以保证课堂的高效;2.要关注课堂生成,关注每一位学生;3.要关注教材编排意图,保证教学方向的科学……</h1><h1>刘勇老师在大家各抒己见之后给大家分享了经典的写作案例,让我们明白:写作教学要情境化、活动化、趣味化,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写作教学有趣、有用、有成就。</h1> <h1>俗话说,简单的事情复杂做,常态的观课议课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着无穷奥妙,需要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将其“复杂化”,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中掌握其中的奥妙,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让我校语文之花绽放得更美!</h1> <h3>文图编辑:张良春</h3><h3>审 核:刘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