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出精良——“清三代”瓷器的不俗背景和区别特征

文藏

清康熙釉里红梅瓶、清雍正粉青釉盘口尊、清乾隆的御制珐琅彩……在历年的拍卖当中,无论市场大趋势如何,在古陶瓷拍品中“清三代”官窑精品瓷器扮演的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其地位未曾被撼动过,有时候,虽然不是单品最高,但也一定会在数量和质量上占据优势,为此这三代瓷器一度被认为是行业内的“抗跌股”或是“瓷坚强”。清三代精品瓷器何以备受收藏市场热捧? <b>“清三代”精品瓷器的不俗背景</b>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绿彩龙纹盘 清代乾隆年间瓷器</h5> 清三代”瓷器是专指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制作的瓷器。近年来,“清三代”官窑瓷器备受市场热捧。这就让不少爱好宋瓷、追逐明陶瓷和痴迷元青花陶瓷的爱好者不淡定了,论历史地位和文化研究价值,“清三代”瓷器凭什么备受藏家们喜爱呢!综合不少陶瓷鉴定专家以及在研究“陶瓷发展史”中颇有名望的一些艺术专家的观点和看法,后人们可以窥探到,其实中国陶瓷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到了“清三代”,瓷器烧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不但技艺精湛,很多精品更是彰显出了其他朝代少有的那种高雅和富贵,这是摆在展台上“清三代”瓷器带给藏家们的直观感受。不过从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来看,艺术品市场的波动虽然不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但是社会的稳定繁荣必将带来经济市场的蓬勃发展,进而对艺术品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对“清三代”精品陶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康、雍、乾三朝帝王开创的繁荣盛世景象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螺旋装饰梨形瓶 景德镇 清康熙 雍正<br> 历史告诉人们,所有的文化艺术发展形态实际上都与其背后的思潮有关,艺术形态的发展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康、雍、乾三朝帝王执政期间,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在这三代帝王统治时期,国内繁荣安定,国家鼓励并大量雇佣文人编书,又是十八世纪成为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法国20世纪下半叶著名的汉学家、历史学家谢和耐认为,十八世纪的中国文史完全可以与法国启蒙时代的文人与哲学家相媲美。<br><br>康熙、雍正、乾隆皇帝思想都比较开放,对西方绘画、建筑、机械均感兴趣,同时爱好文学艺术。康熙时期的中国画家焦秉贞研究欧洲透视法,曾作有名版画《耕织图》四十六幅,其中一些图画奉康熙之命被复制在陶瓷上。 乾隆命人装饰其位于北京西北的夏宫——圆明园,装饰圆明园的画幅出自神甫郎世宁与王致诚之手。郎世宁颇具绘画才能,留居中国为宫廷效力近五十年,直到去世为止。统治者们对艺术及对西方科学、绘画与建筑的热爱,以及对传统伦理教化的重视,影响了当时中国陶瓷艺术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也影响了其装饰手法与风格的形成。尤其是从康熙到乾隆时期的督窑官,不仅是行政官员,同时也是技术官员,如康熙时期的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督造瓷器。据说朗氏对陶瓷史研究颇深且酷爱古器。<br><br>可以说,这三位清朝帝王对瓷器的热爱在中国陶瓷史上都具有真真切切的记载,“清三代”的御用瓷器,必须经过督窑官的精心挑选,如有瑕疵立即销毁,不惜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制作精品,所以但凡留存下来的精品瓷器都具备较高的升值潜力,市场价格也是十分惊人。 <b>从浑厚到轻薄造型的演变</b> 从传世的官、民窑器物中可以看出,康熙瓷器大部分都烧制得很精致,而且造型多样,品种丰富。除官窑器外,民窑日用也相当可观,青花和五彩器广泛流传。官窑和民谣互相促进,技术迅猛提高,品种不断创新。康熙时期尽管胎土精细,瓷胎坚密,但在明末器形敦厚的影响下,早期的胎体,仍未能摆脱胎体厚重的特征。到中晚期,胎体彩逐渐变薄,但又有别于雍正时期的轻薄隽秀。此时瓷器造型之众,规格品种之多,难以计数,与明代宣德、嘉靖、万历三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谓开清一代造型的先河。琢器中的大件,如樽、鱼缸等,式样之多,尺寸之大,制作之规范,更胜于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常见的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郎窑红釉等,均烧制出许多新颖器型,并多有模仿同期的型制。顺治以来出现的新型将军罐、香炉、笔筒等此时更为普遍。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对外和文化交流史中占重要地位的康熙外销瓷,造型新颖,千姿百态,至今仍广见于西欧各国。 雍正时期瓷器的造型,一改康熙时期浑厚古拙之风,代之以轻巧俊秀、工艺妩媚之貌。器型之美,可与明永乐、明成化瓷器相提并论,各部分之间比例协调,恰到好处。外形上素有“线条美”之誉。造型品类中,除大量的创新之作外,还有诸多的仿古款式,其中以仿宋名窑器尤为突出。这些秀美端庄的器型,出神入化,高雅之至。此时的瓷期造型之美,数量之巨,式样之多,达到空前的境地,并为乾隆瓷的造型工艺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提高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审美观和欣赏水平。“清三代”精品瓷器的不俗背景和区别——蒋振凤《收藏投资导刊》2017年8月刊 总162期<br><br>乾隆时期,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景德镇荟萃了一代能工巧匠,在总结和发扬康熙、雍正瓷器艺术的基础上,把清代制瓷业推向了一个创造性的阶段,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比如,造型精美,色彩缤纷,华丽多姿,特殊的品种亦为一代之奇,尤为突出的是,工艺技巧,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之后,外国列强入侵,封建社会逐渐衰败,清代后期制瓷业也急剧下降,为此,乾隆时期也是清代制瓷业由胜极而衰的转折点。 <b>纹饰丰富乾隆期更显富贵奢华</b> 康熙瓷器的装饰有绘、印、刻、堆贴、镂雕、瓷塑等工艺。青花和五彩的绘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官窑瓷器款识——大清康熙年制</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代雍正年间景德镇官窑瓷器款识——大清雍正年制</h5> 康熙中期的瓷器绘画,深受明末清初画家董其昌、陈洪绶、刘泮源及四王等人的影响,构图舒展,意境深远;同时,由于青花呈色完美及新创材料的丰富,使得瓷画臻于完善的境界,中晚期出现的粉彩、珐琅彩装饰更为繁多的图案增色不少。康熙三十年之后,由于康熙皇帝广开科举,弘扬汉文化,瓷器上开始大量地书写诗文辞赋。<br><br>康熙晚期瓷器的绘画,承上启下,大多数器物绘工细腻,用笔精细,人物景致的布局缩小,引导出一种雍正一朝绘画的风貌;有些官窑款字的写法及体式,也和雍正时期有相似之处。康熙晚期,仿明代成化青花及彩器较为成功;仿品色调浅淡,施彩色美与成化瓷一样,但绘画的笔路却显呆滞,有形无神是其一大弱点。落款“木石居”、“卉庵”、“鼎臣”、“片石”的,纹饰都极精彩。青花及彩器纹饰,以龙凤纹为主,并沿袭至清末;其次为羽毛花卉、人物故事、山水楼阁、飞禽走兽等。民窑的瓷画,尤其是某些署图记或斋轩堂款的器物,不循蹈官窑成规限制,笔触酣畅,画意生动,具有典型的时代特色。为适应国外市场的需要,康熙时的外销瓷,重视造型艺术和材料精选,画工艺术造诣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