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之食物)】舌尖上的苏家庄

张达峰

&nbsp; &nbsp; &nbsp; &nbsp;香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苏家庄磨香油的有富吉家、惠明家、靳栓果家。当时,苏家庄的香油都很有名,记得父亲每次回老家都要带上一瓶香油,装在输液瓶里。后来惠明家做的比较大,每次去他家,屋里都能闻到焙芝麻的味道。他家是可以用芝麻换香油的,等芝麻供过于求便不再收芝麻了,等芝麻比较紧俏了,街门外墙上写的“不收芝麻”的“不”字就用炭黑抹掉了。后来李培竞家也开始卖现榨油了,取名“鸿泰昌”,产品有香油、豆油,菜籽油等等。<br>&nbsp; &nbsp; &nbsp; &nbsp;蜂蜜,也是惠明家独有的产品,每到花季惠明都要带上蜂箱外出放蜂。蜂蜜有槐花蜜、荆条蜜、枣花蜜,还有蜂王浆、蜂蜡等产品。多年的养蜂经验,使得惠明也成为了当地养蜂协会的资深会员。现如今惠明的儿子惠继东也继承了父亲的家业,开始养蜂,保留了苏家庄的老字号,而且把蜂蜜产品推向了电商销售。继东也开始骑摩托给人送货上门了,每个瓶子上都有继东亲自写的纸条“苏家庄蜂场”字样,每个瓶子上都是亲笔手写的,而不是打印的,可见养蜂人的用心良苦。<br>&nbsp; &nbsp; &nbsp; &nbsp;西瓜,大概在1991年前后,苏家庄兴起一股种西瓜的高潮。因为西瓜十年才能种一茬,否则会烂根,所以当时人们把村里几乎所有的地都轮流种了一遍西瓜。到了西瓜的成熟季,家家户户都在西瓜地里搭起小帐篷(又叫安子),这里可以遮阳挡风,晚上还可以在这里睡觉看瓜。此时便想起了鲁迅文章《少年闰土》中的开头“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br>&nbsp; &nbsp; &nbsp; &nbsp;鸡蛋,最开始是北头王志和兄弟两家大批量的养鸡的,开始在村里卖鸡蛋,那会儿大约是三块钱一斤鸡蛋。后来村里大批量养鸡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家里岔房里,闲置的房子里都可以用来养鸡,后来村里旧学校原来的教室也用来养鸡,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专人来收鸡蛋。饲料养的鸡长得很快的,没几天就从小鸡娃长成下蛋的大母鸡了。养鸡也是很辛苦的,喂饲料、喂水、洗瓶子、除铲粪便、打针喂药,该进行的都不能落下,否则鸡就会生病或者减产。<br>&nbsp; &nbsp; &nbsp; &nbsp;葡萄,大概在1995年前后,苏家庄开始在村西南种植大面积葡萄,大部分是酿酒用的葡萄,个小味甜,颜色青绿,也有少部分是用来直接食用的。到了长藤的季节,人们需要用布条把葡萄藤绑在葡萄架上;再过一段时间,需要打掐,把“哑巴子”摘掉;到了葡萄的收获季节,村民们用专用木箱把葡萄都装好,等待收货;到了快入冬的时候,还要把葡萄藤埋在地下土里。记得我们吃葡萄的时候总是塞的满嘴葡萄也不吐,“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br>&nbsp; &nbsp; &nbsp; &nbsp;如今,西瓜、鸡蛋、葡萄都已经退出了苏家庄的视野,小磨香油坊也逐渐被“现榨油”取代,剩下的只有蜂蜜系列产品了,也逐渐形成了苏家庄老字号,每次在微信朋友圈见到继东发的蜂蜜广告(勉强算是广告吧),我都会仔细耐心读完,因为养蜂人是在用心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