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像“养小”一样》

跃斌

<h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连续第6年直接参与组织上海老博会,每届结束后都写想点什么。</h3><h3><br></h3><h3>这几年写过</h3><h3><font color="#167efb" style=""> 《养老像花儿一样》</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style=""></font><a href="https://www.meipian.cn/2mjroie?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养老,像Cosplay一样》</a></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lpn0npf?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养老,象高考一样》</a></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ebupnvz?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养老,像世界杯一样》</a></h3><h3><br></h3><h3>标题逐渐格式化,虽说刻意,但也应景因时有感而发。这也是想找一个参照物,把养老这个沉重的话题说得直接些、轻松些,而不是官样文章。</h3><h3><br></h3><h3>今年的题目,姑且叫<b><font color="#ed2308">《养老,像“养小”一样》</font></b>。</h3> <h3>家家都有老小,人人由小变老。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代际传承,民生永恒。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提出老和小的话题一直都在热议,直到前天总理在杭州视察时还在说一老一小。但是与“养小”的社会共识、家庭用心、父母倾情、财力投入、保障制度、服务体系相比,无论哪一个,养老都远远不及。</h3><h3><br></h3><h3>于是想说的话很多,我选了几个关键词,先说“老博会”,再说说养老的“新常态”、“加速度”、“新未来”。</h3> <h1><b>① “老博会”:养老之风向标</b></h1><h3><br></h3><h3>窥“一会”而知全貌,上海老博会办了14届、走过19年,坚守品质,精心打造,具有代表性。感谢行业朋友们的热力捧场和上海国展中心等团队的走心运营,让展会年年有惊喜,届届在成长。</h3><h3><br></h3><h3>今年规模更大,人流更多了,从25000平方到30000平方,20个国家和地区365家企业携数千展品,3天吸引5万人次观众。养老服务、康复医疗、辅助器具、生活护理、宜居建筑、健康管理六大主题展区,展现行业全貌。</h3><h3><br></h3><h3>品牌更亮,国际化程度更高了,一批站稳脚跟做强做大的本土企业和海外企业持续亮相。海外展商已达35%,其中不乏行业领军品牌和世界500强企业,比如日本适老化家具领军品牌IRIS(爱丽思)、德国工业巨头thyseenkrupp(蒂森克虏伯)、澳洲商业巨头Lendlease(联石)、以色列人工视觉设备OrCam(欧凯姆)。</h3><h3><br></h3><h3>还有不少企业带来首秀新品,日本国民养老标准卫浴品牌TOTO(东陶)、德国护理床租赁第一的Steigentec(胜拓)、美国贝塔斯曼集团下属养老服务在线教育品牌Relias(睿莱)等国际品牌进行了新品首发。</h3><h3><br></h3><h3>活动更丰富了,琳琅满目的展品展位,目不暇接的组团及中日、中英、中荷等企业对接,交流方式更多。今年还首设了长三角养老联合展区,落实国家战略。首办长三角养老人才招聘会,40多家养老企业在现场招贤纳士。全市300多位养老顾问学习充电,打卡体验,他们回去后将对养老作更大范围、更加持久的传播。</h3><h3><br></h3><h3>论坛更务实了,举办了2019产业高峰论坛,以及养老行业推动者峰会、养老机构发展暨长三角养老一体化高峰论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竞争与创新——知识产权论坛、老年健康社会工作论坛等分论坛,1279名各界人士参与其中。</h3><h3><br></h3><h3>值得一提的是第七届中国老年福祉产品设计和创新创业大赛,征集到21个省、市、地区(含台湾)以及4个海外国家591件作品,产生14件获奖产品。特别是大赛首度引入“双创”概念,商业应用组得到40多家资本支持,有获奖产品直接得到了资本青睐,并将有更多的推广支持。今年市民政局支持开辟了1600平方区域,其中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展区,重在促进资本对接;“5+5”老年福祉产品应用推广展区,重在促进产品的社区应用落地。</h3><h3><br></h3><h3>老博会是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各种展品展示、理念碰撞、思想交流、供需对接,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民政部部长黄树贤等领导亲临现场给予高度肯定,很多展商朋友也给予好评和鼓励,鲜活的老博会让我们对养老进一步坚定了信心,看到了未来。</h3><h3><br></h3><h3>但是,在“看上去很美”的背后,很多业界的朋友也在吐槽、诉苦。面对降下帷幕的老博会,我们需要更清醒地面对现实。</h3> <h1><b>②“新常态”:养老之深水区</b></h1><h3><br></h3><h3>我要说的现实是,养老进入了新常态,养老改革处在“深水区”。</h3><h3><br></h3><h3>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养老元年。国务院文件“35号文”下发后的五年,养老服务业蓬勃发展,养老设施剧增,服务模式创新,多元主体进入,政策密集发布,这些都将在中国的养老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h3><h3><br></h3><h3>当养老进入常态,表面上波澜不惊,事实上暗流涌动。保险系、央企系、地产系大举进入以后,往日的热情逐渐冷却。新三板上市、风投融资热闹之后资本趋于理性,来自方方面面的声音和压诉求更多。这是一种养老新常态,遇到了很多绕不过去的坎。</h3><h3><br></h3><h3><b>C端的需求侧更加多元。</b>所谓一床难求“住不上”,其实也不完全是,即使在上海的中心城区,如果不挑不拣也可以找到床位。“住不好”、“住不起”也要具体分析,关键是你用什么样的服务价格买单什么水平的服务。即使在福利很好的香港,公办养老床位的轮候人数始终都是高于入住人数的。当然,结构性问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相对于低端和高端产品来说,大众化的价廉物美的养老产品确实比较少,诸如中端水平的双人间,认知障碍照护等产品也不够。</h3><h3><br></h3><h3><b>B端的供给侧万象丛生。</b>与养老机构相比,社区养老服务仍然没有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主要还是政府提供。中小养老企业的融资难并没有实质性突破,资本的快速进入增加了扩张动力,但也助长了行业浮躁。用地的成本仍然很高,大量存量资源的转化又面临着诸多壁垒。有人说,国企做养老刚刚起步,外资做养老止步不前,民企做养老短期吃力。养老市场仿佛进入了百家争鸣刀光剑影的春秋战国时期,有的在招兵买马抢占地盘,有的在韬光养晦意图厚积薄发,有的在合纵连横强强联手,有的在吞并扩张抢占先机。当然,也有的在苦苦挣扎,有的已经黯然退出。</h3><h3><br></h3><h3><b>G端的管理侧面临挑战。</b>养老机构行政许可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的“两个取消”,给行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那种审批式的、突查式的、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要求。基本公共服务的产品如何定位,既要顾及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和感受,又要尊重市场的规律,价格的传导机制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政策如何精准发力打中靶心,特别是支付政策的杠杆如何引导老年消费需求,又撬动专业养老市场的活力,长护险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但才刚刚起步。医养结合不再是简单的签约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何在支付、队伍、服务环节打通壁垒深度融合,还需要更大的制度创新。</h3><h3><br></h3><h3>养老路上不再是那些看得见,搬得动的石头,而是藏在深水区危险的暗礁。这要求每一个养老人保持更大的定力,拥有足够的智慧。</h3> <h1><b>③“加速度”:养老之最强音</b></h1><h3><br></h3><h3>业界朋友应该能感受到养老领域日益走强的高层声音,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响亮。</h3><h3><br></h3><h3>这是历史选择,也是现实使然。我国现在2.49亿老年人,2025年将突破3亿,2035年突破4亿人,2050年4.8亿〈30%〉,届时将是超老龄化社会。与目前“养小”主要解决的是托幼问题相比,应对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在我国2050年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这是一个相伴相随的过程。</h3><h3><br></h3><h3>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习总关于养老有系系列论述和具体要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养老工作份量越来越重,去年11月28日和今年5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研究养老服务,前一次审议《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5号文〉,后一次给社区养老服务送了免税的“超大礼包”。</h3><h3><br></h3><h3>机构改革后国家民政部专设养老服务司,强化了养老的体制保障。大家应该注意到,新机构出手的一系列新政和文件,思路更清晰,针对性更强,既有长远安排,也能落地管用。</h3><h3><br></h3><h3>作为一个进入老龄化已经40年的特大型城市,上海确实亚历山大,今年户籍老年人口首次进入500万大关,老龄化率34.4%。无论常住人口怎么稀释这个比例,庞大的老年群体摆在那里,2020年540万,2025年600万,2035年630万,2050年670万。单从照护压力来说,2030年到2040年十年间,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要翻倍,净增100多万。</h3><h3><br></h3><h3>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今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养老首次增加到六项。床位建设已经连续22年了,日托所建设16年了,薄弱养老机构改造数量比去年翻番,认知障碍照护床位连续第二年列入,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首次列入,而新增200家老年助餐场所早在十年前就列为实事,进入常态工作后今年又再次列入。</h3><h3><br></h3><h3>再给大家说说最近一个多月的事情。上海是4月13日收到国办5号文的,1个月后的5月13日,上海深化养老服务的“实施方案〈2019~2022〉”就上了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当周内的5月17日,上市委常委会审议;10天后的5月27日,市政府下发方案;3天后的5月30日,市委书记李强、市长应勇召开了史上规格最高的“”养老大会”,全市16个区的区委书记、区长和分管区长,20多个委办局一把手参会。5月31日,市民政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并上线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a href="http://www.shweilao.cn"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网页链接</a>〉。</h3><h3><br></h3><h3>这种节奏已经不需要作过多的解读,养老已经是领导高度关心、社会高度关注、群众高度关切的大事。顺便说一下,今年我们收到代表和委员的两会办理件突破100,达到了110件。</h3><h3><br></h3><h3>说这些是让我们对这个行业坚定信心,对养老,我们没有理由不干好,也没有理由干不好。兄弟,你可能正处在一个飘忽不定的浪尖,但也可能是站在十万亿级产业的风口。<font color="#ed2308">挺住哦,别在黎明前倒下!</font></h3> <h1><b>④“新时代”:养老之新未来</b></h1><h3><br></h3><h3>过去已过去,</h3><h3>过去的辉煌都不代表辉煌的未来。</h3><h3><br></h3><h3>未来还未来,</h3><h3>没预期的未来不会有美好的未来。</h3><h3><br></h3><h3>活在当下,必须想到未来。</h3><h3><br></h3><h3>有幸在养老行业摸爬滚打了6年,见证历史,有了一些更多的了解,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行业的苦衷和痛点。</h3><h3><br></h3><h3>而最近半年,我也才体会到有生以来最大的家庭养老压力,一种无法摆脱的无力感、无助感。三位8旬老人在老家,一位脑梗出院尚在恢复期,另一位老人大腿骨折住院需要有人照料,刚刚出院不料第三位老人又住进医院。像我这个年龄,越来越多的都在处在这样的压力和焦虑之中。</h3><h3><br></h3><h3>在老博会展区,我为一位中年大姐演示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她很惊讶上海有那么多的养老服务设施和组织,但当我按照她家老人的需求搜索到她的街道时,她又露出深深的失望。</h3><h3><br></h3><h3>面对未来,必须做在当下。</h3><h3><br></h3><h3>老实说,干了六年的养老还能保持一份工作动力和激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到了未来才不想放弃。或许再多几次“临门一脚”,未来就是无限光明。</h3> <h1><b><font color="#ed2308">I have a hope:</font></b></h1><h3><br></h3><h3>我希望,对待养老能像对待“养小”那样,家庭、社会、政府都在倾力倾情倾心而为。养老照料不能全靠社会服务,家庭成员要有最基本的责任担当。养老产品不能只是一个个的“盆景”,要成为遍地可见的万紫千红满园春。养老模式不仅仅是一个个概念,而是落地生根触手可及的服务。养老目标不仅仅是一个个行政指令,而是基于社会需求共创美好生活的行动自觉。</h3><h3><br></h3><h3>我希望,养老不要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焦虑。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健康地生活,优雅地老去,有尊严地离开。每一个子女都能尽孝,而在他们没法陪伴的时候,父母也能享受到适宜的社会服务,不再孤独,不再无助。机构里的老年人不再只有一张冰冷的床,而是有一个温暖的家。居家的老年人不再是独守空房,不会因为下不了楼成为“悬空者”,走出家门也是一个适老宜居的社区。</h3><h3><br></h3><h3>我希望,在养老领域都能敬畏市场,尊重规律,善待养老人。养老理念百家争鸣,养老市场百花齐放,让一切有志于有助于养老发展的力量充分进入,活力迸发。企业多些社会责任,资本逐利少些短视,部门利益摒弃本位,政策发力更加精准,让养老服务又好又快的发展。少一些“邻避效应”,包容那些开在家门口的养老院,不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项目流产,或许下一个需要的就是你的爸妈。善待每一个用心做养老的人,感同身受,不要让他们再用住着自己亲人的房子做抵押贷款,不再让创业的初心受伤。欢迎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养老行业,但不再为收入发愁,不要让他们伺候着别人的父母而养不起自己的孩子。</h3><h3><br></h3><h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筑梦新时代,追梦新未来,不忘初心,务必牢记使命。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h3><h3><br></h3><h3><b><i><font color="#ed2308">愿养老像“养小”一样发展,</font></i></b></h3><h3><b><i><font color="#ed2308">让老年人有幸福的晚年。</font></i></b></h3><h3><b><i><font color="#ed2308"><br></font></i></b></h3><h3><b><i><font color="#ed2308">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font></i></b></h3><h3><b><i><font color="#ed2308">后来人才有可期的未来。</font></i></b></h3> <h3><font color="#ed2308">2020年,上海老博会将迎来20岁生日。愿展会与养老业更上层楼!感谢所有该感谢的人,明年见!</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