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西藏

旺旺

<h3>   从2017年5月份开始,我第一次去西藏时,心里有着莫名的期待。遥远的山与水、人与物,演绎着不同的世界。</h3><h3> 之后,我在西藏的边缘走了两次,一次“丙察察”,一次“丙察左”。这是一条进藏的路线,也叫滇藏新通道。</h3><h3> 每次去,都在和时间赶路。因为行程仓促的缘故,总是无法自由自在的。只能挑重点的去行走。遗憾的同时,也掩不住过程的精彩。</h3> <h3>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随着旅游的兴起,这里成了最为炽热的圣地。</h3><h3> 西藏北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连接青海省,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 不丹、锡金和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h3><h3> 所以,就有了通俗的精典旅游线路——“川藏线″、“青藏线”、“新藏线″、“滇藏线”。</h3> <h3>  到过西藏的人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冰川、雪山、圣湖和景观大道。有时,一片普通的蓝天白云,纯洁的让你怀疑人生。有时,车行在泥泞不堪的雪峰峭壁上,惊惧得如坠深渊。进一次藏地,就是一次洗涤心灵之旅。<br></h3> <h3>  从第一次进藏后,我开始有了那种不去西藏治不了的“病″。每次去,风尘仆仆是最深最痛的体会。而车,是我旅途不离不弃的伴侣。</h3> <h3> 今年5月24日上午,原本随行的朋友未能如愿出门,我依然单车单程没有改变。此次出行计划也略为调整。我打算从青藏线进,到拉萨后走川藏线,到然乌转滇藏线出。</h3><h3> 一路顺风。第一站西安,第二站西宁,第三站格尔木,每天似乎都有“两岸猿声啼不住,千里江陵一日还”所描述的意境。</h3><h3> 格尔木是青藏线进藏的必经之地,素有兵城的雅称。这里曾是不毛之地,如今因为石油和各种矿藏闻名中国。</h3><h3> 在这里我受到了一位家乡藉的领导和朋友热情款待。清真羊肉和糕汤,留下了浓浓的异域风味。</h3> <p class="ql-block">雄鹰靠近天空</p><p class="ql-block">雨水靠近大地</p><p class="ql-block">神秘的河流</p><p class="ql-block">纵横千里,四处奔走</p><p class="ql-block">最后找到了归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像孩子一样,低头</p><p class="ql-block">昆仑山 祁连山</p><p class="ql-block">寒风呼呼,一笑而过</p><p class="ql-block">而他,却一言不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沉默。泛滥千里</p><p class="ql-block">无人区 无人区</p><p class="ql-block">千年,只是一刹那</p><p class="ql-block">咬着牙根的石头</p><p class="ql-block">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岁月一直在这里</p><p class="ql-block">长大。微笑的背影</p><p class="ql-block">夹杂着严寒、冰雪和风沙</p> <h3>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戈壁滩上吹来的风中,诗情徐徐绽放。信手拈花,情愫像野草疯长,爬满了大西北的不眠之夜。</h3> <h3>  西宁到格尔木有八百公里,大部分是京藏高速,路况良好。途中经过青海湖和“天空之镜″茶卡盐湖。格尔木到拉萨有一千二百公里距离,主要走的是国道,经过青海玉树州后到西藏那曲,最后才到达拉萨市。</h3><h3> 我在格尔木的第二天早晨醒来有些犹豫,担心这几天一路赶路身体有些疲劳,而且一千多公里的路程不可能一天赶到,途中注定要休息一晚上。</h3><h3> 一边吃着西北的肉夹馍和大蒜,一边翻开随身携带的藏区旅行图,目光落在了格尔木和拉萨中间的沱沱河镇(当地人叫唐古拉山镇),心意已决后毅然踏上翻山越岭之路。</h3> <h3>(青藏线:生命交通线)</h3> <h3>(无人区的守护者)</h3> <h3>(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h3> <h3>(109国道:青藏公路段)</h3> <h3>  作为地球的第三极,在青藏高原上旅行,扑面而来莽莽苍苍的壮丽景色让人震憾。高原被高大的山脉分割成不一样的景观。南北向的横断山脉和两条巨大的东西向的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最闻名的江河,从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中间流过,自西向东奔涌,遇到南迦巴瓦峰的阻挡后,转身向南流去。</h3> <h3>  不言而喻,我会在这里遇上念青唐古拉山脉。不期而遇的雪山和可可西里无人区,在旅途中一一让我感到惊喜不已以及高原反应的阵阵不适。这是后话了。</h3> <h3>  实际上,一踏入昆仑山口海拔便在4500米以上,过不冻泉、五道梁。由于当初建设青藏公路是新选线路,格尔木一直到安多,很少见藏族居住点,沿途主要是道班、兵站或食宿饭店。</h3> <h3> 过五道梁时遇到了公安检查站,当时天气很热,下车时头脑有些昏胀,感觉高原的威力在发作。出检查站不远的路边看到了藏羚羊的身影(有点不确定是不是啊),由于身体不舒服加上车速过快,没有停下来照像。现在想起来有些遗憾。因为此行我一路看到过的野生动物都没有照片,有藏羚羊和野驴。</h3> <h3>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方起伏较小,高原面也是完整的。在一路坦途的青藏公路行驶时,心情和景色理应让人愉快,但是海拔四千多米给人带来的压力是不可忽视的。</h3><h3> 过104道班、唐古拉兵站便开始上5200米的唐古拉山口。因为山口下面的路海拔已4900米,再翻5200米的唐古拉只是相对高度300米的“小山”。但刚上高原在这个大气含氧量仅60%的高度,略微多停一会,就有明显的不适感,何况长时间乘车的鞍马劳顿。唐古拉给众多的入藏者杀了个下马威,使之心有余悸,谈唐古拉而色变。</h3> <h3>  然而,经过三大无人区之一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时,不禁让人十分感叹。第一次穿行无人区,我想起电影《可可西里》里的画面。在生命的禁区里,索南.达杰,一个人的生命让我理解了对自然的全部尊重。谢谢上天对我们的眷顾!谢谢生命对我们的启发!</h3> <h3>(沱沱河新大桥)</h3> <h3>(长江第一镇:唐古拉山镇)</h3> <h3>  当车停在沱沱河宾馆的门前时,晚上八点多钟的太阳还能亮瞎人的眼睛,似乎时间在这个万里长江第一镇打盹了。一入宾馆我就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滴水未沾在氧气瓶的帮助下迅速入睡。</h3><h3><br></h3> <h3>  沱沱河沿是长江源头与青藏线的交汇点,此去各拉丹东雪峰西南面的长江源有百余公里。各拉丹东峰,海拔6621米,为唐古拉山脉最高峰。各拉丹东峰西南最大的山谷冰川——姜古迪如冰川,流程12.8千米,末端海拔高5395米,是长江的发源地。</h3><h3> 虽然对这个地方的情况略有所知!虽然在路上的心情应该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高反始终绕不开我的旅程。我再也没有勇气停留下来。尽管美丽的沱沱河风光无限好。早晨起床后,在洗面盆留下了触目惊心的鼻血后,夹着尾巴灰溜溜地开路了。</h3><h3> 远去的背影多么狼狈!</h3> <h3>(青藏公路纪念碑)</h3> <h3>(唐古拉山口)</h3> <h3>  过雁石坪停留了片刻,给汽车加油,顺便喝了一碗紫菜汤,空空的腹中需要一点能量。之后状态虽然没有改变,前方的道路依然还要坚持。到达唐古拉山口,货车排成长龙看似有点小堵。过后才知是路面破损严重,造成行车缓慢所致。趁着堵车的空闲,下车拍了几张照片。其中,青藏公路纪念碑让我敬仰许久!伟哉,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h3> <h3>  到了那曲之后,这里是进藏区里第一个大的城市。在市区穿行大约半小时。这里离拉萨还有三百多公里,想想一路跋山涉水的艰辛,心里不禁暗暗发呆。看到路边还在修建的京藏高速,羡慕嫉妒恨啊!</h3> <h3> 抵达当雄后天就黑了,听说纳木措就在附近,看来夜色不仅挡住了我的视线,还挡住了美色无边的诱惑。在黑夜里只能一味地开车、听歌,等待着拉萨一城的灯火越来越近。</h3> <h3>(布达拉宫——拉萨)</h3> <h3>(拉萨广场佛塔)</h3> <h3>  黑夜中的拉萨显得那么安详,似乎没有高原之城带来的恐惧。在市区里穿行,我几乎都能感觉到拉萨河的身影,默默地陪伴着我前行。终于,在凌晨时分抵达歇息地。</h3><h3> 晚安,拉萨!</h3> <h3>  回顾一路风尘,从格尔木市至拉萨市段,翻越了昆仑山(海拔4600米)、风火山(海拔5010米)、唐古拉山(海拔5320米)、头二九山(海拔5180米)……跨过了楚玛尔河、红梁河、曲水河、秀水河、通天河……</h3> <h3>  同时也记录了基本的线路和里程:格尔木-(270km)--五道梁-(150km)--沱沱河沿-(90km)--雁石坪-(100km)--唐古拉山口-(90km)--安多-(140km)--那曲-(160km)--当雄-(75km)--羊八井-(80km)--拉萨。</h3> <h3>  你好,拉萨!</h3><h3> 5月29日清晨六点多钟,一缕光线从窗外透过玻璃,带给我春天般的清新和喜悦感。似乎拉萨在深夜里曾被雨水洗过一般,天空和城市显得有些湿润。我在窗前拍了一张照片发在朋友圈里,想要分亨自已的喜悦。</h3><h3> 这是美好的一天!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西藏拉萨,零距离的感受她的姣容。也是我感受到缘分的奇妙。因为在湖北商会的安排接待下,我认识了众多来自湖北的乡亲及与吴大哥的相遇。</h3><h3> 我和吴大哥都来自湖北的一个小镇,老家相距不过四、五公里。吴大哥是六十年代之人,我是七十年代生人,都是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而且还是同行,只是现在吴大哥已身居高位。我们之前在家乡互不认识,却在万里之外的异乡相遇了。</h3><h3> 感谢乡情,感谢命运!“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愿你们在他乡生活幸福,愿你们那时鬓发衰而乡音未改!</h3> <h3>  在拉萨特意停留了一天,去了布达拉宫,去了八角街和大小昭寺。虽然走马观花,但是总觉得这些地方在心里十分熟悉。像虔诚的朝圣者一样,其实心中早就有了她的影子。许多事情,我们或许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h3> <h3>(通麦新大桥)</h3> <h3>(易贡臧布江)</h3> <h3> 30日中午离开拉萨。在情朦胧雨朦胧中开上林拉高速,这是西藏目前唯一的高速公路,也是全程免费的高速公路。一路平坦,也一路风光无限好。</h3><h3> 林拉高速,顾名思义就是西藏林芝市到拉萨市的高速公路。全程四百公里,都在“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的峡谷中行走。</h3><h3> “雪域江南”林芝,位于西藏东南部,在喜玛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与横断山脉之间。平均海拔低于西藏其它地区。是世界陆地垂直地貌落差最大的地带,因而众多的稀有植物和原始森林被完好保存。雪山、深谷、森林,呈现与众不同的自然景观。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是游人向往的地方。</h3><h3> “川藏线”——318国道,也一路几乎与林拉高速齐头并进。</h3><h3><br></h3> <h3>  过八一镇后,车子走完全程高速,直接驱行在318国道上了。从林芝到波密的国道堪称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实不过分。</h3> <h3>  山高林密,一路郁郁葱葱。河流与雪山一路逶迤曲折,更有令人探古寻幽的冰川群。置身其中,还以为在小桥流水的江南某处流连忘返。如果没有凡尘纷扰,在鲁朗小镇住上数日,何不为美事一桩。</h3> <h3>“记忆中有种天空的蓝</h3><h3>梦里想念格桑花的娇艳</h3><h3>云朵上藏着我的思念</h3><h3>流淌成歌声落在你心间”</h3><h3> 如果心中无欲无求,在林芝去波密的路上,听着桑吉卓娅的这首《带着情歌去西藏》,你是不是也会“今生永难忘,风吹草儿低醉了那时光″?</h3> <h3>(318网红路)</h3> <h3>(然乌湖)</h3> <h3>(桑久村)</h3> <h3>  从波密去察隅时,在然乌镇离开318国道转向省道201,走三百多公里才能到达察隅县城。途中然乌湖是不得不停下脚步的地方。高山湖泊与冰川的倒影交相辉映,那不是相机的收获,也不是眼睛的盛宴,只是我一不小心,打开了心灵的窗户!</h3> <h3>  湖水连着天空,雪山连着草地。翻越雪山垭口,一片片无人的景观使人情不自禁。带风的车速,迷人的草甸,瞬间把天上人间推进心里。</h3> <h3>  像走累了的行人,看到目的地快要到了,激动的步伐变得轻松起来。穿越察隅大峡谷,显得十分顺利。走在察隅河边,县城竹瓦根镇渐渐清晰。</h3> <h3>(察隅河)</h3> <h3>(察隅县城)</h3> <h3>  察隅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是西藏的重要边境之一。边界线与中缅、中印交界。属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地区,区内河流、峡谷众多,素有“西藏小江南”的美誉。海拔最高处是察瓦龙乡与云南德庆县交界的怒山山脉的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目前察隅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土没有实际控制,十分遗憾。相信以后我们会看到更大更美的察隅!</h3> <h3>  察隅河边,竹瓦根镇宁静和安逸。住在河边小楼上,一宿之后我的精神变得神彩奕奕。清晨的街道清新又开阔,早餐之后清点装备,感觉十分轻松地踏上“丙察察”之旅了。</h3> <h3>(原始森林道路)</h3> <h3>  察隅属横断山脉西段地带的藏东南高山峡谷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度差达3600米,垂直高差悬殊。这里曾是旧西藏放逐囚犯的地方。交通极为不便。察隅只有少数几条公路与外界联系,丙察察公路是后来修建的,是滇藏新通道的主段。因为道路险峻,也被称为勇敢者的挑战之路。</h3> <h3>  开始的道路泥泞不堪,十分颠簸。好在进入原始林带后,森林边缘不知名花簇令人心旷神怡。与17年相比,这次行走丙察察是反向穿行,虽有模糊印象,终究没有找到熟悉的记忆。不同的是少了上次的忐忑不安的心情。因而更加注重感受和体验。</h3> <h3>(雪域天路)</h3> <h3>(里程碑:滇藏新通道)</h3> <h3>(雪山垭口)</h3> <h3>  如果你是北方人,这里的雪山让你敬仰。如果你是南方人,这片雪景使你欣喜若狂。当高度与严寒相遇,自然创造了许多奇观。丙察察公路上,你会与三座大雪山相遇。它们一个个挑战你的能力与运气。</h3> <h3> 察隅到察瓦龙200公里的察察线,需要翻越三个4500~4900米的垭口,还要穿越原始森林、高山草场、乱石区。丙察察线是进藏路线中最为艰险、风景也最优美原始的路线。</h3><h3> 说它是公路,恐怕有些牵强。事实上,目前丙察察线还只是连接城乡之间的简易道路,由于路况差、道路艰险,鲜有人选择从这里进藏,这也让丙察察更具神秘色彩。现代冰川积雪盘踞的高山区气候复杂。特殊的自然条件,使得公路沿线时常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现象。</h3> <h3>  挑战不仅仅只是需要勇气而已。“眼在天堂,身在地狱”,美丽是要代价换取的。虽然高原反应轻微,但是路途遥远且艰苦异常,穿越者会吃不少苦头的。每年十二月至来年三月间会大雪封山,翻越察察线根本寸步难行。就算能通行的冬季少数日子,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也让人心里加深恐惧,畏步不前。</h3> <h3>(丙察察路牌)</h3> <h3>(雪山驿站:目若村)</h3> <h3>(单骑摩旅)</h3> <h3>  无论我多么小心翼翼,车辆轮胎与地面接触都会带来伤害。走这样的路不怕耗油,就怕备胎不够。察察线通过两次,都留下了几条轮胎作纪念。幸运的是,我每次都平安归来!</h3> <h3>  穿过,留下的不仅仅是最美的风景,而是起伏不平的心跳!这应该是大多数人走过丙察察公路的心得体会。就象急流之后呈现的平静一样,到了云南丙中洛后,与西藏境内赤热河谷环境不同,云南的绿色世界又让人十分恬静自然。</h3> <h3>  6月1日走出西藏,晚宿云南贡山县城。6月5日一路风尘返归武汉。十几天的西藏之旅完美结束。一路所见所闻,不胜感悟。借古人诗句,直抒胸襟——</h3><h3> “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h3><h3> </h3> <h3>(雪山溪流)</h3> <h3>(伯舒拉岭:公路如练)</h3> <h3>旅行感悟:</h3> <h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寻寻觅觅,走走停停。才知道为何古人如此钟情山水,才知道自已内心真正的需求。</h3> <h3>  所以,有了在路上的冲动;所以,有了山水再相逢。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是往西藏跑?那里那么危险,有什么好?……</h3><h3> 我默默地转身,在默默中前行……</h3> <h3>  不期而遇的美好,总是人生难得的体会。投入一场没有回报的感情,表现得总会那样自然。旅行,让人追求的就是生活中没有的意外和惊喜。</h3><h3> </h3> <h3> 如果山水有灵魂,如果青春不辜负。去西藏,让你有所领悟。走在一条条道路,重要的不是风景,重要的是看风景的人。学会欣赏,哪怕没有人会欣赏你!</h3> <h3>  你好,西藏!</h3><h3><br></h3><h3><br></h3><h3> 2019年7月23晚,记于武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