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父亲

因你而改变

<h1><b>  今天是父亲节,也是父亲的“四七”祭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想写点什么来纪念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八天的父亲——其实在这20多天的时间里我也经常梦到我的父亲以及其他的一些故去的亲人。<br></b><b> 父亲是一九五二年生人,属龙。父亲的一生经历了建国初期的的生活艰难,经历了混乱的文革,经历了改革开放……<br></b><b> 父亲的年幼时候正值建国初期,家里并不富裕。“那时候我们小,也并没有觉得有多受罪”,后来回忆起那段艰难的岁月,父亲常常这样说。<br></b><b> 父亲上中学的时候,学校已经搬到了现在的位置——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和父亲也算是校友了吧。<br></b><b> 上中学的时候父亲的学习除了英语略微差点其他科目都挺好的,尤其物理。“在初中的时候,我的物理就没有下过100分,上高中就差点了,但依然在前列”父亲不止一次的这样说——一开始我以为父亲是说大话,但后来父亲的话在我上中学时得到了证实,因为他的物理老师后来成了我的校长,我的老校长也不止一次的在我面前夸过我的父亲。<br></b><b> 等父亲高中毕业时候,正赶上十年文革,本来按照父亲的成绩和在学校的表现考一个大学应该是没问题的,但那时候各大学已经停止招生。考学无门,回乡又不甘心的父亲,最终在他的老师的引荐下进了部队。“那时候部队已经招满人了,而且马上就要走了”,后来父亲说起这段经历的时候,眼里满满的都是一种回忆。<br></b><b> 父亲是在1973年入伍的,所服役的部队是山西省的独立师51183部队——后改为武警部队。(2002年我到威远参加工作以后,我的一位领导也曾在这个部队服役,只不过跟父亲不是一个团,一个在51182,一个在51183)<br></b><b> 因为父亲的优秀表现很快就提为副班长,班长,连队文书…“一个连党员都不是的人,担任连里的文书,管枪支弹药,我想都不敢想”后来父亲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满眼都是自豪感。<br></b><b> 我的曾祖辈,祖辈都有党员,所以很早父亲对党就有一种向往!父亲是在部队入党的,那时候我们家的成分成分是上中农,而老姑(父亲的姑姑——在父亲去世第3天也与世长辞了)婆家是地主,在那个讲究成分的年代像他这种情况入党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这个原因,在讨论他的入党问题时,他的一些领导都发生过争执。一个说“像他这种情况坚决不能入党”一个说“像这样的同志都不能入党,还有什么人有资格?”<br></b><b> 最终还是经过团里上报师部特批,父亲在部队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为之付出了一生!<br></b><b> 后来断断续续的也听父亲说起过在部队的一些趣事。比如父亲也曾经担任过一段时间省委书记的警卫员,当时的省委书记是王谦。文革期间,有一次造反派要批斗省委书记,开始的时候只是动嘴“文斗”,父亲按照规定只是在旁边看着,造反派越说越激动,眼看着就要动手了,情急之下的父亲赶紧去附近调了一个班,实枪核弹的携带武器将省委书记保护了起来,造反派一看这架势,一个个灰溜溜的就走了。<br></b><b> “要不是我,王谦就挨揍了”后来父亲说起这件事笑的就像个天真的孩子。<br></b><b> 1978年,父亲在部队退役的时候,有人帮他在省革委会找了一份工作——材料保管员。但等他去报到的时候,却因为父亲的户口是河北的,人家就没有接受。“那会儿那想那么多呀,一说不行,那就赶紧回家呗,离家也几年了,你爷爷奶奶还在家里,没人照顾也不行,要知道仅仅是因为这个,去找某某就行了,一个电话或者一个条子就能解决了,那会儿他就在省委办公厅,还断不了让我去他家吃饭呢”,说起这件事父亲有些遗憾,“真要留在那里,也不一定就当一辈子材料保管员吧”。<br></b><b> 最终因为父亲的憨厚离开部队后就回到了农村的家里。<br></b><b> 刚回到家里的父亲有人推荐他到村里当老师,而他因为性格和喜好的原因,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最后的一次吃国家粮的机会,成了一名普通的老百姓。<br></b><b> 八十年代,恰逢改革大潮。改革开放初期,父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建冰糕房,承包照相馆……并在80年代中期担任了村里的党支部书记。<br></b><b> “在任村支部书记期间,工作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起点低,站位高,顶着种种压力,耐心做群众工作,拓宽了河东河西两条大街是村民出行方便,村容村貌有了彻底的改观,为以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作为村干部的班长,带领村干部积极跑办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家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使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父亲去世后村党支部的悼词语)<br></b><b> 因为拓宽河东的大街,我们家的旧房子是首当其冲的。为此父亲做了爷爷大量思想工作,最终拆掉了家门口的三间老屋和厕所,按照当时村里的规定,这是是要补偿的,但最后一直到现在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br></b><b> 因为父亲的实干,正直和善良,受到了一些人的排挤,最终在80年代末,父亲去了平山县阀门厂(我们村南),在修配车间当了一段时间统计。<br></b><b> 再后来,村里一些人想起父亲为村里所做的贡献,建议父亲重新回村里当村干部,但深知父亲性格的爷爷第一个投了反对票“可不能再让他干了,再让他干我们家全让他贴光了”——的确,在父亲担任村支部书记的几年时间里,不但极少往家里拿钱,甚至还给村里贴家里的东西,家里几乎所有的开支都是爷爷和母亲挣的。<br></b><b> 尽管父亲性格直,脾气急躁,但对孩子却有一种强烈的爱心。父亲总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对孩子的喜爱,甚至在有些方面做出来的事让人哭笑不得。在教育孩子方面父亲是不主张粗暴式严管的,所以从小到大我和妹妹从来没有挨过父亲的“揍”,最多是严厉的批评几句,甚至对待最调皮的小表弟,在气急了的时候也只不过是把他扔到了席梦思床上,吓唬了一下。<br></b><b> 听大人们说,有一年三老姨(奶奶的妹妹)带着孩子在我们家小住了几天,有一天中午包了饺子,我的这个小姑姑因为吃饺子被三老姨揍了一顿。正好赶上父亲在家。父亲见孩子被揍,也生气了,说了句“因为这破饺子,孩子还挨揍了,吃什么呀?谁也别吃了”,端起刚煮好的饺子,就倒到了泔水桶里。<br></b><b> 当我为人父的时候父亲也一直告诉我“对待孩子,不要用那种粗暴式的管理方式,要跟他讲道理,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按照孩子的认知程度有针对性的施教。”<br></b><b> 父亲常说“我现在就挺高兴的,咱也不是有钱人,我为啥高兴?还不是因为你们!你们俩(我和妹妹)都挺好的,不是那种惹是生非,让人费心的人,莉莉(我爱人)和宏伟(我妹夫)也是踏实过日子的,俩孩子(我家孩子和我外甥)虽然小,但是却特别懂事,这就够了!常言说‘好阴地,不如好心地;好心地,不如好子弟’孩子们懂事,有出息,日子有奔头,家里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强!”<br></b><b> <br></b><b> 在八九十年代,父亲也算是文艺青年,父亲喜欢书法,特别是一手漂亮的字,在家乡小有名气,经常在逢年过节或者谁家有红白事了免费为大家写对联,后来又刻石碑…<br></b><b>因为在部队以及后来的一些经历,所以父亲对写的字特别看重,说“字如其人”,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字写好——可惜我的字一直没有让父亲看到眼里。<br></b><b> 因为开过照相馆,父亲对摄影情有独钟。一直在强调我们千万不要把这个丢了,要传承下去,更希望家里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学会摄影。<br></b><b> 2019年5月8日,村子里过庙会,小姑和姑父带着我表妹的孩子也回去了。闲暇之余,我教我的小外甥学拍照,聪明的小外甥很快就掌握了简单的要领,父亲见孩子拿着相机四处拍照,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小外甥很快的按下了快门。<br></b><b> 没想到,小外甥这无意当中为父亲拍下的照片竟成了父亲生前最后的一张照片,而这张照片也作为了父亲的遗像!<br></b><b> 2019年5月9日晚奶奶在夜间步行途中将腿摔伤造成右股转子骨折;<br></b><b> 5月10日晚 父亲因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晕倒在家中<br></b><b> 5月11日上午被邻居发现,家人将父亲送到县医院救治<br></b><b> 5月18日下午因症状未见好转出院<br></b><b> 5月20日 上午9:10 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b></h1><h1><b><br></b><b> 愿在天堂的父亲安好!<br></b><b> 愿天下所有的父亲身体安康!</b></h1><h3><b><br></b></h3><h3> 2019.6.16凌晨于龙泉花园</h3> <h1><b><font color="#b04fbb">父亲的作品之一</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父亲的手迹</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父亲的作品</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父亲的作品之一</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父亲的作品——还有一块为自己家制作的“聚善堂”的牌匾,但父亲说有点瑕疵,所以一直没有悬挂</font></b></h1> <h1><b><font color="#b04fbb">父亲在刻碑中</font></b></h1> <h1><b>父亲在为邻居制作窗贴</b></h1> <h1><b><font color="#b04fbb">小外甥为父亲拍下的最后一张照片</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