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期共读活动结束,进入到六月份,迎来了考试月。我和孩子们说,第二十期,我们就不参加了吧。没想到他们一脸的失落,有孩子低声问,为什么不参加呢?</h3> <h3>想来,彼此相处的时间进入了倒计时,做事要有始有终,那就继续吧。</h3> <h3>这是一本成长小说,二战背景。</h3> <h3>新书发布会后的一个礼拜,是自由读的时间,有孩子结合读书笔记自己做摘抄。</h3> <h3>读书贵有思,思在何处?</h3> <h3>推进课上,我们先进行颁奖,结合读书打卡积分,导图制作,阅读单完成情况,读书笔记及研读课上的表现,吴嘉颖,卓雅琪,林施萍,洪玲玲同学分获"最暖书香家庭"和"读写小能手"称号。</h3> <h3>奖品是老师送出的,殷健灵系列作品。</h3> <h3>如果可以让孩子一个时间段内,集中阅读一位作家的作品,是不是会更有收获呢?群书阅读,是不是可以拓宽阅读深度?</h3> <h3>自由聊书时间</h3> <h3>这次有同学聊到文中插图,张智琨同学说,我感觉有些插图看起来很压抑,让人喘不过气的感觉。</h3> <h3>插图的作用,藏着很多秘密,有待有心的孩子去发现。</h3> <h3>聊书另一大作用,无形的督促——有些孩子不喜欢阅读的孩子,为了和大家有话题聊,会加快阅读的步伐。</h3> <h3>聊书的另外一个好处是,不善于聊,不善于看书的同学也可以得到长进——张文江老师在解读《学记》时说,"相观而善之谓摩。"同学之间的观摩,互相看一看,切磋技艺或者印证武功。《二程遗书》卷二上:"朋友讲习,更莫如相观而善工夫多。"武侠小说经常写两个高手对打,第三个人在旁边看,武功往往得到长进。《射雕英雄传》中,一代大宗师黄药师和欧阳锋过招,在旁边观战的郭靖受益无穷。一点一滴地看,默默在心里对照,弥补自身的漏洞,这就是观摩。</h3><h3>人总要在人群中实现自己,在信息高度密集的地方看,观摩的人会得到长进。</h3> <h3>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h3> <h3>打卡程序里,看到越来越多家长的身影。</h3> <h3>学到《孔明借箭》一课,有好三国的同学自己制作了阅读单,书友队每队各出一张,然后小组互换阅读单完成。</h3> <h3>受此启发,我觉得《彩虹嘴》的阅读单也可以尝试让书友队来设计。</h3> <h3>自出自批,像模像样</h3> <h3>一周后,成果展示。</h3> <h3>孩子们设计的阅读单,里面存在着"真问题""假问题"。</h3> <h3>"假问题"———思维含量较低的问题, 指向不明的问题,思维难度过大的问题。</h3> <h3>"真问题"是有一定梯度,有一定指向,能训练思维的问题。这个标准对孩子来说当然是很难,所以需要老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筛选。</h3> <h3>从孩子们的阅读单中看到,大家较多的是关注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时,都提出要"结合文本"作答,说明孩子心里已经有这种阅读意识和思维习惯。</h3> <h3>鱼骨图成为他们的最爱......</h3> <h3>情节和环境关注得比较少。</h3> <h3>最后,我尝试把它们整合,出一张阅读单,周末完成。</h3> <h3>周日晚七点线上共读,布置大家带着阅读单听讲。也许疑惑能解开,也许会有不一样的观点,也许会有新的发现......期待着,周日的共读活动。</h3> <h3>播下阅读的种子,等待思维的碰撞。</h3> <h3>6月17号,周一。我们收到了同学们设计的"好书推荐"海报。</h3><h3>灵感来源于《天蓝色的彼岸》一书的海报单。</h3> <h3>A4纸上的变化,你看出来了么?</h3> <h3>有读有感</h3> <h3>郑世威同学的设计别出心裁</h3> <h3>接下来,是阅读单分享时间。</h3> <h3>能和你们一起阅读,也是我的运气。</h3> <h3>心怀阳光,就能看到彩虹🌈。</h3><h3><br /></h3> <h3>《一点点》</h3><h3><br /></h3><h3>(台湾)七星潭</h3><h3><br /></h3><h3>一点点种子</h3><h3><br /></h3><h3>一点点泥土</h3><h3><br /></h3><h3>一点点整理</h3><h3><br /></h3><h3>一点点愿望</h3><h3><br /></h3><h3>一点点这个那个</h3><h3><br /></h3><h3>一点点阳光</h3><h3><br /></h3><h3>一点点雨水</h3><h3><br /></h3><h3>一点点等待</h3><h3><br /></h3><h3>然后</h3><h3><br /></h3><h3>一朵小花!</h3><h3><br /></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