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 蔡林</h3> <h3> 外科老师的毕业寄语</h3><h3> 每一年,当我走在东湖路上,随着微风,高大的梧桐树开始飘絮,使双眼刺痒时,我便意识到,研究生开始复试了。每当那梧桐絮飘尽,研究生的答辩季随之来临。</h3><h3> 相聚离别,学会珍惜</h3><h3> 对于十年寒窗的莘莘学子,六月是收获的时节,充满喜悦:你收获了学业,收获了师生情、友情,以及爱情。然而这又是离别的日子,充满感伤:离别母校,告别老师和同学,从此天涯海角,各自逐梦。</h3><h3> 1983年8月15日,我毕业离校的前一天的中午,我们7803班全体同学,在水果湖怡鑫春酒楼二楼聚餐,心情和此刻的你们一样,既兴奋又感伤。酒酣耳热,兴奋激动之时,同学们相约十年后的今天于此地再相聚,不论天涯海角,一个也不能少。那时的我们认为十年之约无比遥远,遥远得仿佛不会到来。然而,很快我就要去赴第四个十年之约。有的同学那时一别便再也不见;再相聚时,已有同学阴阳相隔,不少同学两鬓染霜。时光如白驹过隙,请同学们珍惜青春韶华,珍惜同学情,谨记离别时的诺言。</h3><h3> 知识短暂,教育永存</h3><h3> 我想,一个人在学生时代,珍惜韶华的最好方式便是努力探索与思考,学你所学,行你所行,听从本心,无问西东。当你考完最后一门课,当你回答完答辩老师最后一个问题,当你将学位帽掷向天空,与母校、老师与同学告别之后,请你扪心自问,这5年或8年,我收获了什么?我学到了多少专业知识?我得到了多少成长?我毕业36年了,每当送别一届学生,我就回忆一遍,我当年毕业时学到了什么?曾经的愿望和目标如今忘记否?实现否?很多人很觉得在医学院最重要的是收获专业知识,其实不然。在工作生活中,为解决一个问题、诊治清楚一个疾病,而需要回忆思索,乃至需要查阅教材获得方案或一个合理诊疗计划,用到的是知识。而夜深人静或沉浸于忙碌工作之时,心灵深处自然而然产生的感悟,无形支配你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行为准则与操守,那才是你学生时代收获的最宝贵的东西——教育。知识总是短暂的,是会被遗忘或淘汰的,教育却是永存的,深植你的血液之中,周而复始,相伴终生。</h3><h3>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h3><h3> 看到你们读了五年本科,又三年硕士,甚至还有三年博士,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又完成了规培,教科书已烂熟于心,我非常高兴。但老师担忧你们将教科书视为金科玉律,从而懒于深入思考和踏实求证。历史的局限性一直客观存在: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伟大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每句话,每本专著都被认为是不可质疑的真谛;公元一世纪古罗马伟大的医学家盖伦奠定现代解剖学与心血管循环理论,在那个时代他的每句话都是医学界的圣经;中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是中医的百科全书。今天用21世纪现代医学刻度尺测量它们,不完善甚至错误之处很多。同理,我们今天的教科书中所谓经典理论仍有许多是一家学说,或是推理与猜想,或是经验之谈。唐朝伟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论》中说:“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我希望你们不要将教科书的所有内容当成医学真理,不要将老师在课堂讲授的每句话都当成圣经。要永远抱有好奇心和质疑探索精神,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将来能用更新的医学刻度尺来测量、审视今天的教科书和老师。</h3><h3> 身体灵魂,共同前行</h3><h3> 伴随着知识不断丰富,你的灵魂走得越来越远,同时,你的身体也在不断衰退。外科学是典型的需要智力与体力完美结合的专业,身体强健才能支撑你完成大量紧张、疲劳的手术,在专业征途上走得更高、更远。四十岁之前,身体有资本由你潇洒挥霍;逾不惑之年后,乌黑浓密的头发开始变得灰白、视力开始下降,啤酒肚开始显现,体力开始衰退。请你务必管好嘴,迈开双腿,保护好你的身体。因为此时,健康的身体是你工作、家庭最宝贵的本钱与资产。工作学习之余,请你尽量管理好你的身材体型。一个人的身材体型大致反映了个人综合素质,也有人说:你的身材体型就是自己社会阶层的标签与宣言书。你不仅仅在手术台上救死扶伤,还要在三尺讲台上为人师表,传道受业解惑。如果你能将在学校的一些好习惯和爱好,如运动,阅读,音乐,毕后还能持之以恒坚持十年、二十年或更长时间,你一定会在专业上取得优异成绩。因为这二者的共同底色就是喜爱,其共同实质就是执着。请你们牢记:保持好身体、好身材,像积累学识与素养一样,需要长期严格甚至痛苦的锻炼与修行。让身体跟随灵魂的脚步共同前行,你的人生方能更加圆满。</h3><h3> 右手“冰冷”,左手“温暖”</h3><h3> 我相信你们的能力,工作之后只要坚持下去,完全可以做到很快掌握各项临床技能、娴熟地使用最新设备,各种手术也会做的又快又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庖丁解牛般漂亮。但老师担心你不理解外科的真谛。漂亮手术只不过是外科学最直接、最浅显的一技而已。外科医生水平的高低之分,不在于手术做得多漂亮,而在于为每一位病人做出最合适的术式选择,所以,在外科,从来没有永远不变的最佳手术方法,永远只有适合病人的选择。外科医生的最高境界不是大胆地上手术台,而是从容冷静下手术台。外科医生用一双灵巧的手为病人解除疾苦。但我担忧于你们一生只执一把寒光闪闪的手术刀纵横捭阖:只关心疾病本身、纠结于影像与检查结果而忽视病人的感受与情绪;离细胞分子愈来愈近、却离病人机体愈来愈远;跟CT、MRI愈来愈近,却跟病史、症状与体征愈来愈远;眼里只有报告单的正常与异常、良性与恶性,完全不去考虑患者的真实诉求和地域文化差异。现代医学已证明:人类约有1/3疾病不可治,1/3疾病治与不治结果完全一样,只有1/3疾病可治愈。“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医学家特鲁多的墓志铭。一生只执手术刀的外科医生,不过一介冷酷无情的匠人而已,我希望你们右手执手术刀,而左手执有温度、有人文关怀的济世青囊。</h3><h3> 上医功名,千亡灵</h3><h3> 当你怀揣人文的温度在医学之路上不断前行时,会经历无数患者的生死浮沉。我相信,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各级老师帮助关心下,只要你吃苦耐劳,工作兢兢业业,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但请记住:你需要两根拐杖辅助你前行,一条拐杖就是你的老师,他们教你如何看病、如何手术,另一条拐杖就是你的患者,他们以另一种特殊方式——用痛苦、眼泪、鲜血甚至生命,帮你在崎岖不平、满布荆棘的医学道路上攀登。在你收获成绩、荣誉的时候,不要只感谢领导、老师、朋友与家人,更应感谢为你成绩、荣誉奉献过痛苦、眼泪与鲜血的患者,有人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我则想说:上医功名千亡灵。是无数病人成就了你的每一步前进,请你们一定要珍惜并感恩,因为每一步的代价非常昂贵。我希望你们在心灵深处,为在你成长中奉献过的生命亡灵保留一尊墓碑。</h3><h3> 热爱执着,坚持本心</h3><h3> 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误认为医学万能。随着你们的成就越来越多,头上光环越来越亮,我担忧你也会在同事、主任、病人乃至社会的一些赞扬和吹捧中将自己神化,飘飘然而迷失自我。医学是一门带有不确定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应当终身学习的学科,须时刻牢记目标不断前行,才不会迷失方向。请不要试图做病人的上帝,疾病的主宰,不可能治好所有疾病,这就是科学的局限性,生老病死是人类思考的终极问题,医学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你与病人必须承受的悲伤与痛苦,这就是医学发展的规律,你成长发展的代价,也许上帝对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为你与病人打开了另扇窗,你只需谨记希波克拉底的医学誓言,做好医学殿堂的圣徒,大医精诚,敬畏生命。医学发展的极致是哲学,虽然哲学也解决不了人类这个终极难题,至少,当生老病死降临时,哲学会使我们更加坦然、从容、淡定面对死亡。</h3><h3> 看着即将走出校园的你们,我的内心喜忧参半。我欣喜于你们在最好的年华遇上最好的时代——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生活丰富多彩,社会安定富裕。但我担忧你因选择、诱惑太多而眼花缭乱,在最好的年华迷失自我,忘记了初心,身体与灵魂愈行愈远。我还担忧你为生活所迫,追逐功名利禄而放弃所热爱的专业,自以为踏入捷径却误入歧途。从此,余生舒适了肉体,却安置不了灵魂,空洞的人生终将是百般煎熬,你医治的病人也是百般悲哀与痛苦。所以,人生的路上,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h3><h3> 我的本科、硕士、博士学习与多年的工作经历,以及我众多同学的经历告诉我:你在专业上能走多远站多高,并不取决于你的天资和从事的专业,而是取决于你是否真正热爱并执着。成功之路上每一砖一瓦都是由兴趣组成,彼岸每一座胜利灯塔都是由执着点亮。外科学更是一门晚熟的经验学科,它需要你们有出家人坐禅那种晨钟暮鼓,黄卷青灯的定力。经过多年修行,不断积累总结,才能厚积薄发。在外科领域,单枪匹马,独闯天下的孤胆英雄只是二十世纪传奇而已。而在二十一利的世纪的今天,你想做出一番事业,一定是团队协作、学科交叉配合的结果。</h3><h3> 你们虽然都是理科生,我仍然希望你们在工作之余,读点历史和了解一下浅显的空间物理科普,你将来会用百年或千年的时间维度,用光年的空间维度,来思考末来医学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以便你们将来走得更远、更高。否则,五年或八年的大学生活、学习就是你头顶上的天,医院和科室繁忙紧张工作就是你脚下的地,这将极大的桎梏了的眼界与格局,这是中国先贤一再告诫我们:行千里路,破万卷书的深刻道理。我还建议你们将外面社交应酬减少一点,培养一点阅读好习惯,因为开卷有益。你的阅读史就是你的精神发育史,其中哲学与历史就是你精神发育过程中基因,决定了你思维,言行举止,工作与生活中一切一切。</h3><h3> 最后,我想对你们说:我希望再次见到你时,你是一位珍惜年华,谨记诺言,不忘初心,行你所行,不问西东,一手持手术刀斩病魔,一手执青囊慰灵魂,有才华、有风度又有温度的外科医生。</h3><h3><br></h3><h3>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h3><h3> 蔡林</h3><h3> 2019.6.20 于毕业前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