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

易令明

<h3><br></h3><h3> 近年来,人们对诚信的问题议论较多,我也来凑个热闹。</h3><h3> 何为诚信?《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诚实、守信用。分开来说的话,“诚”是:1,真心;2,实在。“信”是:1,诚实,不欺骗;2,信任,不怀疑,认为可靠。我认为诚信是指人的言论和行动要符合伦理道德规范。言论体现在讲话,行动体现在做事。所以,我对诚信的具体释义或者说对它的理解就是:讲真话,讲能够做到的话;做不欺骗他人的事,做以前说过要做的事。人的言论和行动都是由心即思想意识所支配的,体现一个人的各方面素质。诚信所体现的就是一个人的道德素质。</h3><h3> 人们之所以热衷于议论诚信问题,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不讲诚信的人增多了,社会的诚信度大幅度降低,于是就引起了大家的抱怨和不满意。的确也是如此,现在社会的诚信状况确实让人无法恭维。粗略地罗列一下,主要有如下表现:</h3><h3> 不讲真话,讲假话。语言产生之初是只拿来谈论真事的。何以见得呢?这由“信”字的产生可知。《说文解字》云:“人言为信。”可见那时的人言是真的,是可以相信的。如果人言有真有假,不一定可信,那么“信”字就不是“人”和“言”组成了,而是其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言就有真有假了,也变得不一定可信了。所以后来的理学家程颐就说:“以实之谓信”。这就是说人言要是真的才可信,不是真的就不可信,证明人言有真有假。到了近些年,有的人言就更加不可信了。有的人不讲真话,专讲假话。有的人待人无半点诚意,满嘴假话,从他口里你很难听到他哪句话到底是真的。有的人由于心胸狭隘,以己之心度他人,对人充满了怀疑、戒备、不放心,说话言不由衷,躲躲闪闪,真假难辨。有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种种目的,或为了骗取钱财,或为了骗取名誉地位,或为了推卸责任,或为了逃避惩罚和风险,不讲真话讲假话:有花言巧语骗人上当的,有阿谀奉承吹捧领导的,有吹牛说谎抬高自己的,有制造谣言中伤他人的,有抹昧良心作出伪证的。总之,讲假话样式繁多,不一而足。需要说明的是,我在这里并非要人真话必讲,主要是批评讲假话。因为我知道,真话的确也难讲。讲真话,有时候轻则得罪人,重则招来横祸。这有很多事实为据。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还是应该讲真话才好。若是遇到那些不该讲的真话,那就宁愿选择闭嘴,让它烂在肚子里,但就是不要讲有损于他人的假话,不要讲为了达到自己不正当目的而欺骗他人的假话。</h3><h3> 假冒伪劣猖獗,欺诈盛行。近年来,弄虚作假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侵蚀到社会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已成为顽疾,使人深恶痛绝。在市场上,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教育、医疗、金融、保险等行业都有假冒伪劣,都有欺诈。有些方面的假还只是骗取人们的钱财,而有些方面的如食品、药品的假有时就会要了人的性命。在官场上,也是造假成风,欺骗常有。假情况、假数字、假政绩随处可见,假年龄,假学历,假履历累见不鲜,假典型、假干部、假领导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造假,都是为了骗取名誉和地位。有的人已经骗到手了。</h3><h3> 言而无信,不守承诺。对以前的承诺,有的人仅仅是当时为了顾及自己的脸面,显示自己的能耐而随口说出的大话、放出的空炮而已,过后便忘记,根本就沒想到以后要兑现。有的人则知道有承诺,但就是不想承认,不愿承认。有的人承认是承认,但就是不想履行诺言。一些企业不守信用:或恶意逃避银行债务;或相互之间拖欠贷款;或严重违约,不履行合同。一些地区和政府部门,我行我素,随意性大,政策多变,朝令夕改,不守承诺,置老百姓的利益于不顾。</h3><h3> 这些不诚信的行为,有违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有违人类社会共同的德性规范,它既危害他人又危害社会,是公众所不能容忍的。也许有人会说:不诚信对自己有利。这只是思想浅薄、目光短视的人的一种错误看法。一些不诚信的欺诈行为也许能侥幸得到某些“好处”和短期利益,得势于一时,但不可能得势于一世。因为它违背天理人道,终将没有好报。老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是说诚信是天地的大道,天地的根本精神;追求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原则。老子把诚信视为天地之大道,由此可见,诚信对一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h3><h3> 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即是说人若没有诚信,不讲诚信,则没有立足之地。我想,人若没有立足之地,何谈立业,何谈发展,何谈作为,这是就个人而言。对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来说何尝又不是如此,如若没有诚信,则得不到群众和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那么自然也不会兴盛,甚至还有可能衰败垮掉。反过来说则是,民有信则立。鲁迅先生就说过:“诚信为人之本。”有了诚信,既可立足、立身,又可立业,还可立国。古今中外,因诚信而立,因不信而废的事例比比皆是。如关公的诚信忠义,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他的“土山三约”、“夜读春秋”的故事,更是成为美谈,千古流传。</h3><h3> 一个人总想有所成功,有所作为,而要实现这些目标,仅凭个人努力是行不通的,还需要很多其他条件和他人的帮助。《周易》说:“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就是说,人们要做成什么事情,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天助,一个是人助。要想得到天助,则要顺,即顺应客观规律;要想得到人助,则要信,即对人要诚信。由于你对他人诚信了,人家就会相信你,于是你想要办什么事,人家就会支持你,若是遇到什么困难,人家就会帮助你,这样你想做成的事情也就容易成功了。</h3><h3> 如何做到诚信,关键在于加强自身的修养。诚信等道德修养,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理论知识,关键在于实践,在于平时的为人处事中。人只有去掉一些不应有的贪恋,诚信自然就来了。有人老是抱怨别人不讲诚信,其实不用抱怨,只要自己迈出第一步就行。北宋理学家程颐说过:“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你对他人诚信了,他人自然会用诚信回应你。莎士比亚说过:“如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现在社会上不讲诚信的人不少,但讲诚信的人还是很多。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个社会坏境中,为什么人的诚信有差异,可见主要在于自身的修养。</h3><h3> 社会对诚信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也是很重要的,包括树立道德模范等方面的正面教育等。中国的老百姓大都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他们的社会行为标准不是以是非为标准,而是以官员的标准为标准。因此,政府部门、官员要带头讲诚信,发挥好榜样作用。这样上行下效,老百姓就会跟着讲诚信。</h3><h3> 依法治国中当然也应有治理诚信的内容。我国有关诚信方面的法律到目前为止还只有一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造假的处罚也不重。因此,完善有关诚信方面的法律,加强执法力度,对不诚信而造成严重危害的实行严厉打击也是十分必要的。</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