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约旦作为中东地区唯一比较稳定的国家,全称约旦哈希姆王国;在伊斯兰世界有两大古老的家族:哈希姆和沙特;先知穆罕默德就来源于哈希姆家族,可见约旦王室很厉害,新闻中听到最多的也是“约旦国王侯赛因…”,我们从侯赛因关进入约旦。约旦河被两岸的桉树掩映着,去往以色列海关时匆匆一瞥这条《圣经》中出现过的圣河,耶稣曾在此受洗,许多圣经中的故事发生在这里;今天周边国家为了水源及自身利益频繁起冲突也在这里;约旦河水千年流淌不息,虽然岁月不再,却把那一个个家喻户晓的宗教文化故事沉淀下来,即使我们不是宗教信徒,约旦河两岸丰厚源远的历史文化遗迹,优美壮阔的沿途风光,都会象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们去探访和游历。</h1> <h1> 约旦海关墙上的照片,约旦国王侯赛因和以色列总理拉宾,以非常男人的方式用一支香烟彰显和谐。</h1> <h1> 约旦海关虽然与高大上的以色列海关无论是办事效率还是内部装潢都有很大差距,但室外的蓝天白云绿树让我对约旦的行程充满了期待。来接我们的约旦地接社派来的是中巴车,我们一行虽然也能坐下但稍显局促;拥挤的空间和颠簸的行驶使我很快就进入了晕车状态…</h1> <h1> 一路上不记得看见了什么,对约旦最初的感受就是…晕。终于停车了,餐厅的建筑很有阿拉伯特色。</h1> <h1> 杰拉什古城号称“中东的庞贝”,距今近一千九百年了,是约旦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城市遗迹。旅行中总想追寻那些“瞪大眼睛的惊喜”的时刻,此次出行杰拉什的哈德良门做到了👏!看见杰拉什的第一眼我就感觉这里也许比意大利的庞贝古城更壮观,比爱琴海畔的以弗所更宏伟。据说这气势恢宏的古城是由于地震被彻底摧毁的,又是一个自然改变历史的例证,从被发掘至今近一百年,杰拉什古城已成为约旦最著名的文化遗产。(没有被批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据说是因为用来粘石头的胶不合格😓)</h1> <h1> 哈德良是罗马帝国最辉煌时代的第三位皇帝,这是杰拉什人为了迎接哈德良的到来专门修建的三跨式凯旋门,四根巨大的柯林斯石柱镶嵌装饰,三角形的顶部山墙也是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上面有很精细的雕刻;粗旷大气的凯旋门一般都是建立在军队路过的路口,杰拉什的凯旋门彰显哈德良时代歌功颂德炫耀财富的时代特色。正中的大门曾经是哈德良专用的,千年后的我们也是大摇大摆的从中门进入古城。</h1> <h1> 赛马场就设在进门的左侧,周围一圈的赛道延伸到古城的南门。</h1> <h1> 赛马场的观众席只恢复了一小部分,据说看台有十五层,能容纳一万五千名观众,是杰拉什最庞大的建筑。我是走出古城时才去拍下的观众席,没有游客鼓噪时仿佛能听见那马🐎的嘶叫以及观众的叫好声,或是能感受到地震来临时整个大地的颤抖…</h1> <h1>赛马场的观众入口处,层层相叠的拱门…罗马人向埃特鲁里亚人学习了拱券技术和混凝土技术,从此世上出现了许多改变世界建筑史的杰作。</h1> <h1> 这是景区的南门也叫安曼门,罗马人把拱券技术发挥到极致,两侧均是双拱门结构,细看左侧门柱下方的雕刻时隔千年依旧精致;罗马人对建筑的审美真的是令今人汗颜。</h1> <h1> 左侧的高墙是赛马场的看台,右侧是商铺,从建筑形式就可以看出罗马人的商业头脑。</h1> <h1> 仰望宙斯神殿,罗马人把对宙斯所有的敬仰都建筑在那神殿中了。他就站在那高坡处一个高高的基座上,被树林般高大的柯林斯石柱围绕着,若你身临其境会有被高大的石柱包围着压抑感,而远望就会被那气势如虹般的建筑吸引。上有蓝天白云映衬,下有绿色草坪烘托,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可撼动…对,那就是众神之父的宙斯!</h1> <h1> 宙斯神殿的基座一旁有许多雕刻极其精美的石料,极目远眺是安曼的城市建筑。据导游介绍,周边还有很多遗迹不曾被挖掘,是因为这里的居民不愿意搬走;可以了,现有的遗迹足够震撼也足以说明杰拉什曾经的辉煌了。</h1> <h1> 站在宙斯神殿看山下就是椭圆形的罗马广场,看见这个广场让我想起梵蒂冈大教堂门前的圣彼得广场,两者何其相似但却相差一千五百多年;豁然想到如果是圣彼得广场的设计者意大利大师贝尼尼看见这杰拉什的圆形广场,他是该惭愧呢还是该自豪呢。仔细看这广场中铺垫的石头,中间是古希腊时期的,外圆稍整齐是罗马时期扩充的。</h1> <h1> 大剧场里曾经上演过什么我们无从考证,只是知道至今还在使用,世界级的大家们都曾在此高歌过。仔细看舞台下有佛龛一样的凹槽,你如果凑近它发出声音,就会有回音,如同我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一样;此时响起的鼓声瞬间把我带回远古那惊心动魄的时刻…</h1> <h1>古罗马剧场的观众席,整个剧场保存的非常完好,至今每年的杰拉什音乐节都会在这里举行。</h1> <h1>观众席下这一个一个的凹进去的圆就是古人创造的音响系统,它与舞台下象圆形佛龛一样的凹槽形成对应使整个剧场具有非凡的音响效果。</h1> <h1>舞台上有三个这样的门,用来给演员们上下场,细看每一个门上都有精致的雕刻,午后的阳光如同给舞台打上了追光,使整个舞台极其耀眼。没能抑制住自己想要试一把的冲动,站到音响效果最好的位置放歌“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确实有非常棒的混响和返送效果!😆</h1> <h1>近距离接触罗马广场,抚摸千年石柱,仿佛在触摸历史的味道;清一色的爱奥尼亚石柱有六十多根,我观察到古城除了这里其余地方都是柯林斯柱式;都说历史没有真相,石头不会告诉人们曾经经历过什么,但是自然和战乱造成的毁灭却是摆在我们面前…</h1> <h1>列柱大道两旁柯林斯石柱像是列队欢迎我们的罗马士兵,整齐庄严而不可撼动。排列笔直的石柱是悬空水道的支柱,水从城北的山上引来,沿水道流入喷泉浴场以及供居民使用。长约八百米的大街两旁是步行长廊和商业店铺,长街的尽头就是古城北门。</h1> <h1>颓垣断瓦细细品慢慢看,从每一块石头中去感知人类祖先的伟大,从每一处残垣断壁中去领悟古迹带给我们的震撼。</h1> <h1>行走在古迹里天气时明时暗,偶抬头看见空中的一道划痕。</h1> <h1>嵯峨的石头路上清晰的车辙,古人为了避免木质的车轱辘陷入石缝中,会把石头错开铺路;大路的下面有排水井,这圆形的石头就是井盖。</h1> <h1>水神殿位于列柱大街的左侧保存的相对完整,殿内墙面上的出水口,中央喷水池⛲️以及下方的排水沟都清晰可见;这也是古城内相对完整的建筑遗迹。</h1> <h1>阿尔忒弥斯神殿前的山门,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是宙斯的女儿,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也是杰拉什的保护神,她的神殿就更宏伟,我站在门前被震慑的一时没有勇气爬上接天的台阶,先继续走向北门。手机全景拍摄令门前的两根柱子有点儿倾斜…😅😓</h1> <h1>这里是古城的北门,绿色的小草几乎要覆盖整条道路了,可见这里游客罕至,我也止步于此怕惊扰了哪位神仙。</h1> <h1>接天的台阶在攀爬的过程中让人自叹卑微,而努力向上的过程就是心生虔诚的时刻。</h1> <h1>远古与现代的重叠让人有置身时光隧道之感。远古的近在眼前,细细品味让我心生敬畏;现代的虽在远处,但对异乡的陌生吸引着我,调动所有感官去揣摩和探索;当初人们朝拜阿尔忒弥斯时走过柱廊大道由此门进入神殿,纵是残垣断壁的今天都令我心生无比的敬畏感,这就是建筑的魅力吧。</h1> <h1>阿尔忒弥斯神殿,落日的阳光把西侧的石柱晒成了玫瑰色,契合了月亮女神的美丽与庄严,纵是残片断壁都难掩昔日的辉煌。据说这些石柱会在微风中晃动,我凝神静气的看了许久…没看出来😂,也许是没有仙缘吧。</h1> <h1>每一个角度都是历史与现代的对视,每一个对视都在提醒今人不可小觑历史。</h1> <h1>曾经的教堂⛪️遗址,罗马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剧场、浴场、神殿、妓院、教堂…民生与享乐同在,宗教与信仰共存;所有的残片无处不在昭示着杰拉什曾经的风华绝代。</h1> <h1>一个人静静地徜徉古城从午餐后到日落前不曾感觉时间的流逝,它阅尽古今而宠辱不惊,饱经沧桑而古韵犹存,独自在废墟中穿行,慢慢的体会历史的漫长和岁月的无情。(照片来自团友的相机,专业水准。👍)</h1> <h1>当破晓的第一缕阳光点亮这个世界,传来了宣礼塔上祈祷的颂声,虔诚悠扬而平静,穆斯林们伴着初升的阳光开始做功课。</h1> <h1>中国驻约旦🇯🇴使馆就在酒店附近,我好像是第一次在国外看到中国大使馆,金黄色琉璃瓦的中式建筑,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空中,虽然大门紧闭但近在咫尺的“家”的感觉还是令人很温暖。</h1> <h1>约旦首都安曼是个山城,地势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整个城市的建筑只有一种颜色,所以叫“白城”。城堡山,进门处的石碑上是关于城堡山历史沿革的介绍。</h1> <h1>登上城堡山想要看的有两处,第一就是安曼第一国旗仅旗杆就有一百多米高,那里有被列为吉尼斯纪录最大的约旦国旗;原来人家的国旗不是每天都挂出来呀,空余一根大旗杆让人望旗兴叹…😅</h1> <h1>第二个要看的就是古罗马剧场,拍照技术不过关的我,把蓝天白云下的古剧场拍出了烟幕效果,不想去网络盗图只好将就着了。罗马人才是无处不寻欢的民族,所到之处俱是满足精神欢愉的场所。</h1> <h1>古罗马石柱与残破的拜占庭清真寺加上没有国旗的大旗杆,它们相互对视互不干扰,和平共处而又安静平和,我只能说聪明的现代人更愿意用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用妥协的态度搁置矛盾,真刀真枪的血流成河已经成为远古的历史了。</h1> <h1>城堡山上的大力神赫拉科勒斯神殿残骸与巨大的雕塑残手对照,让人想象不出当初的大力神雕像有多伟岸,神殿有多辉煌。</h1> <h1>城堡山顶的考古博物馆,展品虽然不多但都是年代久远的宝贝。</h1> <h1>距今两千多年的堤喀女神头戴王冠的雕像,高耸王冠云髻峨峨秀美联娟,透过冰冷的石头都能让人感受到她的温婉优雅。</h1> <h1>罗马时代水中仙女的头像,吸引我拍下她的是这眼神和如此生动的…脸。</h1> <h1>不知是什么用途,咋一看像是藤编织的,仔细看看居然是石头雕刻的👍,没有电的年代里面肯定是点油灯,透过精心雕刻的缝隙露出极致的奢华。</h1> <h1>马达巴的圣乔治东正教教堂的地面上有最古老的用两百多万块彩色马赛克拼贴而成的中东地图,教堂始建于公元五世纪,重建时地面上的地图被保留。</h1> <h1>教堂很小也并不豪华是典型的东正教风格,除了四周墙上的马赛克拼贴宗教画外就是一盏从天顶上垂下的吊灯。此刻教堂正在进行的是安息日弥撒,那盛装主教脚下用地毯覆盖的就是我此行的目的,我们被告知要等到活动散场才能看到地图;既来之则安之,我拍了教堂的几幅马赛克宗教画后就在角落里坐下,仿佛自己也是教徒此刻正在参与其中。🧕</h1> <h1>真不愧是叫马赛克之城,墙上挂的拼图虽然一看并不老,但极其精致传神。</h1> <h1>小小的教堂里挤满了人,每人都是一脸虔诚,稚气的孩子们此时也是格外安静的祈祷着,整个教堂里弥漫着神圣与庄重的氛围。盛装的神父们个个儒雅好像分工还不同,口中念念有词,最后的仪式是神父手拿薄荷沾水洒向大家,我躲闪不及也被洒了一脸水,据说是好兆头😅。</h1> <h1>如大梦初醒般看到所有的人站立起身往外走才意识到仪式结束了,孩子们恢复了天真的本性嬉戏着,我被团友招呼着往外走,居然忘了为什么到这里来,原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宗教仪式中是如此的美好和幸福。🌺</h1> <h1>摩西是亚伯拉罕的后代,是仅次于上帝和耶稣的先知,也是伊斯兰教的六大使者之一,受上帝之命带领犹太人出埃及跨红海,荒野流浪四十年,经历了多少苦难与饥饿,疾病与困扰…,他始终相信他能够到达圣地,迦南就在眼前而不得进入,尼泊山成了他最后的归宿。为纪念罗马教皇保罗二世到此而建的“约旦之书”,刻有四位先知的头像。</h1> <h1>摩西是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尊敬的先知,他必须为他的人民去经历另一种介于神与人的历程;或者说他就是神与人之间的媒介。摩西让人遇见神,了解神,尊崇神;千年的纷争、掠夺、屠戮…耶路撒冷也都是缘于摩西。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家吉安尼·凡陶尼设计的铜蛇神杖,高高矗立在山顶感觉很有威慑力。这神杖摩西曾用它分开红海的海水🌊为犹太人出逃埃及打开道路,用它依仗击磐石为大家解渴而忤逆了上帝,看见神杖的一瞬间,我为意大利艺术家叫好。</h1> <h1>站在这里可以看到约旦河谷一派茫茫戈壁荒凉,想象着当年摩西站在此地,遥望着那美丽的“流着奶和蜜”的地方,心中的希望与失望,终其一生追寻的圣地近在咫尺而不能抵达,是多么的神往和无奈。</h1> <h1>在旧址上新建的拜占庭式教堂内非常朴素,也有摩西神杖的标志。摩西在此度过了他人生最后的时刻并以120岁高龄升天回到上帝的怀抱,因此尼泊山也吸引了大量的信众来此朝拜。</h1> <h1>教堂里保留了许多旧址遗留下来的马赛克拼图和旧址的基石,拼图基本完整,图案栩栩如生。</h1> <h1>约翰保罗二世在尼泊山上,教皇出现的地方一般都很重要,正是因为教皇的到来才确认了这里就是摩西升天的地方。不知他是否看到了什么,死海、伯利恒、耶路撒冷…我虽然都没看到,但心中却深切体会到摩西的庄严神圣和无以言传的感伤。</h1> <h1>尼泊山上圣方济会立的摩西纪念碑,象摩西一样的守望着自己的信仰,向前来朝圣的人们述说着…碑朝向摩西心心念念的耶路撒冷。</h1> <h1>入住佩特拉全景酒店,大堂与公路一样高,所有的房间都需要坐电梯往下走,搞得我这个很少迷路方向感很好的人都会晕。在大堂的平台上回望一轮明月。</h1> <h1>拿着钥匙回到房间安顿好行李,门外已经是日落时分,一缕通透明亮的晚霞然红了天际,一个人冒着寒风在室外看了许久。</h1> <h1>明月初升的天空极干净,夜晚可以清晰地看到北斗七星,遗憾的是我的手机不能拍下深蓝色的天空中那熠熠放光的美景。</h1> <h1>佩特拉古城是公元前200年纳巴泰人建造的都城,这座极度繁华的城市在19世纪初被瑞士探险家发现之前,消失在世人的视野中长达一千多年。最令世人着迷的除了它幽长的峡谷,绚丽的岩石色彩和美轮美奂的古典建筑遗存,更有它传奇般的历史让人唏嘘不已。地陪导游拿着票告诉大家,这里是世界上门票最贵的景点。</h1> <h1>巨大的方形石头叫巨灵块,佩特拉的贝都因人相信这些纪念碑是神灵的住处,今人无法解释为什么要把墓碑建成这样的形式。</h1> <h1>远处墓穴正中雕凿成阶梯状的地方是为死者准备的天堂之梯。</h1> <h3><p style="caret-color: rgb(0, 0, 0);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caps: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letter-spacing: normal;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auto; word-spacing: 0px;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text-decoration: none;"></h3></h3><h1>走进景区不远就看见这座方尖碑墓,顶部凿刻有4块方尖碑,下面的洞窟为两层结构。上面墓室安放遗体,下面供祭奠和用餐。最下面依稀可见三角门楣和石柱好像有些希腊风格。</h1> <h1>整个古城都是从岩石上开凿出来的,自然的侵蚀泯灭了大部分当年的凿痕,据说入口处原有一座凯旋门,这是垮塌后的遗迹。</h1> <h1>开始进入西克峡谷深谷通道,宽处10米窄处2米。入口处大家还基本上同行,我喜欢安静的自己看景,便加快了脚步独自前行。</h1> <h1>在这气候干燥的地方一颗横长得小树令人惊叹,看不出是什么树种;它是怎么来的?整个峡谷连草都很少,怎么会有一颗象盆景一样的它的存在…自然界的迷真的很难解。</h1> <h1>峡底两侧岩壁上顺山势蜿蜒爬行着引水的石渠。据说这些石渠今天还在起作用。遥想当年这长长的水槽不知曾使多少人免遭干渴之难。在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峡谷中,水源便是主宰战争成败的主要因素。</h1> <h1>一个仅有半身的人像让我感觉他是那么魁梧的样子,旁边的驼脚大概就是他的坐骑吧,身后的水渠告诉后人也许他只是牵着坐骑来饮水的。</h1> <h1>岩壁上曾经供奉神的龛,虽经千年风化剥蚀但依稀可以辨认。</h1> <h1>代表纳巴特人的杒莎拉神的大石块,也是蛇道的起点。</h1> <h1>据说这是类似“民政局”的地方,两个凹槽分别站立男女双方…哈哈太神奇啦!</h1> <h1>进入“蛇道”色彩随着光照的变化变幻更加丰富,无愧玫瑰古城的称号。两边的峭壁高入云天如刀砍斧劈,只给这条道路留了一条窄小的缝隙。偶能听到远处马挂栾铃响,那是当地人为方便旅行者提供的马车,侧身让路一任马车呼啸而过,瞬间有置身古战场的感觉。</h1> <h1>我不太喜欢用“大自然鬼斧神工”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可是这…真的是自然现象吗,它像个鲸鱼一样的在这臥着,不用费心的去思考是古迹还是自然,驻足欣赏就好。越走越感觉眼睛不够用,我放慢脚步生怕错过什么…</h1> <h1>当我穿过峡谷透过阳光看到蛇道尽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殿狭长的一部分时,脚步骤然停下,又是“瞪大眼睛的惊喜时刻”…四十米高的卡兹尼神殿在金色的阳光下呈现出的灿烂的色彩令人炫目而不敢往前。</h1> <h1>这座宏伟的宫殿就是佩特拉的象征,整座建筑完全是由坚固的岩石雕凿而成,准确的说,这就是举世无双无以伦比的艺术品啊…传说这里是历代佩特拉国王的藏宝地。罗马式建筑风格的宫殿分上下两层,一层是六根柯林斯石柱构成柱廊支撑着前殿;二层是三组高大的亭柱雕刻,中间一组呈圆形,共有九尊罗马式神像浮雕,虽有残缺仍不失神韵。站在它面前,看着它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的缤纷色彩闪烁着无比神奇的光芒,犹如一场刚刚结束的斑斓梦幻。</h1> <h1>据说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岩石上开凿出来的古罗马剧场,骑在骆驼上的贝都因人匆忙的往返这条古道上招揽生意。</h1> <h1>无法判断这身打扮是正规军还是游击队,这么帅的一张脸看见我给他拍照的瞬间好像要掏枪呢😅。</h1> <h1>纳巴特人的皇家陵墓,被罗马人改造成教堂…,我不想说再往前走已经开始担心,还要保存体力原路返还呢。看着半山腰上的陵墓还是决定放弃继续前行而挑战攀爬上山,去探寻两千年前纳巴特皇家陵墓的真面目。</h1> <h1>真是看山容易爬山难呐,走到山脚下抬头仰望,依旧是依山而建,依旧是在山中凿出的建筑,距离越近越震撼。</h1> <h1>站在它面前把头抬到极限,攀爬的辛苦和视觉的震撼险些让我跪下,深呼吸后说了一句“我进来了”算是跟故人打个招呼。</h1> <h1>洞里的空间并不大,迎面一大两小三个拱形凹龛,细看墙上的小洞感觉这里曾经是有东西的,不知是千年风化还是盗墓的结果什么都没有了。最令人惊讶的是洞顶那天然的石头颜色和纹路像水墨画一般,被震撼的张着嘴巴看了半天才缓过神儿来马上拍照,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很难相信。</h1> <h1>佩特拉古城的美与优雅我无法形容,那无以伦比的璀璨之光会映在每个游客心里久久挥之不去;站在皇家陵墓的最高处望向远方,茫茫戈壁寸草不生,但那种单一色彩和望不到头的远方会令我感觉自身的渺小与微不足道;那戈壁深处还有多少巧夺天工的遗迹是此刻的我无法探寻的,回想那些精致壮观的令今人目瞪口呆的雕凿,是什么样的信仰和意志能让人去承受这样的艰难和冗长。</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