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批注叶开先生的《中小学语文教师百分之九十都应该回炉》</h3><h3> 泉州五中 陈宏明</h3><h3> </h3><h3><br></h3><h3> 中小学语文教师百分之九十都应该回炉</h3><h3> 文/叶开</h3><h3> 牵动人心的全国高考刚刚结束,各种热闹也归于平静。</h3><h3> 我特别讨厌的“下水作文”这个词,但是没办法,“下水作文”也到处泛滥。很多特级、高级语文教师,在这种“下水作文”里,展示了自己的“假大空”的本质,以及对于基本文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贫乏、无知。比如题目出得不错的浙江卷作文,有位特级教师写了一篇收到很多庸众欢呼的“下水作文”,核心思想是“我为苍生鼓与呼”。这口号听起来十分雄壮,极其豪情,但整篇文章读下来,没有对现实世界、普通生活的任何真正观察、描述、与反思。感觉只是读稿子,举手宣誓表演。</h3><h3><br></h3><h3><font color="#ed2308"> 1.你可以讨厌!但不能因为你讨厌就轻易否定下水作文的意义。你不怕人家看出思维和人品的根底?</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2.要说假大空,你这篇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师职业修养的言论更是假大空!下面帮你看到。</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3.“感觉只是读稿子,举手宣誓表演”,请问谁读稿子,谁举手宣誓表演?这是一句话吗?你不是刚刚骂“很多特级、高级语文教师”“对于基本文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贫乏、无知”吗?此处是基本的话语逻辑。如实指出问题可以,无端开骂最好不要!</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 作者引用的例子是列夫·托尔斯泰和施耐庵,以此证明文学作品要反映生活,为底层人民发声,才能有更多的读者。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作为一名特级语文教师,逻辑如此不自洽,是不应该的。反映生活的文学只是文学的一种类型,此外还有关心个人精神世界和自我完善的文学,还有科幻小说、侦探小说等各种类型文学。创作了《追忆似水年华》的马塞尔·普鲁斯特、《城堡》的作者佛朗茨·卡夫卡、《魔戒》的作者约翰·罗·托尔金、《2001漫游太空》四部曲的阿瑟·克拉克、《基地系列七部曲》的阿西莫夫等人,也都是真正的文学大师。</h3><h3> </h3><h3> <font color="#ed2308"> 4.作者引例要证明的应该是文章开头的观点“如果把每一个人都看成是创造生活的‘作家’,那么他当然应该‘心中装着读者”,只不过他自己走偏了,不扣题(说的是作家、作品和和读者之间的事)。这个没看出来!一个半吊子居然说人家“以偏概全”,文章都不会读的人在那口口声声指责中小学语文教师文学素养不行!</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5.你提文学类型干吗?作者就是像你那样把众多类型的文学家都罗列进来了,就不“以偏概全”了吗?不懂得议论文用例证明都是无法用穷尽罗列的方法来完成的?这是什么方面的“贫乏”和“无知”!</font></h3><h3><br></h3><h3> 世界文学、中国文学发展到现在,文学的类型、文学的形态,已经大大地拓展,极其丰富了,作为一名掌握着中小学语文评价标准、对本省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生涯影响重大的特级语文教师,其文学阅读视野如此狭隘,对文学艺术的认识如此简陋,令人十分震惊。这位特级语文教师的低水平,反映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现状。</h3><h3><br></h3><h3> <font color="#ed2308">6.作者文章中用个例,就让你看出文学阅读视野的狭隘、文学艺术认识的简陋?好在你不生在文革!</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7.“这位特级语文教师的低水平,反映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现状”,骂人家以偏概全,你这是屎盆子往自己头上扣?</font></h3><h3><font color="#ed2308">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其实不爱阅读,不懂阅读,这种现状令人十分担忧。</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8.你这句话说对了!情怀也很可嘉!但关键是下面你能不能针对成因说说有用的措施,哪怕是只说成因让人对号入座引起反省也好。不然,话是说对了,意义也不大。这个情况谁不知道!</font></h3><h3><br></h3><h3> 在一个本应该形态丰富,认识独特,拓展思考的母语学习过程中,中小学语文学科以及这门学科的主要执行者语文教师,很少人去更深入地阅读和专研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很少语文教师是对某一类、某一本文学作品有深入阅读和研究,能够言之成理、有理有据地写几篇文章,能够自然而然地谈一些观点的。</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9.中小学语文课程开的是大学的文学课程?别的且不说,你知道高考这张卷子还有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运用题和作文?你提的是个人追求的事,有最好,没有也不能苛责。谁说一个普通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入阅读和钻研古今中外文学作品、要对某一类、某一本文学作品有深入阅读和研究,才能胜任教职?一个遍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人写出来的文章都如此不堪,我们一介中小学语文教师读了能写出什么什么“言之成理、有理有据”的文章?</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10.术业有专攻,都是教师,干的活,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不一样,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不一样;同是中学,高中教师和初中教师不一样,同是小学,高年段教师和低年段教师也不一样。既然如此,就应该让中小学语文教师提升各自岗位所需的能力素养,而不是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师都一头扎到文学阅读和研究中。你知道中小学语文教师各自都需要哪些素养吗?你知道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语文教师需要的文学素养是允许也应该有所差异的吗?你可能会说,我让你们多读多研究又不是一头扎进去。如果是这样,你来教学一线蹲蹲点,看看中小学语文教师都在干什么事,他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专家学者型教师的目标可以追求,不能苛求。追求是自己干的事,苛求是他人干的事。把优秀当合格来要求别人的,脑子绝对是有问题的,就是回炉了也不顶用。顺便说下,不要以为身居“高位”就有能力干好所有“低位”的位!大学教授都可以通吃大中小课程,搞文学的作家和学者都可以指导中小学的语文教学,那都是脑子进水。</font></h3><h3><br></h3><h3> 语文这门学科,核心是母语学习,核心价值就是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其他哲学、历史、政治,社会学、心理学等,都有自己的独立学科,不需要语文教师越俎代庖去操心。真正的逻辑语言,是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并加以有效的写作训练打下基础的。当这种语言基础、写作基础打扎实之后,学生们在大学或者研究生阶段需要高阶学习和研究时,可以通过“迁移”写作能力的模式,很容易地过渡到写哲学、历史等类型的文章,也很容易形成“说理性写作”能力。</h3><h3> 再次强调,母语学习的核心,就是阅读优秀的文学,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其他,都是拓展性、迁移性学习,不能本末倒置。</h3><h3>然而,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定位不清,一直造成了中文母语学习的混乱和低效率。2003年教育部把语文学科定义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就是一个“浑水摸鱼”式的语义不清,就如同上海特级语文教师钱梦龙先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说的那样:语文什么都是,就不是语文。</h3><h3> 思考这个学科定位,一看就是外行领导内行而造成的思维混乱。“工具性”只是母语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文性”则是母语学习的拓展能力。而核心的文学阅读和写作能力,就这样被硬生生剥夺了。至于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创造型写作,这些,都是要被“打压”的。</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10.这四段文字,侃侃而谈,想证明“中小学语文教师百分之九十都应该回炉”?离题而作,一派胡言!</font></h3><h3><br></h3><h3> 我在几十个语文教师群里发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很多人闭口不谈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反而兴趣“广泛”得有些可疑,天文地理历史政治哲学无所不知无所不谈,单单不谈文学作品。对于“教学法”,他们也非常熟悉乃至精通,更擅长从网上下载PPT等各种课件。在教室里上课时声光电齐上阵,图片丰富,各种对比,非常花骚,却没有认认真真地去研读一下,自己要上的这篇课文到底怎样,是不是一篇垃圾文章。如果不是垃圾文章,这篇文章到底好在哪里?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怎么样?作家在他所处的时代有什么样的交往和影响?</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11.不得不承认,你这番言论切中了当下语文教师群体中一部分教师的软肋。但是,这应该不能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师百分之九十都应该回炉”的充足理由吧,你根据谁的数据还是你自己的臆测断定百分之九十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都像你说的这个样子。不在群上谈文学作品教学水准就肯定不行,谁教你的逻辑?不会是你认为应该回炉的人吧?</font></h3><h3><br></h3><h3> 比如“众所周知”朱自清,他的《荷塘月色》和《背影》每一个中国学生都读过。教参和标准答案都是死规定,老师如果不是不动脑子只会灌输,而是去拓展阅读《朱自清文集》或《朱自清精选集》(如林贤治编,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读朱自清的好友叶圣陶对他作品的评价。这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朱自清了解得会更清楚一点,知道他在青年时期和中年时期写作上的变化,能够总结他散文写作的优劣和得失,还知道朱自清不会写虚构小说,唯一不成样子的中篇小说是写早逝的妻子的。在写作形态和丰富性这点上,朱自清跟自己的好友叶圣陶不能比。朱自清青年时代写了一些很有名的、咬文嚼字且很矫情的散文,就受到了叶圣陶毫不客气的批判。朱自清后来在伦敦居住时写的《伦敦杂记》,就扎实、丰富、有价值多了。在学术研究上,朱自清的成果也不多,但是他写的《诗言志辨》《古诗十九首释》,也是不错的。比有些语文教师推崇至极的《经典常谈》有价值得多。</h3><h3> 我不专门研究朱自清,只是十年前为《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撰写“语文之痛”专栏,找《荷塘月色》来分析时,花了很多时间把朱自清的大部分作品读完了,重点读了《伦敦杂记》《诗言志辨》《古诗十九首释》《经典常谈》(手稿影音本)等。这样理清线索,对堆砌在朱自清身上一些“传奇”如“饿死不吃美国粮”,也知道了是无良文人吴晗教授编出来的神话。这样,对朱自清及其所处的时代,也有更多的、更丰富的认识。</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12.想在这炫耀学识,还是想以此证明“中小学语文教师百分之九十都应该回炉”?是前者就笑话了,是后者问题就大了。还是想引出下文?是的话,就真的有炫耀才学的嫌疑了。</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13.“众所周知”还加了引号!在你眼里,中小学语文教师这个群体是真的如此不堪?</font></h3> <h3> 作为语文教师,应能如此顺藤摸瓜式阅读、研究,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材料,更新的思考,可以跟学生分享。从而在探讨和思考中,师与生都能分享自己的独特观点,共同“创造课堂”。这才是面向未来的教与学。</h3><h3> 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世界已经进入了万物互联、人工智能作为最新科技推动力的“信息文明”时代,可叹的是中国大部分语文教师还处在看教参,上网下载课件,照本宣科的“古董级”教学模式上。在语文教研员、特级语文教师主导的“公开(表演)课”等语文交流活动上,大部分语文教师仍在沾沾自喜地传播语文界黑话,本末倒置地讨论“教学法”,基本不涉及对具体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对这些作品的拓展阅读和研究学习。</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14.看教参、上网下载课件就是不及格的语文教师?按你的逻辑,教参就是谬论,或者即便是真理也不能借鉴;网上的课件,都是废物,或者哪怕再有帮助也不能借用。按你的逻辑,你的研究就不能看参考文献。按你的逻辑,你可以进一步要求教师自编教材。</font></h3><h3><br></h3><h3> 语文教学法,是中文母语学习中贻害深远的一种伪理论。</h3><h3> 中文母语学习,除了“教”这一端,还有“学”这一端。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之后,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比被灌输知识式学习更有效,也更重要。</h3><h3> 很多教学法专家嘴里一套一套的各种(伪)理论,但从来不研究文本,从来不阅读真正的心理学,不认真了解儿童和少年的心理。他们只在空中构造了一个小龛,点缀了一些假山假石,就形成了自己的“大自然理论”,就成了“教育家”,成了“长江学者”。然后,各种开会,各种开班,各种宣讲,各种课题。有些专家跟机构勾结,每年召集成千上万小学或初中语文教师,在精心策划举办的学习营里神魂颠倒地“修仙”,学习一些可笑的“教学法”,然后推广某些机构炮制的大量垃圾读本。</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15.又来了,不能老离题!要说的应该是回炉的事情,扯语文教学法和教学法专家干吗?难道这是中小学语文教师要负起的责任?太会扯!</font></h3><h3><br></h3><h3> 某次在泉州聊起语文“教学法”,孙绍振教授态度鲜明地批判说:我从小学生到大学到博士生都能教,从未用过什么教学法。在语文这门学科上,能力比教学法更重要。</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16.你这是害人精的做法了!孙老师就是说过这样的话,你动下脑子也知道他说的是自己的经历,他老人家没用过别人的方法,自己也没从理论上整理过自己的教学方法。我问你,他老人家的教学是不是有方法,我们可不可以学他的方法?学不成学些皮毛就一定有害?你回头问下孙老师他说话是不是意在反对中小学语文教师学习和运用教学法,如果是,你大可问他“那为什么福建师范大学还开教学法的课程”。这种妄加揣测、陷人于不义的事情最好不做。</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17.“能力比教学法更重要”,既然是“更重要”,就意味着教学法也重要,对不对?对的话,前面你就不能那么不遗余力地去否定教学法。否定教学法的意义是极端荒谬的。因为能力更重要不意味着次重要的教学法就不要学不要用。能力如果指的是教师的语文素养,要对学生起作用肯定是要运用教学法的,哪怕你不承认它是教学法;如果能力是指教学能力,难道教学能力能撇开教学方法而存在?你要批的应该是伪教学法和误用真教学法,不是教学法。真的不敢恭维,这是什么言语逻辑!</font></h3><h3><br></h3><h3> “能力”不是玄学,也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大量阅读优秀作品并养成思维习惯。如果在研究式阅读基础上再进行写作,不断地思考而有效地整理思路,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师就是最值得尊重的优秀教师。</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18.阅读了,研究了,思考了,也写作了,并且这几个方面都做得很好,就能成为一个最值得尊重的优秀教师了?按你的逻辑,可不可以这样推论:所有文学学者都可以来当中小学语文教师,而且当得很优秀。闹笑话了!</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19.到这,还没回到正题“中小学语文教师百分之九十都应该回炉”。</font></h3><h3><br></h3><h3> 我认识不少爱阅读爱写作的语文教师,不过放在全国语文教师的总量上估量,比例肯定少得惊人,只是语文界少之又少的“珍禽异兽”。</h3><h3><br></h3><h3> <font color="#ed2308">20. “珍禽异兽”?这个我就不以小人之心妄加揣测了。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人品很重要!留点口德。</font></h3><h3><br></h3><h3> 我曾在某市初中语文教师学习班上做过一个调查,问有谁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h3><h3> 我预设了一个条件:我会提问的。</h3><h3> 我很震惊地发现:不到三分之一的语文教师举手。这些初中语文教师今后可能会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读四大名著”,最多是给出具体篇目类如《西游记》。而他们自己竟然没有读完过“四大名著”,其他如《儒林外史》《镜花缘》《聊斋志异》《世说新语》等就不用说了。</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21.你说的这些文学名著都要看完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还是想说这些名著他们都没看别的文学名著他们也不会看?是前者,你应该呼吁教育部和培养师资的高校制定新标准提高准入的门槛,是后者我就无语了。</font></h3><h3><br></h3><h3> 还有一些语文教师,嘴巴里经常嚷着“国学”一词,其实他们知道的不过是《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好一点的加上《千字文》,然后就自封为开展“国学教育”了。这种浅陋的“国学”教育,给黑心棉教辅机构创造了大量的骗钱机会,从而诱骗懵懂且心急的家长把孩子往火坑里推。</h3><h3><br></h3><h3> <font color="#ed2308"> 22.“一些语文教师”?你不是说百分之九十都要回炉吗?</font></h3><h3><br></h3><h3> 中国的教师培养制度上,本来就是选拔最差的人才进入教师行列,而毕业生中,通常又是最差的才进入教辅机构。这些毕业生自己都不会阅读,更不会写作,却在封闭的机构教师里摇头晃脑地教孩子“人之初,性本善”。不亦悲乎!我看到有个什么思的教辅机构有个什么神,古今中外作品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通,看在这个机构学习的学生晒出来的笔记“大纲”,发现是大学三流中文系四流副教授照本宣科的口水渣子,却被机构拿来当成宝贝。这些人最大的特点是敢讲敢干,而无知程度真是令人咋舌。</h3><h3> 教师选拔制度上,实质是不能把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教师这一个行业中,而教育主管部门甚至出台一些奇特的政策对教育“破罐破摔”,导致黑心棉教辅机构泛滥。而正规学校里,多数语文教师不爱阅读,不会拓展阅读,更不会研究式阅读。<font color="#39b54a">然而并,伦家会“教法”!伦家的“下水作文”是“假大空屁”之母!</font><font color="#ed2308">(?)</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23.“中国的教师培养制度上,本来就是选拔最差的人才进入教师行列”,你这是眼睛瞎了还是脑子抽风了!嘴巴都大到天上去了!</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24.不是要说中小学语文教师吗?怎么扯到教辅机构的教师去了?</font></h3><h3><br></h3><h3> 不爱阅读不会写作只会照本宣科拼命灌鸭子的语文教师,他们连考试能力都很差,却以为这样灌输刷题,孩子就能成为好学生。殊不知,除了打击孩子的独立思考,除了破坏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外,他们没干什么真正的好事。</h3><h3>对于这些懒惰、不爱阅读、更不写作的语文教师,我有一个劝告:“无为而治”。不要去教学生,懒惰一点,少管一点,喝喝茶,嗑嗑瓜子,刷刷微信,读读公众号文章。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阅读。</h3><h3> 曾在山东高密当过校长的李希贵在一篇文章里说,有一届他们高中招生多了,发现其中一个班缺班主任,缺语文老师,别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从自己的利益考虑,也不愿意兼任。这件事让管理层大为头痛。急中生智下,李希贵校长想出了一个办法:精选“四大名著”等好作品,让学生们自由阅读。这个班在没有“父母”的、被遗弃的、散养的情况下“野蛮生长”,高考却取得全校语文成绩第一。比其他那些被班主任、语文老师天天管着刷题的同年级学生,成绩优秀得多。</h3><h3> 李希贵校长这个观察透露称极其重要的信息,这意味着,在中国特定的教育制度下,特殊的教育环境下,语文教师的认真负责常常会教坏学生。</h3><h3> 反思这个典型例子,我建议:既然现有的教育制度无法迅速提高语文教师的水平,也无法在现实中急剧改善教师生活和学习状况,那么在中文母语教育中,是不是可以考虑“教”“管”尽量放松,语文教师少些套路,少些“教学法”,而是放低自己,跟学生们一起“同窗共读”好作品,读完之后跟学生们一起写读后感。这样一起学习,效果反而会更好。</h3><h3> 汪曾祺先生回忆自己在西南联大上学,写作老师沈从文,就是在黑板上写一个题目,然后自己跟学生们一起写作。返璞归真,才更有效。</h3><h3> 当学生积累了足够的阅读,进行了更多的写作训练,到了高中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应付考试时,学校语文组的资深教师,就可以分发事先油印的一个“考试必备基础知识”,例如语文教材里出现过的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古文等,让孩子们花三个月去死记硬背。这些“无用”的“死知识”,跟人生无关,跟美妙的记忆无关,只跟考试有关,通常都是“短时记忆”,考完就忘记了。因此,要集中地背诵,集中训练,考完之后,就扔掉拉倒。这才是真正的有效应试技巧。</h3><h3> 在信息文明时代,死知识的灌输已经很无效了。</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25.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去呼吁废掉这些考“无用”的“死知识”的考试?</font></h3><h3><br></h3><h3> 学生们如果被激发兴趣,他们在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之后,通过自我探索,以研究学习的方式,会学习到更多更新鲜更活性的知识,也才会真正打好阅读基础,并在这种相对广泛的阅读上找到“命中注定的那本书”。真正的高效率学习,是在反复阅读“命中注定的那本书”的过程中,持续拓展自己的思考,丰富自己的人生,再以有效的写作训练,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形成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新一代,才具有对社会、对人生、对各种现象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引领未来的中国,融入真正的文明世界。</h3><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26.这些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和建议有不少合理的成分,但它针对的是“中小学语文教师百分之九十都应该回炉”这个问题吗?挺你的人就是看到这些文字要么对你所说的教育现状感到愤怒,要么对你描绘的语文教学生态感到羞愧,就稀里糊涂地认同了你的观点“中小学语文教师百分之九十都应该回炉”。对此,我不知道是该像你说的那样说他们真该回炉(不是行内人也是要回炉),还是该说你很会忽悠?</font></h3><h3> </h3><h3><font color="#ed2308"> 最后要说的是,很佩服你说事的才华,但是凡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能信口开河。一张嘴就是百分之九十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都要回炉,你这是严重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批评人、骂人可以,但要讲证据。你说汪老师的下水作文不行,你可以更多地具体分析哪里出问题了,不能盲目定性“假大空”、“ 感觉只是读稿子,举手宣誓表演”。唯一一处具体分析,你居然没说中要害,更带出自己常识的缺乏。</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在此声明,对你的不恭源自于你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群体的不敬!</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