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人的成长过程总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和扶持,如: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兄弟姐妹的关心,朋友同学的鼓励、领导的提携等等。我在近十几年有幸认识了县文化界的几位长者,他们有的是学者,著作等身,有的是书画家,蜚声县内外。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德高望重的人,他们的学识和人品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我,让我仰慕,让我敬佩。闲时翻看像册,和他们交往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遂制作此篇以示敬意!</h3> <h3>2017年7月在王金生老师的家中(图上)</h3> <h3>王金生先生,曾是我的中学语文老师。先生历经磨难,命途坎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在泾明公社当过知青、农民、大队支书、乡医院会计、民办教师等,后以优异成绩被正式录用。先生个性刚毅,正直乐观,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尤其对泾川的人文历史研究颇深。曾翻译出大云寺舍利石函铭文和南石窟寺碑碑文、王母宫陶谷碑碑文。先生是我县楹联学会的第一批骨干会员,长期担任县楹联学会副会长,《泾川楹联》主编,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楹联和诗作,并多次获奖。为我县楹联学会的发展壮大起过很大的作用。</h3> <h3>2016年我进入楹联学会后曾多次登门拜访先生。先生每次都和我促膝而坐,相谈甚欢。他给我讲楹联知识,讲泾川历史,讲他个人的曲折经历,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h3> <h3>先生品德高尚,屡经磨难而志向不移,教学之余坚持自学,文史功底扎实。每次聆听他的故事,读他的作品崇敬之情油然而生!</h3> <h3>先生赠我的诗作、楹联、书法作品。殷殷之情全在字里行间。</h3> <h3>除了这副励志联外先生还赠我一副嵌名联:</h3><h3>琢圭玺材必琛玉;</h3><h3>邃百家意臻大成。</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勉励我不断超越自我,自强不息。</span><br></h3> <h3>刘伯夫,字成羽,1965年毕业于平凉师范,2001年结业于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研修班。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创作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平凉市老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泾川县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王母书画院院长。由于多年在文艺工作中的突出贡献,2007年被平凉市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2012年被平凉市委宣传部授予“成就奖”。</h3> <p class="ql-block">我和刘伯夫先生自2008年认识后就成为忘年交。先生宅心仁厚,多才多艺,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对我的事业和生活多有帮助。</p> <h3>2018年5月在先生的工作室(图上)</h3> <p class="ql-block">先生以魏碑见长,书法作品浑厚飘逸,灵动多变,深受书法爱好者的追捧。先生对索字者来者不拒,我在许多地方许多家庭都看到过先生的书法作品。2018年12月4日,先生的新画册刚一出版便打电话通知我,说要送我一本。见面时才知道我竟然是第一个受赠的人,让我受宠若惊。</p> <p class="ql-block">先生十年间先后赠我书法作品十多副。我也多次去他的家里当面聆听教诲。</p> 刘文君,出生于1951年2月,泾川丰台人,受家庭影响,自幼喜爱书画,1972年入平凉师范美术专业班学习,师从刘国士先生,毕业后一直在泾川县文化馆任美术专业干部,钟情于人物画的学习与创作。画作多次入选甘肃美展并获奖,刊发于省级报刊杂志及国家报刊,传略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20世纪国际现代美术精品荟萃》、《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珍品选》(美术卷)、《20世纪中日书画名匠集》B卷,《当代中国美术家》等辞书、光盘近百部。画作入编多部大型画集,入编纪念邮册、挂历,台历等。出版有《刘文君中国画集》、《吴冠中、刘文君》合集、《中国当代艺坛大师.刘文君》,《刘文君书画精品集》等,被多家出版媒体授于“优秀人民书画家”、“艺术大师”、“书画翘楚”等。<h3><br></h3> <h3>刘文君先生也是我崇敬的书画家之一。他为人低调谦和,淡泊名利,痴爱丹青,一生为人民创作,不计个人得失,是我做人的楷模。</h3> <h3>先生和栋文兄是二十多年的挚友。2012年腊月随兄去丰台看望先生,受到热情款待。回来后写了一首诗:</h3><h3> 丰台访刘文君先生</h3><h3>丰台通尔沟,北塬访刘君。</h3><h3>翘首门前等,客人当至亲。</h3><h3>院内土楼高,父辈汗水凝。</h3><h3>退休回故土,返璞隐泉林。</h3><h3>早起锄禾稼,晚归绘丹青。</h3><h3>大笔走龙蛇,作品入人心。</h3><h3>两鬓添华发,双手生茧丁</h3><h3>书友仰高名,文朋钦德声。</h3><h3>黄酒待宾客,土鸡宴故人。</h3><h3>品洁性笃厚,情重义薄云。</h3><h3>画追刘景向,书俦任泽民。</h3><h3>人皆忙名利,汝独守清贫。</h3> <h3>先生乃有情有意之人,这么多年一直记挂在心。前段时间为我专门画了一副“牧牛图”,并亲自送到我单位。</h3> <h3>在王母宫东王公大殿里,和先生在他二十年前绘制的大型壁画前留影。</h3> <h3>2018年5月22日在花样年二楼大厅刘玉林等“泾川三老”的书画联展上看先生现场挥毫。中间戴眼镜者为我市著名考古学家、牛角沟智人头骨化石的发现者刘玉林先生。</h3> <h3>2010年农历4月初8,先生在我老家泾明乡雷家沟村启明寺重建开光仪式上现场书赠的书法作品。内容为:展展平川泾河南,幢幢民居林荫间。启明佛寺庆开光,和谐信众结善缘。</h3> <h3>2010年4月初8和先生在栋文兄家院子合影。(左一为青年书法家刘文霄)</h3> <h3>先生赠我的画作及书法作品。</h3> <h3>赵明度,生于1936年8月,1954年毕业于陇东师范,长期从事教学和党政文化秘工作,曾任县农广校副校长,1996年退休,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甘肃省楹联学会理事,泾川楹联学会会长。长期主持县上诸多联事活动,创作对联500多副,诗词100多首,参加国内诗联比赛多次获奖。曾被中华诗联学会,平凉市楹联学会授予“老有所先进个人”“对联艺术家”称号。2004年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弘扬楹联文化先进个人”并出席了中国楹联学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业绩及代表作入编《中国当代楹联艺术家大辞典》、《中国对联作品集》等20多部辞书。</h3> <h3>2018年5月和赵明度先生在一起。</h3> <h3>知道先生大名是十年前从镇原县农民诗人张元印赠我的《元印诗联文》中熟悉的。里面有元印写的回忆文章和先生为元印诗联集作的序及联作,读来大开眼界。因为那时我生活在农村,视野狭窄,知识浅薄,通过这本书才知泾川还有这样一位才学高深的老人。</h3> <h3>2018年5月的一天,先生突然散步到我单位找我,说是从县楹联报上看到我发表的楹联作品,认为是可塑之才。先生和我整整坐了一个上午,相谈甚欢。既肯定了我联作的优点,也指出了缺点,解决了困扰我创作的几个关健问题,让我茅塞顿开。</h3> <h3>几天后先生托人送我他在老年大学授课时编写的《对课讲议》,读来醍醐灌顶,如饮甘露。先生的书中有几首标着“七律”的诗,后又用毛笔把“七律”二字划去,我仔细研究,诗作对仗工整,意境高远。但先生认为仍有不满意的地方,故而有此举。可见先生创作态度之严谨。后上班途中在广场多次遇面,每次都要相谈一番。先生爱人惜才,对我等晚辈寄予厚望,处处体现着一个大家的风范。</h3> <h3>赵明度先生和刘玉林先生亲切交谈。(摄于2018年5月28日)</h3> <h3>王羲焕,著名书画家,剧作家,“德艺双馨”艺术家。他创作的<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大型现代眉户剧《梁九品》,获得了甘肃省敦煌文艺一等奖,并在甘肃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文艺调演中获得剧目创作一等奖。</span></h3> <h3>上世纪九十年代先生曾在我村搞“路线教育”达一年之久,和我多有接触。2009年初冬有幸请得先生为启明寺绘制壁画,在我家同吃同住,彻夜长谈,相逢恨晚。先生知识渊博,性格温和,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深得乡亲爱戴。(2009年11月和先生、县美协主席吕立荣在老家合影)</h3> <h3>先生和乡亲在一起。</h3> <h3>先生赠我的书画。</h3> <h3>2017年腊月先生在电信局书写春联。</h3> <h3>2018年5月26日惊闻先生不幸辞世,于悲痛之中作挽联两副,以示哀悼:</h3><h3>惜瑜惜瑾从此世间再无梁九品;</h3><h3>哀师哀友而今墙上仅见陋室铭。</h3><h3><br></h3><h3>字美,画美,剧美,雅俗共赏,文苑耆宿从此殒;</h3><h3>人端,品端,貌端,德艺双馨,陇东俊才再难得。</h3> <h3>在先生追悼会召开之前,我被县楹联学会指定为先生收集挽联,短短的三天时间共收集各行各业悼念先生的挽联89副,诗词16首。这在我县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一个人的去世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可见其人格魅力和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张怀群﹐甘肃泾川人,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学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七、八、九届理事、甘肃省民俗学会副会长、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兰州大学宗教研究所教授﹙兼﹚、台湾中华道教文化研究学院教授、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西王母文化研究首席专家、西王母研究院院长、中华阮姓文化研究会顾问、平凉市文化旅游产业专家库专家。曾获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编纂工作先进工作者奖﹐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艺术科学国家重点项目《中国谚语集成》文艺集成志书编纂成果个人三等奖﹐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第七届敦煌文艺奖,第五届甘肃黄河文学奖,甘肃省曲艺新作评奖二、三等奖﹐《飞天》诗歌散文大奖赛二、三等奖﹐ 甘肃省民间文艺十年奖、第三届甘肃民间文艺百合花奖·首届学术理论奖二等奖、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西王母文化研究终身成就奖。1979年至今已出版著作60部1200余万字,其中有关西王母祖祠圣地、大云寺佛祖舍利供养圣地、泾河百里石窟长廊、西王母民俗、西王母地望与人望、台湾泾川西王母朝圣之旅等文化遗产类论著和文学作品39部,800余万字;编注集21部﹐600万字;50集电视连续剧剧本《云端.安定堂》等。担任学术顾问(采访)的电视专题片21部在央视等台播出。</span><br></h3>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上中学时就读过张怀群先生的《泾川一览》、《回中之旅》等书,九十年代又买来他的散文集《见夜》、《动性》一口气读完,被他清新的文风,独特的语言魅力所感染。知道先生乃泾川文化界的扛鼎人物。在县城虽比邻而居却无缘拜会,直到2010年年初,和栋文兄请先生为启明寺撰写碑文,先生慨然允之。临走时赠我二人每人一套《圣地泾川》(共三本)。那时我还藉藉无名,为先生的高看而感动。回家后如饥似渴地阅读,爱不释手。我对泾川佛道文化全面了解就是从这套书开始的。两年前由于工作原因,拜读了先生许多著作,如《回中诗选》、《泾川与世界遗产:西王母圣地》、《台湾——泾川.西王母朝圣之旅20年》等书。制作了一篇全方位介绍回山王母宫的“美篇”《西王母之山——泾川回山》。这篇文章被当地网络平台推发到《今日头条》,被客居北京的先生看到,他通过第三者得到我的电话并和我加上微信,对文中我没阐述清楚的有关西王母的某些的观点予以补充纠正,让我感激不已。两天后又让夫人送我他的最新著作《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图解》及其它两本书。先生寡于言而笃于行,尤其对文学青年和文学新人的提携和帮助有口皆碑。2017年7月看了先生在北大演讲的文章后撰写了一副对联,以报答先生的知遇之恩:</p><p class="ql-block">潜心著作六十卷;</p><p class="ql-block">守志传家四代贤。</p><p class="ql-block">两年后先生还为我的集子《故土热吻》写了“序”,对我的作品多有褒奖。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书到现在也没出成。</p> <h3>先生赠我的书。</h3> <p class="ql-block">雷鸣,生于1956年12月,甘肃泾川人,硕士研究生,高级政工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散文、楹联学会会员,甘肃省书协副秘书长、评估鉴定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代摄影》杂志主编,美国职业摄影师协会会员,甘肃省集邮协会副会长,甘肃省老年集邮工作委员会主任,甘肃生肖集邮研究会会长,中国电力书协顾问,甘肃省电力书画协会副主席。甘肃书法院、甘肃祁连画院、兰州市政协书画院等特聘书法家。</p><p class="ql-block">在《诗刊》、《人民文学》、《散文选刊》等发表文学作品100多万字,出版《雷鸣诗选》、《西部不远》等诗集3部、《北极星》等散文集4部,获甘肃省敦煌文艺奖、首届黄河文学奖、全国电力文学专著奖等多次,散文《村戏》被选入《甘肃省五十年文学作品选》;书法作品获甘肃省首届“张芝奖”,共展出、获奖30多次,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和甘肃省委宣传部等收藏,2015年曾被中央统战部特选为书法家访问台湾,《书法导报》曾辟专版介绍;摄影作品《山之韵》获“安多杯”九色鹿甘南香巴拉国际摄影大赛金奖、《悬壁长城》获甘肃省委与《人民日报》社合办的“绚丽甘肃”全国摄影大赛二等奖,《天仙配》获百名摄影家看陇原银奖,出版《崆峒山风光》明信片两套,其中一套获2002年全国发行的有奖明信片最佳设计奖,《西部风光》台历一套。作者被编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诗人大辞典》等13部辞书。</p> <p class="ql-block">雷鸣先生是我的本家四爷。他虽多年从政却对文学、摄影、书法情有独钟,造诣很深,取得的成就不用我赘述。他为人随和谦逊,心胸宽广,对我等晚辈关怀备至,照顾有加。是我文学道路上的偶像和引路人!</p> <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24日四爷在兰州他的“听雨轩”为我写书法。</p> <h3>2008年8月四爷赠我的书法条幅。</h3> <p class="ql-block">四爷为我的集子《故土热吻》也写了“序”,鼓励和关切之情流露笔端。但不知我的集子啥时才能付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