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的老榆树

雨花石

<h1> </h1><h3></h3><h1> 在村西头,有一棵饱经风霜的老榆树。粗粗的树干,得两、三个大人手拉着手才能拢过一圈儿。大树枝繁叶茂,像一把大伞,遮成一片绿荫。</h1><h3></h3><h1> 北方的气候恶劣,风沙大,不利于一些植物的生长。但是,榆树的生命力却很顽强,能够适应这种环境。据父亲讲,这棵老榆树可真够“老”的。父亲的父亲小时候就在这里玩耍。岁月的风霜雨雪,不但没有把它摧垮,反倒让它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挺直腰身立在风雪中,越发地坚强了。</h1><h1> 这棵老榆树一身的傲骨,但没有傲气。平凡而又朴实,不求赞美,不求所得,常年累月站在那里,为人们提供着方便,默默地做着贡献。进城回村的行人,总要在它的下面歇歇脚;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村民,总要在它的下面留留步;天性好玩儿的孩子,总要在它的下面尽情地撒撒欢儿……</h1><h1> 人们敬它、爱它,却从不伤害它。就连淘气的孩子,也从不上树折树枝或捋树钱儿。它像一位保护神,默默地守护在村口。旅途归来的人们一下火车,远远望见这棵老榆树,就像见到了亲人,倍感亲切,忘记一路的疲劳,心情格外舒畅。</h1><h1> 它,像一位长者,像我们勤劳、慈爱、善良又充满智慧的祖辈和父辈。尽管它没有华丽的外表,尽管它的身体布满褶皱,尽管它显得有些发憨。但是,看见它,就有一种充实;靠一靠,就感到安全又实在。</h1><h3></h3> <h1><font color="#010101">  后记:</font></h1><h1><font color="#010101"></font> 这是1999年全国第三届语文教师下水文竞赛,我的参赛作品。所说的下水文,就是老师为学生写的范文。当时我是语文教研员,理应带头参加活动,同时为了表达对已故父亲的怀念之情,所以写了这篇《村口的老榆树》。</h1><h3></h3><h1><font color="#010101"> 文中的这棵老榆树就是我的家乡头站村,村西头的那棵老榆树。记得小时候,人们都称它为老神树。那时候村里人进城都得坐火车,而去火车站必须走村西头。这棵老榆树就长年累月地站在那里,目送你进城,迎接你回家。</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又是一年父亲节,想起了父亲,也想起了这棵如父的老榆树……</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我的父亲生前当了几十年的村官。他老人家把自己一生的聪明才智,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家乡的这片土地。从土地改革到改革开放,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记载着父亲的智慧、辛劳、奉献和伟绩!</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父亲是从旧社会走来的,只有相当于小学二年级的文化,虽然他的官最大做到了村党支部书记,但是,他老人家是大智慧的领路人。凭着他对这片土地的满腔热情和非凡的智慧,带领村民艰苦创业,不断进取,勇立潮头,使头站村一步步走向富强。那时头站村的生产、村民的生活、村风村貌以及为国家做的贡献都闻名遐迩!</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font>父亲是我们的山,是我们的骄傲<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h1><h1><font color="#010101"> 1995年父亲就离开了我们,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其实,一直以来,我也总想为父亲写点什么,但是一直也没有写。原因是怕自己的高度不够,水平受限,或囿于父女亲情,不能把父亲一生的大视野、大事业、大智慧、大格局展现出来。</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不过,这终归是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将来要做的事! </font></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