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font color="#167efb">文/张斌伟 写于2019年父亲节</font></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时至今日,父亲去世已五个年头了,父亲是上世纪46年生人,属于中国老百姓中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在我看来一生经历坎坷,为人耿直,多才多艺,平凡而不平庸,属于有想法的庄农人,骨子里渗透着硬汉形象,眼神里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期望。</span><br></h3><h3></h3> <h3> 从我记事起,父亲一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据父亲说:我大大(伯伯)去世早,时值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大家里七口人,当时的农耕环境非常落后,土地贫瘠,山路崎岖,纯粹的靠天吃饭,田间劳作全靠人和牲畜,在当时来说家里缺少劳力是致命的打击,见于此父亲就主动承担起了两家人的农活,不分你我,一干就是将近三十年,由于地理环境的苦焦,山路崎岖,运输差不多全靠肩膀,后来我长大后,通过节假日参与了农活,深深地对“粒粒皆辛苦”有了全新的解读,也对父亲的肩膀有了更新的认识,小时候曾不理解的问过父亲,为什么经常给大大家劳动呢?父亲说:“你大大比我大二十多岁,是家里的读书人,当时在公社上班,对你爷爷婆婆很是孝敬,对我更是关爱有加,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一场病就没有害起身来,突然地一走差点把我急疯啦!当时的压力无比,虽然没有给我交代过什么,但他心里知道有我在,一家人就还有人管,因此我必须要挑起这个担子,好给九泉之下的你大大有个交代,讲的很是语重心长”。父亲用朴实的言语道出了最浓的兄弟情,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就这一点必须给父亲点个赞👍👍👍您不但说到了,而且做到了,劳苦功高🙏🙏🙏</h3> <h3> 无论再努力,贫瘠的土地对庄稼人的回报也只是勉强填饱肚子,于是有想法的父亲开始种植党参,记得有一年刚开春,父亲去通渭县榜罗镇采购党参苗,行李是扁担和竹筐,运输工具是肩膀,没想到到达目的地后当地还在下雪,想要采购好苗子就必须去农家地里挖,当时父亲穿着妈妈纳的千层底,由于布鞋没有防水性,一下子就把鞋湿透了,湿透后加上天气冷脚底像结了冰一样,当时再没有鞋,父亲不得不穿着这双鞋挑着100多斤的药苗继续行走,据说走了100多里路才有了车站,等父亲回家后把脚趾头差点冻坏了,脚趾头疼着不能动,指甲盖成黑色的,父亲说他走路的时候脚趾头没一点知觉,后来指甲盖也脱啦!父亲就这样靠着顽强的毅力拼搏着,幻想着美好的未来。</h3> <h3> 我上初一那一年婆婆(奶奶)去世了,享年90高龄,据婆婆说当她60多岁的时候得了白内障,眼睛几乎看不见了,当时属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农村来说看不见几乎就成了一辈子的事啦!可是不安心的父亲四处打听求医,据医生说等到彻底看不见了才能动手术,这样一来婆婆在黑暗中摸爬了将近十年,最后几经周折联系上了大夫,决定在甘谷县医院动手术,当时婆婆已经70岁了,好多亲戚朋友的说法是现在不能折腾老人啦!快入土的人啦!没意义啦!倔强的父亲一意孤行说非动手术不行,有什么意外他一个承担,于是父亲借了村大队的农用架子车,村里叫了几个帮忙的将婆婆送到了磐安火车站,然后乘火车去了甘谷县医院。当时就我们方圆一带来说,婆婆算是第一台白内障手术,幸运的是碰见了一名眼科老大夫,此大夫是外省人,据说在文革中被打入右倾,后来平反了,在全国各地巡诊,万幸的是手术非常成功,等拆线后婆婆面对着父亲呆呆地望着,由于时间太长没有见了,尽然不认识啦!父亲说妈妈我是麦换,婆婆激动地一把将父亲抱入怀中,哭着说:“将近十年没见各到娃娃啦!各看姥子一辈子见不上啦!母子顿时哭成一团”。母子情深,血浓于水,婆婆终于看见了光明,父亲也实现了自己的夙愿。</h3><h3> 为了测试手术效果,婆婆在父亲和大夫的陪同下来到了医院门口,大夫指着让婆婆看这看那,婆婆全能看见,大夫非常满意,表示效果很好。据说当时路上有好多群众像看热闹一样,人人议论着说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眼麻啦,动手术后能看见啦!当时听起来很是新奇。出院回家后周围好多人听起来更是不可思议,满怀疑心,有人指着自己问我是谁?有人指着远方说这是什么地方?婆婆对答如流,众人很是惊奇,父亲曾经给我们语重心长地说过:你婆婆又明明亮亮地活了20年!现在回想起来,父亲在孝敬父母亲这一点上给我立了榜样。</h3> <h3> 这一年是我的初中毕业季,中考报考了甘谷四中,我的初中生涯是在永丰住校中完成的,当时不懂事加上父母亲顾不上管理,记得初三毕业的一学期将近一个月没有去学校,约上几个死党经常逃学,美其名曰去山上看书清净,效率高。于是就带着书本做借口玩耍去了,游走于田间地头,高山林地之中,甚至还学会了抽烟,打台球,掀牛……沾染了好多不良习气。当时村里同龄人已经有人出外打工了,影响很深的是人家过年回家很是风光,穿戴时髦,兜里还有钱,看起来很是气派,感觉见了大世面,于是心中默默地种下了打工的梦想。结果当年中考成绩很差没有录取上,暑假中却一直幻想着美好的打工生活,然而开学后父亲突然通知让我说去四中补习,记得当时还极不情愿,随即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父亲笑着对我说:看瓜死(方言指傻瓜)到娃娃,几光看车过年来穿滴玄(漂亮),不知道平时受的苦和罪,曹农村娃娃想吃一口轻松饭,念书就是最好的出路,别胡思乱想啦!好好上学去。听之后感觉似懂非懂,随即开始准备再次征战的道具:笔墨纸砚,锅碗瓢盆,柴米油盐,随身行李准备了结结实实的一大担,从老家到盘安将近三十里路,还是倒对山,当时老家还没有通往盘安的车,父亲担着行李,我紧跟其后,一路上听着父亲的教诲,看着父亲举步维艰地盘行着,感受着父亲那急促的呼吸声,偷看着汗流浃背的样子,记得有一段路特别陡峭,陡地连个歇缓之地都找不到,好几次看见父亲随着竹筐的摇摆差点把栽了跟头!这一情景瞬间把我看心疼啦!说什么自己要换着担一段路,父亲说你担不动,经过几次强求后让我试了一下,可事实是担了几步就扛不住啦!当时那感觉真是无地自容,弱爆了。父亲继续挑起担子前行,我惭愧地跟在后面,心中波澜起伏,懊悔不已,瞬间触摸到了我良心的底线,一股酸楚楚地味道,感觉很是对不起父母亲,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亲。经村里张贵喜(四爸)的介绍成功进入了初三补习班,住校在四爸家,四爸对我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关怀着,当年补习班班主任是我的恩师王明磊老师,这一年得益于班主任的鼓励,四爸的关心,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成绩一直稳居班级第一名,之后顺利考入高中。在此要特别感谢这两位恩人,你们在我心中的位置像父亲一样,深深地向你们说一声谢谢,你们的恩情我会铭记于心,并以你们为榜样。</h3> <h3> 父亲说他小学二年级毕业,属于半文盲,但是通过自学认识了好多汉字,查字典阅读了许多医学书籍,颇感兴趣,尤其是对中草药大有研究,能熟悉说出好多中药的名称和药物特性,记得父亲有一次去看中医,回忆起有一药方,之前是县城某一老中医所开,由于年代久远没有保存下来,据打听老中医已经去世了,但是父亲说此药方非常特效,最近他感觉症状跟那时一模一样,父亲要求大夫按照他回忆的药名开个处方,没想到尽然回忆起了将近20种中药名称,大夫听后说此药方不错,按照父亲的口述进行了剂量搭配,服用过此药后效果非常明显,那情景到现在历历在目,不得不佩服父亲对中药的研究和惊人的记忆力。</h3><h3> 父亲进入老年后爱看风水,易经方面的书籍,从看过的书中可以看出下的功夫不少,书纸非常陈旧,书中夹杂了好多记录的纸条,圈圈点点痕迹颇多,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基于爱好买了一副针盘,记得有次对着针盘给我说:“什么十二生肖的相生相克,天干,地支的搭配,阴阳庄的择取……”回忆起来说的很有道理。</h3><h3> 父亲爱好颇多,琴棋书画面面俱到,虽然并不专业,因为好多都是自学的,但足以显示出在各方面的天赋。父亲是村里秦腔舞台上的三弦演奏家,据父亲说之前家里有一把三弦琴,上辈人中没有会弹的,当时他天天放羊,很是孤独,为了打发时间放羊去经常带着三弦,慢慢滴摸索出了感觉,以至于后来能和二胡,板胡合奏出优美的秦腔旋律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总能看见父亲坐在台上弹奏三弦的身影,小时候由于给父亲送三弦也经常去台前幕后,经常性耳濡目染,到现在我对秦腔也很感兴趣;父亲对象棋很感兴趣,农闲时间经常和村里的一帮好家切磋,好几次碰见和棋友们一下就是通宵,据几位老棋友评价说:思维敏捷,棋路开阔,点到为止,不争强好胜;父亲虽然是半文盲,但一手钢笔字写的还算可以,用笔张弛有度,洒脱自如,具备了艺术之美,书法远远超越了一个小学程度的水准;父亲在村里的秦腔班子中属于元老级别了,舞台演员的脸谱全部出自父亲之手,生丑净旦末,一张张鲜明的脸谱,惟妙惟肖,美轮美奂,粉墨人生。据村里老一辈人给我说:父亲在村里秦腔班子里演的是丑角,由于表演灵活多变,笑点百出,好多人到现在回想起父亲的表演还笑的前俯后仰,意犹未尽,可惜我没有亲眼看到过。</h3> <h3></h3><h3></h3><h3> 父亲是2014年后半年去世的,一直患有肠胃病,由于是多年的老毛病,家里备足了药物,经常就靠自己护理,我也没有重视过,没想到2014年农历六月份,时值老家收割小麦季节,那天我正在老家帮忙打麦子(脱粒小麦),当年庄稼长势很好,按以往的惯例,父亲看见麦子长势这么好的话,肯定不舍得离开打麦场,一定会帮忙干到底的,没想到父亲来了一会儿就走了,等中午我们干完活回家后,看见父亲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凳子上,看上去呼吸很是困难的样子,我感觉不太对劲,我说爸爸咱们下午去医院看走,父亲再三推辞说把场里的麦草收拾好了再走,我也就心安了,不急这两天,<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最后还是我决定了下午必须走。</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当天下午六点多我们</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到了中医院,托人联系了大夫,办理了住院手续,立刻进行了各类检查,CT检查中就发现了胸腔积液,大夫说明天进行穿刺检查,大夫通过抽取的积液就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记得主治大夫当时满头大汗,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对我说老人有几个娃娃,通知叫多陪护一下,然后把我叫到办公室遗憾地说:穿刺结果不好,他们把标本送到兰州做病检,估计情况不行,病检结果大概三天就出来了,如果确定了就看你们的情况,转不转院治疗,大夫推荐了兰医二院,听后我直接就懵啦!犹如晴天霹雳,以前天真的认为父母亲不会轻易离我们而去,我想是肯定有办法能看好,于是心里下定决心找上级医院一定要看好父亲的病,虽然大夫给我谈了话,总感觉是诊断不准确,焦急而侥幸地等待着病检结果,那几天的等待最是煎熬,亚历山大,无处倾诉。</span></h3><h3> 记得在父亲住院的一天下午,我感觉实在是憋的慌,非常压抑,于是一个人开着车打算去大街上散散心,越走越想越彷徨,突然整个人有种快要爆炸的感觉,随即将车停靠在路边,打开车载音乐,将音量调到最大,听着疯狂般嘶吼的歌声,让最大分贝冲击着我的听觉,有种被大雨淋透的痛快,而且声音越大感觉越舒服,第一次有如此体会。</h3><h3> 今天是入院第三天了,早上大夫查完房后叫我去他办公室,语气凝重地对我说:病检结果出来了,确定是肺部空洞型恶性肿瘤,加上CT诊断的胸腔积液情况,据他的经验判断治疗没什么意义啦!当时一句话说的把我差点翻倒,那种空前未有的恐慌和焦虑,稍等冷静后赶紧发动朋友圈联系兰医二院,准备寻找最好的大夫复诊,经亲戚的介绍联系上了呼吸科专家,说好了让我们直接来住院部找她。</h3><h3></h3><h3></h3> <h3> 几经周折动身去兰医二院已接近一周时间了,这期间我通过上网查询,咨询大夫,对父亲病情有了很深的了解,心理上也慢慢适应了,因为据大夫说此病随时都有窒息的风险,如果去兰州路途上就要做好最坏的准备,于是我给父亲准备了寿衣,偷偷的藏在后备箱里,带着中医院的CT单,兰州的病检报告和氧气袋,我和老婆,姐夫三人陪护着父亲出发了,到医院后直接进了住院部,大夫认真地查看了病检报告和CT单,当面询问了父亲一些情况后,把我叫到一旁说:你父亲属于典型的晚期症状了,你们几个人胆子也太大了,把这么危重的老年病人敢往这儿拉,说实话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们也束手无策,没有任何的好办法,即使留在医院也就是吸点氧气,吊几瓶氨基酸,治疗没有什么效果费用还很高,我建议你们赶快回去,让老人多和家人团聚一下,在亲人的陪伴下渡过人生的最后一段,听着听着我奔溃啦!当着大夫的面哭着说,麻烦你再好好复查一下,看看有没有误诊,我实在不忍心就这样回去。大夫说病检结果就是他们医院做的,加上病人的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啦!坚决地通知我们回去,因为当时父亲连坐的力气都没有了,全靠我姐夫的搀扶,情急之下我又联系了在兰州上班的同村大夫,过来查看了检查报告,看了父亲的情况后说法也是一样。很有哲理地给我说:虽然我们不能延长病人的生命长度,但我们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听起来很有道理,这时我也死心啦!但又不想让父亲知道,怕加重病情,于是给父亲撒谎说:大夫说你的病属于慢性病,取了点药让回家慢慢修养去,父亲听后很是高兴,说这样最好,回家花费少还能好好休息,我看见这医院的人多着害怕呢,于是我们当天就返回了老家。</h3> <p> 眼看着父亲一天不如一天,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无奈和一目了然了,我也死心塌地了,清楚地知道能做的只有陪伴和护理了,在老家陪伴的日子里父亲感觉到了一切。有一天父亲专门把我叫到他跟前对我说:我感觉今年用任何药都不起作用,怕我的病不能看啦!从我的判断,父亲的眼神应该知道了一切。我瞬间像个小孩一样,一头扎进父亲的怀里哭了个稀里哗啦,然后把前前后后检查的结果,以及大夫的意见详详细细地给父亲说了一遍,一吐为快,没想到父亲说他早就感觉到了,怕我承受不了没有说明,然后父亲很冷静地对我说:别哭,我年龄已大啦!人都有这一场,得上要命的病了谁都没治,这是我的难你的罪,趁我还能说成话把该准备地给你说一下,你没有经历过这些事,后面麻烦腾。其实这段时间我已经偷偷地把该用的准备地差不多了,并向父亲说明了,没想到父亲听后很是欣慰,给我说他知道病没治啦!我就怕到时候没一个拿事的,没想到你准备好了,我很高兴。趁此机会我带着父亲看了为他准备的一切(寿材,寿衣,遗像),父亲冷静,坦然地看过一切后,感觉满意,我也很欣慰,我清楚父亲的日子不长了。在长达五个多月的陪伴中我全力以赴,竭尽全力,几乎昼夜在旁,饮食上想方设法换口味,想办法尽量让父亲少受点痛苦,由于习惯了我的伺候,临终的一段时间更是离不开我了,就连父亲的寿衣都是我亲自穿的。记得父亲在临走的前几天对我说:有一次他在兰州路过小西湖的白云观,当时感觉有点累,就随地坐下休息,有一道士路过他跟前,详细看了他半天,凑近给他说:你的一生我很清楚,少年疾苦,颠沛流离;中年担子重,没人替换;老年有荣华没富贵,享年70岁。父亲感叹地说到,此人把我一辈子说准啦!前半生走过的一一应验啦!今年我正好也70啦!这话他一直压在心底,一个人经常回味着,从没有给任何人说过,看来这场难是躲不过啦!后来我也想过是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p><p> 过年期间有几好友专门过来给父亲烧香,好久不见,喝了几杯,聊起伺候父亲的感受:我这样说过,长达五个多月的昼夜守护,我已精疲力尽,心力交瘁,如果父亲再多磨难几个月的话,有可能就把我先送走啦!几个听后很是感慨,当时的我确有此感受。在父亲有病这段时间里,亲戚朋友,同村人几乎都看遍了,好多村民都是一家人轮流看望,有几父亲好友差不多一天一趟,感觉到父亲的为人处世和在乡间的口碑。尤其是女婿放弃了外出务工挣钱,忙前帮后,陪护父亲两个多月,纵有千般不舍,万般无奈,父亲还是于2014年农历润9月30与世长辞啦!我于父亲的缘分也就永远定额在了那一天。现在回忆起,总感觉我和父亲的关系不仅仅是伦理道义上的父子,更像是知己,人生的楷模,世界上最懂我的人。父亲走后我的世界孤寂了,但父亲对我的示范和影响足够让我学习一辈子,困了累了的时候想想父亲,实在撑不下去的时候就去父亲的坟头,点上一支烟向父亲倾诉一下,因为我知道唯有父亲最懂我,我内心的话也只配讲给父亲听,爸爸我知道您太累啦!安息吧!家里一切有我。</p><p> </p><p> 儿:斌伟写于2019年父亲节前夕</p>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张斌伟:甘谷县谢家湾乡张家沟人,爱好:旅游,运动,交友。</span></h3> <h3><b><font color="#167efb"> 老家的天空</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