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青海游漫记(一)

江瑾

<h3><b>第一站:飞往兰州</b></h3> &nbsp; &nbsp; &nbsp; 说起祖国的大西北,脑海里映出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黄沙万里百草枯”等等古诗句,那一幅幅天苍苍、野茫茫,雄伟壮阔又空旷苍凉的景象,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既向往又生畏。<br>&nbsp; &nbsp; &nbsp;5月底,几位朋友终于相邀一起去甘肃、青海走走,于是,我们踏上了漫游西北-甘肃、青海大环线8日游的行程。<br>&nbsp; &nbsp; &nbsp; 5月28日下午, 我们分别从连城、龙岩乘坐动车到晋江。29日,我们乘坐11.50晋江到兰州的航班前往兰州,下午3.20到达兰州中川机场,机场离兰州市区还有78公里,我们乘坐敦煌环球国旅的旅行车到兰州市区入住酒店。第一次来兰州,一路上我们对窗外的景色都感到新鲜,对比于家乡的青山绿水,这里的山丘显得荒凉贫瘠,但我们也看到,当地政府和人民通过抽取黄河水上山喷灌,进行荒山植绿,一些山头已经取得初步成效。<br>&nbsp; &nbsp; &nbsp; &nbsp;兰州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当地的李导游向我们介绍兰州城的特色:一条黄河穿城而过,一座铁桥承载百年历史,一本书(《读者》)畅销全国,一碗面(兰州牛肉面)馋住众多食客。<br>&nbsp; &nbsp; &nbsp; &nbsp;入住酒店后,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走上了兰州街头。<br> 28日下午动车到达晋江,小雨蒙蒙,这段时间的天气经常下雨。 29日,我们在晋江机场,乘坐航班前往兰州,飞机舷窗外,正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 飞机起飞离开晋江机场。 飞机穿过云层后,上空碧兰如洗。 机翼下的南方山水。 田畴如画 飞机进入西北境内,青山不见了。 机翼下的黄河。 飞机开始下降了,机翼下估计是兰州境内了。 飞机准备降落了。 我们来到了兰州城。 黄河穿城而过,兰州城就建在黄河两岸上。 兰州城里黄河岸边的景色。 我们入住酒店后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上街游玩了,街道边有人摆摊卖连环画,这些书都是我们小时候看的,看到这些书,感到真亲切。 街头上的唐僧师徒雕塑,好像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曾路过兰州。 为纪念新中国建立70周年,用花草搭建的帆船造型,吸引大家纷纷留影。 兰州黄河铁桥——中山桥。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旧名镇远桥,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建于公元1907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中山桥自建成至今,已度过了110多个春秋。百年来,中山桥经历了无数次冰凌冲击、洪水冲刷、地震摇撼、风雨剥蚀、车船碰撞,以及两次大规模战争的洗礼。历经沧桑,依然如一名坚强的战士,用自己钢铁的脊梁,担负起通达黄河两岸的重任。 著名的黄河母亲雕塑,这尊雕塑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是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 来兰州必吃兰州拉面,坊间传说,兰州牛肉面起源于唐代。目前有史料记载的是兰州牛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后经后人传承改进,以“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子)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 兰州牛肉拉面全程手工制作,一团面在拉面师傅手中极富变化,根据面条形状的大小,有大宽、小宽、韭叶、细面、二细、三细等多达十几种。李导游还讲了一个笑话:一个土豪带着个情人到面馆吃面,入座点了面条后,店小二朝厨房吆喝,“一个大款(大宽)一个小三(三细)”。这两人一听愣了,这兰州人真TM的厉害啊,我们的身份一下子就被看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