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西陵

恬静安逸

<h1><br>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梁各庄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br>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还有3座后陵。此外,还有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14座。其建筑形式体现着封建的典章制度,帝陵和后陵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嫔、公主、王爷园寝则以绿琉璃瓦或灰布瓦盖顶。清西陵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h1><h1>清西陵现在是AAAA景区,正在申报AAAAA景区,随处可见很多施工现场,正因如此,现在真正对游客开放的只有四个陵和一座寺庙。</h1><h1>由于时间较紧,我们选择了从西向东顺序参观开放的四座陵墓:穆陵、昌西陵、泰陵和崇陵。</h1><h3>▼</h3> <h1>慕陵位于陵区的最西端,始建于1831年,完工于1835年,内葬道光皇帝及孝穆、孝全、孝慎三个皇后。道光帝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嘉庆帝的次子,在位30年,终年69岁。 根据乾隆皇帝制定的父子分葬的制度,原本道光皇帝的陵寝应该建在东陵,道光已经花费了七年时间建成了陵寝,且葬入了孝穆皇后,不料一年后发现地宫渗水一尺七寸,于是龙颜大怒,道光皇帝下令全部拆除原陵,改建陵寝到西陵。</h1><h3>▼</h3> <h1>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道光帝“愧对祖宗”、“愧对天下百姓”,所以他的陵寝也缩水,简化了清代帝陵原有的一些规制,裁撤了石像生、圣德神功碑楼、方城明楼等项建筑,是清代所有帝陵中规模最小的一座。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却是非常的奢侈。慕陵隆恩殿和东西配殿三大殿,所有木构件全部采用珍贵的金丝楠木,造价惊人。原木本色,不施彩绘,木料都以蜡涂烫,金丝楠木出处至今都是个谜,连清宫档案都没有记载。要知道,道光年间,金丝楠木都快绝种了;慕陵三大殿内外采用浮雕、透雕相结合的方式雕刻了1300多条木龙,仅隆恩殿就有雕龙714条,在明清皇陵中独一无二;慕陵的围墙采用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工艺到顶,不挂灰,不涂红色,做工十分细腻。</h1><h1>这就是极其奢侈的隆恩殿,全金丝楠木建的。</h1><h3>▼</h3> <h1>大殿前的丹碧石</h1><h3>▼</h3> <h1>无论是房檐还是雀替,所有部件都是金丝楠木。</h1><h3>▼</h3> <h1>这就是隆恩殿顶部的局部图,全部都是雕龙,且龙头一律朝下,据说是因为东陵的陵墓进水后,在这里请来诸多龙王来负责治水,这都是民间传说,不足为凭。但以点带面,可览全部。仅隆恩殿就雕龙1096条,整个穆陵共有雕龙1316条。</h1><h3>▼</h3> <h1>门扇上的龙头不知去向,这里仅有极少数的地方存有龙头。至于龙头去向大致有两种说法:因龙头都是雕好后卯在上面的,年久失修就自然脱落下来;另外一种是说多毁于文革时期。几种说法无从考证,自己脑补一下吧。</h1><h3>▼</h3> <h1>显然隆恩殿的牌匾是新的。</h1><h3>▼</h3> <h1>看见龙头了吧!</h1><h3>▼</h3> <h1>昌西陵是清仁宗嘉庆皇帝的孝和睿皇后的陵墓。始建于1851年(咸丰元年),建成于1853年(咸丰三年)。昌西陵与慕陵体制相似,于方台上直接建圆坟,没有方城、明楼,建筑规制虽简陋,却有其特殊之处:一是隆恩殿内藻井彩绘为丹凤展翅,独自翱翔,其他后陵则为3朵莲花衬以18个金点的水浪花纹;二是隆恩殿后与三座门之间有玉带河一条,河上有三座跨桥,中间一座有栏板,左右两座各为无栏平板桥;三是三座门前围墙为方形,三座门后北墙为圆弧形,切入三座门的直墙上。圆形宝顶毫立于北弧墙前,祭台立于三座门的中门内,而弧形围墙产生了奇特的回音壁、回音石回声现象,是中国陵寝建筑中的孤品。</h1><h1>上面内容都是度娘说的,我们包车司机师傅说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宝顶边的回音壁。</h1><h3>▼</h3> <h1>隆恩殿前的香炉非常漂亮!</h1><h3>▼</h3> <h1>藻井彩绘为丹凤展翅,独自翱翔。</h1><h3>▼</h3> <h1>隆恩殿内也是金丝楠木的柱子,但是柱子外面是经过处理的。单从纹饰上看,也够繁复华丽的。毕竟是皇后的陵墓。</h1><h3>▼</h3> <h1>这就是宝顶外回音壁的介绍。</h1><h3>▼</h3> <h1>这回音壁的效果的确很好,个人觉得不比天坛的回音壁差。</h1><h3>▼</h3> <h1>泰陵是清西陵的首陵,是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风水格局最为完整的一座帝陵。虽历经三个多世纪,但至今保存完整。</h1><h1>泰陵是清世宗雍正帝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距易县15公里的永宁山下,海拔382米,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占地8.47公顷,内葬世宗雍正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泰陵建筑以一条2500米长的神道为中轴,由南向北错落有序排列着石牌坊、大红门、圣德神功碑亭、石像生......等单体建筑74座。</h1><h3>▼</h3><h3><br></h3> <h1>泰陵整个陵寝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是门、坊、碑、亭,后部分主要是殿宇和地下宫殿。五孔石拱桥是泰陵最前面的建筑,10.94米宽,87米长,拱高4.9米,由长方形青白石建成。五孔桥北,有巍峨高大雕工精美的三座石牌坊,一座居中横跨神道,二座稍后,分列左右。大红门是西陵的总门户,门有三洞,设东西便门各一。</h1><h3>▼</h3> <h1>这个丹碧石够气派!</h1> <h1>一上台阶就被它唬住了:这是个什么?怎么这么漂亮?经了解才知道,这是隆恩殿前的香炉底座。</h1><h1>我还从来没注意过单独的香炉底座,但今天算是开眼了!</h1><h3>▼</h3><h3><br></h3> <h1>走了,去隆恩殿看看。</h1><h1>你真的太漂亮啦!</h1><h3>▼</h3> <h1>明楼里看哑巴院。</h1><h3>▼</h3> <h1>从明楼上远眺,这里的绿化还是很好的。</h1><h3>▼</h3> <h1>该走了,对这漂亮的底座好像有种恋恋不舍呢!</h1><h1>其实这里的文物毁损挺严重的,这里的铜鹤、铜龟早就不知去向了,香炉也是从别的陵墓搬过来的。</h1><h3>▼</h3> <h1>这气派的牌坊,东、南、西三面各有一座。</h1><h3>▼</h3> <h1>奇怪的是门前不是狮子而是麒麟。真弄不懂古人的规制。</h1><h3>▼</h3> <h1>从桥上北望就是石牌坊。</h1><h3>▼</h3> <h1>这华表够漂亮!</h1><h3>▼</h3> <h1>这望柱也够漂亮!</h1><h3>▼</h3> <h1>大碑楼后面的河里还有些水,如果夏天荷花开了应该很美!</h1><h3>▼</h3> <h1>大碑楼正在修缮,我们是被司机从工作人员走到边门放进景区里面的。</h1><h3>▼</h3> <h1>石像生没有明孝陵那么多。</h1><h1>狮子。</h1><h3>▼</h3> <h1>大象</h1><h3>▼</h3> <h1>马</h1><h3>▼</h3> <h1>武将</h1><h3>▼</h3> <h1>文官</h1><h3>▼</h3> <h1>免不了要讨论一下跟明朝石像生的差别。</h1><h3>▼</h3> <h1>忍不住还是要跟这精灵合个影。你在这站了几百年,我陪你站了一瞬间。</h1><h3>▼</h3> <h1>崇陵是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和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叶赫那拉氏的合葬陵寝,位于清西陵泰陵的东北面约4公里的金龙峪。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的最后一座陵寝,宣统元年(1909年)破土兴建,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在1938年被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所盗。</h1><h1>这是一座跨越朝代的陵墓,从清朝宣统建到民国,而且是民国的人们给清朝皇帝下葬。</h1><h3>▼</h3> <h1>这石牌坊很有气势。</h1><h3>▼</h3> <h1>顶着骄阳游览景区的就我们几个人。</h1><h3>▼</h3> <h1>这座陵墓最重要的是地宫。从大门进去,再进去就是对游人开放的地宫了。</h1><h3>▼</h3> <h1>走进地宫首先感受到的是潮湿,冷气袭人。</h1><h1>这就是1938年的盗洞。</h1><h3>▼</h3> <h1>地宫的四重石门上都有精美的雕像。</h1><h1>第一重 东</h1><h3>▼</h3> <h1>第一重 西</h1><h3>▼</h3> <h1>第二重 东</h1><h3>▼</h3> <h1>第二重 西</h1><h1>▼</h1> <h1>第三重 东</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 <h1>第三重 西</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 <h1>第四重 东</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 <h1>第四重 西</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 <h1>再留恋也要走了,今天到这里本来就是计划外的。</h1><h3>▼</h3> <h1>希望这里修缮做到修旧如旧,管理的越来越好。</h1><h3>▼</h3> <h1>不知道几百年来多少人在这条路上走过,把它从平整变成了如今的样子,其实我想说:正是这样一条道路,把人们带回到它的鼎盛时期。</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