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提起粉墙黛瓦马头墙,可能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婺源或宏村的建筑。其实,在江西的许多古村落,这种富有区域特色的建筑并不少见。</h3> <h3> 马头墙,以其独具一格的空间造型、鲜明别致的视觉形象而名闻遐迩,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中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史上曾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之说,用以概括明清时的徽派建筑风格。</h3> <h3> 在客家发祥地之一的石城县,以往具有马头墙的建筑比比皆是,但并不集中,多散落于县城老街巷和乡村大户人家。至今仍保存较为完好的,有县城的桂花屋和桂芬屋、大畲的南庐屋、木兰的陈联围屋,以及沙塅的古民居等,几乎全是清代建筑。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建筑的兴起,这种风格独特的古建遗存在石城及其周边地区也越来越少,年轻一辈对马头墙的认知正逐渐淡忘。</h3> <h3> 马头墙的最大功能和效用就是防火。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的建筑密度一般都较大,但这样又不利于防火,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h3> <h3> 除了防火功能,马头墙还有防雷、防风的作用。马头高昂,特别是头尖部位与现代建筑中避雷针原理相似,雷毁马头,主体建筑则完好无损。大风会掀翻瓦块,而马头墙能阻挡住狂风的侵袭,由此马头墙也叫风火墙。</h3> <h3> 徽派建筑的每座宅院内至少有一个天井,起到通风采光的作用,还具有汇集雨水、产生“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风水效应。而耸立在天井周围的高高的马头墙与其相配,则组成了一个向上的竖直通道。这个竖直通道在酷暑炎夏之际,可产生类似的“风洞效应”,促使冷热空气对流,从而起到防暑降温之效果。</h3> <h3> 据传,将马头墙这种防火技术运用于民居建筑,始于明朝弘治年间的徽州知府何歆。当时,徽州府城火患频繁,因房屋建筑多为木制结构,损失十分严重。为此,何歆提出了每五户人家组伍,共同出资,用砖砌成“火墙”阻止火势蔓延的办法,且以政令形式强制推行。随着对封火墙防火优越性的认识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此,逐渐发展为每家每户都独立建造封火墙。久而久之,这种特殊的建筑风格便被保留了下来。</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一叠式</font></h5> <h3> 马头墙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有着“龙背兽脊,翘首向天”之气概和傲然屹立、俯视群芳之风度。马头墙一般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也可称为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通常二阶、三阶更常见。较大的民居,因其房宅有多重进深,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五叠的墙头其外形格外高大雄伟、气宇轩昂,充分显示出房主人高贵显赫的身份、地位。</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两叠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叠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叠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岳朝天</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鹊尾式</h5> <h3> 马头墙的“马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朝笏式”等数种,视房主的爱好、财富、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异。“鹊尾式”即使用雕凿成似喜鹊尾巴样子的砖块做座头,有抬头见喜,喜气洋洋的喻意。</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印斗式</h5> <h3> “印斗式”即跺头上端使用窑烧制成的透雕式“卍”字纹或“田”字纹的方斗一样的砖,侧面看去,犹如一块庄严的金印蹲坐墙头,在印托的处理方面又有“挑斗”和“坐斗”之分。使用金印式座头是为了显示房屋主人读书做官的一种追求,颇具激励之意,一般出现在以读书为喜爱,以做官为梦想的文人儒士屋顶之上。</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坐吻式</h5> <h3> “坐吻式”即跺头由窑烧制成的吻兽构件做成,常见的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吻兽常见于北方建筑之上,而马头墙上镶吻兽,也体现了南北文化的融合,吻兽可以显示房屋主人的高贵,另有避灾祈福的意味。</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笏式</h5> <h3> “朝笏式”即用做成古代君臣朝会所用的狭长板子式样的砖做跺头,有的是在跺头处反放一块瓦片代表朝笏,属于简易型马头墙的一种,还有的将座头上翘的特别夸张形成朝笏样,以表达主人对进朝做官的一种期盼,显示主人志向高远。</h3> <h3> 说起马头墙,不得不提到马。在众多的家养动物中,马是最具活力、最快的动物,尤其是在古代的征战中,马的速度与威力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便使人对马产生了喜爱与崇拜,马便慢慢被人们看做是吉祥物,于是乎有了“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之类的成语。也许,这就是建筑设计师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h3> <h3> 望着这些古朴建筑上的马头墙,我们无不为祖先们最初的设计而钦佩,无不为那种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每一个古村落,总是显得那样的错落有致、古朴淡雅。高大明朗的马头墙,犹如一匹匹奔腾的骏马,让本该呆板、静止的墙体充满活力,尽显动态美。一系列由马头墙墙脊黑瓦强化的水平线所构成的轨迹,它们交叉、跌宕、转折、并进,反映出村落地形的起伏、河流的蜿蜒,让整个建筑在山清水秀自然美景的映衬下,繁中有序,充满韵律感,更加凸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h3> <h3> 马头墙,蕴含着一部励志的创业史。但愿这种“美”不会被人们所遗忘……</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与作者联系)</b></h5><h3><b><br></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