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b><i><font color="#ed2308"> 社会实践和实习</font></i></b><br> 在财贸学校的两年学习中,课程安排是这样的:课堂理论教学58周;实践教学12周;三学活动2周;考试4周;假期14周。共学习专业课程11门,包括:专业基础课:计算技术课(珠算);商业经济;商业计划;商业统计;商业会计,普通中专课:语文、数学、书法、体育,哲学、政治经济学。其中:语文、商会、哲学、政治经济学、商经、珠算是考试课,其他是考查课,英语是选修课。<br> 从课程的设置和学时安排上,我们就能看出,它培养的就是财会、统计、计划方面的基层业务人员,两年中教学实践“实习”和三学(学工、学农、学军)就占了14周时间,所以,实习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 <br> 在我们上学的两年里,实践教学也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请进来,一部分是走出去。请进来主要是请商业战线的名人,给我们做报告,如1978年11月29日,请百货大楼的张秉贵来校给我们做了《为革命站好柜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报告;1979年6月,请陈文征讲 《会计历史沿革》,请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做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报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58周年报告会上请吴运铎讲抗日战争史等。<br> 走出去就是根据教学进度,组织同学去实地调研和实习。比如讲到零售企业会计时,老师就带我们去广外百货商场,由广外百货商场的会计来讲他们的会计核算的体会和经验,讲到固定资产,包装物时就带同学们去宣武糖业烟酒批发部去听那里的会计讲核算的经验,让我们的学习更直观。每个学年,还会组织我们去实习。下面是两次实习的纪实:</h3><h3><br></h3> <font color="#ed2308"><i><b>(一)顺义供销社实习</b></i></font><br> 1978年12月18日至1979年1月5日,我们班全体同学到顺义供销社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实习。为什么要到供销社实习呢?据老师讲,供销社是会计核算业务最全面的,进销调存各环节在供销社都有涉及,比单纯的批发或零售企业的业务更全面,所以我们的期末实习安排在顺义县的各供销社。<br> 12月18日,天气阴冷空中飘着小雪花,我们全班同学先来到顺义县商业局,商业局的刘局长代表顺义县供销社对我们来顺义县实习表示欢迎!他介绍顺义时说:顺义县是个平原县,人口近50万,土地80万亩,400多个大队,1500多小队,商业网点设置29个供销社,48个基层核算单位。县级商业随着县里工农业的发展不断扩大,深感会计人员基础差,老会计实践多,理论少,会计队伍117人,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家底厚了,会计核算的责任就更重了。希望同学们在实习中多看多练,并给供销社会计核算提出建议和意见。在介绍了顺义县供销社的基本情况后,我们就被分配到全县的29个供销社去实习。<br> 实习是两人一组分别到各个供销社,我和潘宁同学一组被分配到顺义县马坡公社马坡供销社,从县商业局到各个供销社还有一段距离,同学们要等各供销社来接,记得我当时拦了一辆手扶拖拉机,正好去马坡,就让他捎上我们过去,梅老师夸我说:瞧瞧,不愧是插过队的!当时心里特得意啊,心想拦车是我们知青的强项,当年从平谷回城也是经常拦车搭顺风车回北京的。 来到马坡供销社,供销社的院子很大,会计室在院子中的一排北房里,会计室不大,屋子中间有个大火炉,火炉上的水壶咕咕冒着热气,外面寒冷,屋子里却暖暖的。会计室的墙上有一副仕女图的年历画我印象很深,因为我也很喜欢古装仕女图,所以觉得这幅画给会计室增添了一些儒雅的小情调。主管会计叫李白珍,是一个二十八九岁的姑娘,文静端庄,做事稳重看上去还真不像农村人,她也是我们会计老师李大成的学生,估计那时财贸学校是办了大量的会计短训班,培养了不少基层会计人员。李白珍给我们介绍了马坡供销社的会计核算情况和下面供销社分店的情况,李会计不保守,也没有看不起我们的意思,并且让我们制凭证和练着记账,还真没把我和潘宁当外人,让我们感觉很舒服。<br> 我和潘宁在学校是同桌,她是高中毕业的在校生考进来的,所以比我小好几岁,潘宁梳着两条齐腰的大辫子,脸盘圆圆的,皮肤白皙,做事有条不紊,说话细声细语的,给人非常安静的感觉,而我确是一个大大咧咧还有点咋咋呼呼的人,我俩在一起是很互补的那种。我俩在实习中配合默契,我们在会计室看凭证,编凭证,记账,还到供销社下属的马卷分销店去搞生猪收购的调研,了解生猪奖励政策和收购定金的使用情况等,为我们写调查报告积累资料,确定调查报告的立题方向和重点,因为老师说调查报告一定要有重点。写调查报告也是我们实习的一项任务。<br> 实习的第四天,我们四个点(四个供销社实习的同学)去牛栏山集中,我和潘宁从供销社借了两辆自行车7:30出发,那天也是下着雪,我俩骑自行车谨小慎微的,还好顺利到达了牛栏山,眼看到门口了,前轱辘一偏我就从自行车上摔下来了,那时摔个跟头啥的还真不算啥,插队练得皮实着呢。我们九点多钟就到了,其他同学十点之前也到齐了,李大成老师和小刘老师都来了,老师了解了我们各个实习点的生活情况和调研做业务情况,老师建议我们利用现在供销社业务不忙时了解熟悉业务,在年末业务忙时可以帮忙,如果实在帮不上忙就搞调查,为写调查报告积累素材。<br> 在牛栏山吃了午饭后,我们参观了牛栏山公社史家口代销点的水貂养殖场,因为是寒冬,正赶上剥貂皮(大雪日)的季节,我们看了剥貂皮,根据我的实习日记记载,剥貂皮的方法很原始很费力,现在一点都没有印象了。<br>年底会计工作千头万绪,年末结账前的各项工作有时我们也是真插不上手,人家有时也顾不上我们。这种时候,我们就帮助统计盖盖章,实在没事做了就回宿舍洗洗衣服,看看书,有时我和潘宁还互相猜谜语玩儿。 12月30日这天,我们正闲得没事干,无聊至极时,李老师到我们这来了,会计李白珍放下手中的活,热情接待了李老师,我们向老师汇报了实习情况,让他看了我们还没全部完成的调查报告,老师给我们指出了报告中的错别字和修改建议。中午李白珍会计请李老师吃饭,我和潘宁跟着沾光吃了小灶,吃得什么?你一定以为是一顿大餐吧?哈哈,是炸酱面和炒鸡蛋。饭后我们海聊了一阵,气氛很活跃,打破了往日的拘谨和沉默,我们非常开心。<br> 老师这次过来还通知我们1月5日回城集合的地点和时间,还嘱咐我们走前给供销社会计写封感谢信,感谢对我们实习的帮助和支持。为了不耽误会计年底的工作,李老师下午没待多久就告辞了。<br> 老师走后我和潘宁在供销社买了大红纸遵照老师的嘱咐准备写感谢信。12月31日在会计室呆了一会儿,没啥事做,就回到宿舍开始写感谢信,潘宁在纸上用铅笔写了感谢信三个美术字,然后用毛笔描好,还真像那么回事。下面感谢信的全文谁来写呢?我俩互相推托了一会儿,最后我说那就我写吧!到下午四点半左右,感谢信写好了,自我感觉还看得过去吧,用潘宁的话说就是补丁多了点,因为有四处写错了字又贴的。退休后才知道原来潘宁的毛笔字写得可好了,看来那时她是太谦虚了!<br> 1979年的元旦我们也是在会计室度过的,一天都没什么事,据记载是早上我们把1978年底剩余的几张凭证进行了扫尾工作,把那剩余的记账凭证登了帐,练练算盘,盖盖章,算算数,一天就过去了。晚上,李会计带我们去县城看了一场评剧《小女婿》,这是我第一次看评剧,觉得特别好看,印象深刻。<br> 1月4日是我们实习的最后一天,我的日记里是这样写的:今天是我们实习的最后一天了,时间竟如此的快,三个星期的实习转眼就过去了,真有不舍离去之感。对比之下,这最后的一天是多么宝贵啊!(看到当时的日记,想到别的同学写的无聊透顶的实习经历,觉得自己傻傻的有点可笑。) <font color="#ed2308"><i><b>(二)北京市百货批发公司实习</b></i></font><br> 1979年12月4日-1980年1月7日,我们来到位于东城区南门仓(现在叫南新仓)的北京市百货批发公司实习,这次实习是毕业实习。北京市百货批发公司是北京市一商局下属的最大的百货批发公司,是计划经济条件下运营的一级批发公司,记得那时老师讲计划课时就强调了商业批发的蓄水池作用,按照国民经济计划,一级批发公司按计划购入人民工作生活必须的商品,然后按计划指标向二级批发调拨,由二级批发向三级批发供货,三级批发再销售给零售网点,零售网点再卖给最终消费者,流程相当复杂。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商业体制有了具大改变,所有的一二三级批发公司都不存在了,商品流通从计划经济迈入市场经济,不仅我们当时学的东西都被市场无情淘汰了,连我们实习的百货公司的建筑也早就不存在了,现在已经改成南新仓综合商业区了。原来百货公司的旧址上已经盖起了综合商业楼,但原来的仓库还留下了几处,虽然已经再不是当年作为“蓄水池”的仓库了,但建筑还保存着,让我们还能依稀回忆起当时百货公司仓库每天用“地牛”进进出出的搬运商品的繁忙景象。 <h3><font color="#010101">如今保留下来的昔日百货公司仓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原来百货公司旧址上新盖的综合商务楼</font></h3> 我们班同学被分配到百货公司的各个岗位,在百货公司科里的我们班有六个人,19班有六个人。我们班的六个人分成三个组,记得有王一蓓、王玉玲、王保和及两个男生郑新和王靖宇。我们分别被分到百货玩具科、塑料科和内衣科。我分到了百货玩具科,王一蓓在塑料科。百货公司的实习与供销社的实习不同,百货公司一个百货玩具科的会计就有几十个,一大屋子人,负责全市的二、三级批发的进销购存业务,业务量很大,每天的进货单,发货单量非常之大,每个人都非常的忙碌,根本顾不上我们这些实习生。还有好多同学被分在不同的仓库里,每天写商品出入库单,对商品账,据说也很枯燥。<br> 开始实习时还好,我们跟着一个姓佟的师傅,她给我们介绍了百货玩具科的会计核算全过程,对银行账,打单子,做表,对数字等,但佟师傅不在时就没人理我们了,我们有时就去公司图书馆看看书,王一蓓在图书馆发现了一本《生活的道路》的小说,我们都想看,但因为我们没有借书证被无情的拒绝了。<br> 百货公司业务忙,但也时不时会发张电影票。12月10日那天,师傅都去看电影了,我还和一蓓下了一盘象棋。下午师傅回来了,也给了我们每人一张电影票,我们去看了电影《花为媒》。<br> 在实习了一段时间后,大家都有些疲沓了,每天重复的打数,记商品帐,要不就是没事干,从我的日记上看,出现了好多发牢骚的话,因为面临毕业分配了,人心也比较浮躁,一起实习的男生都好几天没来了,我们女生胆小,又怕不来实习鉴定受影响,所以从日记中看还是比较烦躁的。<br> 12月13日我日记上是这么写的:今天上午登账,做凭证,下午看书,收到曲燕玲同学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想写回信,写了半截不想写了,觉得意思表达不出来---。收到的啥热情的信啊?信也找不到了,具体啥情况还真的想不起来了。<br>这次实习结束后,我们的中专学习也就结束了,接下来是毕业分配和各奔前程了。 <h3><font color="#010101"><p>(未完待续)根据实习日记整理 </p><p> 2019.6.12.</p></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