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6月13日,应新业坊园区内——上海民生现代美术展览馆长甘智漪女士邀请,我又回到魂牵梦縈的冶矿老厂。</h3><h3> 虽然是仲夏时节,但一场绵绵细雨,带来絲絲清凉。站在共和新路汶水路口:左边,大约是原46路公交站地块,高架道路下,大树、绿地、丛林、步道。右侧,原上运六场一端,公交枢纽边,绿荫、池塘、花坛、叠石……</h3><h3> 彭浦工业区,环境在变,一切在变……</h3> <h3> 进入汶水路,这里已是中环通衢。道路整洁,车辆有序。</h3><h3>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调离工厂后,直到2017年初第一次回厂,这是第五次“回家省亲”了。</h3><h3> 走着走着,忽然感觉道路左边围墙内的那幢建筑似乎是原铸工车间办公楼,再仔细观察,我作出肯定之判断。</h3><h3> 此时,一种无可名状之感觉:激动、仿徨、向往和不安,盘桓在心头、脑海……</h3><h3> 是了,汶水路210号大门已经不远。</h3> <h3> 我们一行:陈中捷、沈育如、孙纯青和我均提前到达汶水路210号大门。进入位于原三车间東大门的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h3><h3> 甘馆长和刘馆长对我们这些来自冶矿老厂的职工表示欢迎,邀请我们在大幅展示牌下合影。</h3> <h3> 经甘馆长介绍得知: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是依托民生銀行,旨在民生、美术、时尚完美融合的全国十大民营美术馆。将举办各类具有現代艺术特点的展览和众多公共教育活动。二年前入驻新业坊并于今年初对外开放。</h3><h3> 美术馆以反差强烈的黑白色彩为基调,简约、时尚、前卫,咖啡吧、资料室、多媒体工作室、展示厅……功能齐全。</h3><h3> 置身于其中,无法想象这里曾经是机器隆隆的齿轮车间。 沈育如兄如此感叹道。</h3> <h3> 交谈中我们得知:新静安区政府对“一个时代工业強音”的彭浦工业区极为关注,已形成了保留大生产时代风物景观、独持记忆、历史文化遗存的构想。</h3><h3> 作为我们这一代冶矿人,已将青春年华、无怨无悔地献给那个时代。我们表示:重塑时代风貌,展现历史情怀,在包括冶矿厂在内的彭浦工业区遗存保护中,彰显我们挥之不去的青春情结。</h3> <h3> 刘馆长陪同我们参观美术馆布局功能,并绕有兴味地邀请我们,参观日本最前沿的雕塑与装置艺术家宫岛达男作品展。</h3><h3> 宫氏的艺术实在是太前卫了,在“时间瀑布”、“死亡时钟结果”、“生命”、“‘宇宙时间”、“五个对立面的圈计数间距”、“福島海域水域中的倒计时声音”等,以数字辅之简单几何图形的LED屏幕展示前,有一种似乎充满哲理又未知其究、仿佛是高深莫测又恍若眼前的感官刺激。</h3><h3> 是在探索宇宙真谛、自然奥密还是生命路径?我才疏学浅,不精“现代艺术”之道。冶矿老厂的朋友们如有兴趣,观赏一下,可能会有不同之解读。</h3> <h3> 结束了民生美术馆的访谈参观,接下来的事当然是不言而喻啦:走走熟悉的道路,看看老厂的园区,闻闻曾经的气息,忆忆当年的那些人和事……</h3><h3> 这是我们早就定了的啊!</h3> <h3> 拼图的上部是进入210号大门右侧,原三车间东立面厂房,即民生美术馆一侧。<br></h3><h3> 下部,左幅照片是在原销售科和原四车间机修间原址上,新建的时尚空间。虽然大门紧闭,但看得出,这可能是一家颇有规模的婚庆公司。下次再来,这里肯定是香气袭人、极为养眼的所在吧!</h3><h3> 右幅照片是婚庆公司在前方林荫大道拐角处的場景。</h3> <h3> 站在民生美术馆前大道向南望去,林荫大道南侧,一座通透时尚的玻璃外墙桥出现在眼前。</h3> <h3> 桥的左边(向东方向)连接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成的四车间,据悉后来成了极板轧制车间。</h3> <h3> 桥的右边(向西方向)连接的是和玻璃外墙桥风格相似的二层建筑,底层为开放空间,估计是一家休闲埸所。</h3><h3> 这里应该是原毛坯库场地的一部分吧。</h3> <h3> 玻璃桥前方的原厂部综合大楼无语矗立,现在大约是新业坊园区的办公地。</h3><h3> 中捷兄回忆:这是上世纪上海实施中环工程,汶水路拓宽,厂部大楼拆除后新建的安置场所。</h3><h3> 已经二十余年啦,真是弹指一挥间啊。</h3> <p> 沿道路向铸工车间走去。</p><p> 嗬,在原运输组前的停车广场中还有这么一大堆“宝贝疙瘩”呢!</p><p> 我们都在逐一辨别,它们姓甚名谁。最后还是沈兄给出权威答案:左照,由上到下,铲车、极板轧机、开料机、2.5M立车底盘。右照,大横臂钻。沈兄还回忆起它们的使用部门,不时还穿插一些旧闻趣事。</p><p> 望着沈兄绘声绘色之神情,我不仅由衷心感叹:毕竟是生产系统的掌门人啊,事隔廿多年,还能这般“如数家珍”。</p><p> 又想到:这些“宝贝疙瘩”也应属于甘馆长称之为“工业遗存”之列吧。看来,再不及时保护,再要就难啰。</p> <p> 噢,前面是铸工车间了。上照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新扩建的造型车间。 </p><p> 有谁认识下面这座结构框架吗?这是电除尘器极板的振打试验装置啊。汶水路拓宽前是矗立在厂工会大楼露天扶梯外,后来便迁移到原有色车间东首了。</p><p> 说到电除尘器,这可是我们厂当年的拳头产品啊,产品服务领域覆盖冶金、建材、电力、化工多个行业,当时工厂的三分之一产值全仰仗它呢!而如今,只有此锈迹斑驳的遗存,还使人记忆起它曾经的辉煌。</p><p> 望着极板振打试验装置那锈迹斑斑的高大身影,我忽然想起陆游《沈氏园亭》中的那首诗: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可谓是情景不同,心境相似。</p> <p> 不需要我们仔细辨认了,从铸工车间走出来的孙兄早已充当了“导游”。随着他的介绍,我也在脑海中搜索着旧忆:有色车间,清砂车间,二层生活设施小楼,车间办公室。</p><p> 与清砂间连体的二层小楼,最南边有个小门,看到了吗?这是铸工车间浴室入口处。孙兄、沈兄几乎同时辨认出来。孙兄熟悉不足为奇,想必,沈兄也是这里的“常客”?</p><p> 说句实话,当年的铸工车间着实是很辛苦的。然而,苦则思变,在我们这代人中,先后走出姚培元、任鑫发、孙纯青、付志根、潘明华、杭万程、陈民強、黄楚谋、阮真荣等一批青年才俊,还出了个杨根发副厂长。</p><p> 本打算上车间办公楼,看看曾经的潘明华、杨根发二位“封疆大吏”办公室,因大楼封闭,遗撼了。</p><p> 此行走了一大圈,我们四位均有同感:冶矿老厂中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群落,就数铸工车间了。</p> <h3> 离开铸工车间,返回到工厂林荫大道和210号进厂道路的交汇口。放眼西望,在大道左侧改扩建建筑和右侧车间外立面烘托下,林荫大道树木繁茂、郁郁葱葱、树荫蔽日、焕发出勃勃生机,比前二年的感觉更好。有媒体曾赞之为:这是上海工业厂区最美的林萌大道之一,并非浪得虚名。</h3><h3> 此时此地,陈沈二兄都不约而同提到,七十年代实施工厂总体技改项目的功臣:周师章、华正山、孙超群等。正是他们这辈人对工厂最朴素的情感,成就了冶矿厂曾经的辉煌和今天的遗存。</h3><h3> 然而,世事滄桑,华工早已作古,孙工和周厂长也于这二年先后辞世,呜呼!真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h3> <h3> 右侧的一车间高挂着“行业巨擎 强强联手”的广告牌。这预示新业坊将携手东方传媒,在这里打造千平米演播室和影视云服务平台。</h3> <h3> 沿林荫大道向西,在将近食堂处,有一幢玲珑别致、修竹掩门的小庭院,环境很是清幽。</h3><h3> 门外有“同策荟”字样,看看院内布局,估计是一酒吧,开业在即了吧。</h3><h3> </h3> <h3> 紧挨同策荟的无疑是改建后的行政科小楼。</h3><h3> 印象中,原小楼底层是医务室、托儿所,楼上是行政科办公室、电话间,还有厂部小会议室。记得吳永明厂长主政后,曾不时在此邀请退居二线的老厂长,听取他们对工厂发展的建言献策。</h3><h3> 回想那个年代,工厂生产稳定,效益逐年攀升,环境氛围良好,人际关系也算和谐……</h3><h3> 真是一晃三十多年,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啊。</h3> <p> 哈哈,这不是改造好的食堂么?</p><p> 建筑外形还是原来的风格,外立面墙体和门窗设计成以直线、凹凸面。由此产生的视觉感是:简洁、明快、时尚,是一种享受。</p> <p> 在此,又想起二年前这里曾是断墙残垣,说不堪入目也不为过。现在的景观完全可成为冶矿老厂的“打卡点”了。</p><p> 只是,食堂尚未开业,不知下次来访,能否消费一次、一圆旧梦?</p><p> 记得,食堂西侧的还有个小食堂,寻无踪影,肯定早就拆除了。那里也很有故事,值得回忆。</p><p> 我们一起浏览了食堂、医务室这一带,想起当年情景,陈兄赋诗一首: 故园此时已无声,可知当年满园春。午间食堂传笑语,月夜厂校有书声。工会又办暑托班,赤脚医生下车间。前线后方齐动员,一举拿下双过半。任务过半心头喜,安全质量莫忘记。奋战三季迎国庆,会餐喜食“燕桥鸡”。</p><p> “燕桥鸡”即大厨师陈燕桥腌制的“冶矿咸鸡”,深受职工欢迎,一度闻名遐迩。看来,这辈子是无幸再能品尝啦。</p><p> </p> <h3> 照片中左侧方向朝北,是原一车间技革組,現是新能源汽车品牌“摩登汽车”的销售服务点。</h3><h3> 右侧是一车间西大门。</h3> <p class="ql-block"> 看到外立面靓丽的电脑中心大楼,中捷兄激动无比。在他揮手的瞬间,我似乎读懂了其中内涵:</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冶矿厂抓住历史发展机遇,从美国引进CAD/CAM辅助设计、制造和MRP物流管理系统。这一重大决策者是吳永明厂长,“前敌总指揮”可是我们中捷兄哦。</p><p class="ql-block"> 引进技术消化,招揽专业人才,完善管理程序,建立系统平台,破除传统观念,开展专业培训,逐步实現了工厂计算机大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升了生产能力和对市场的适应性,成为国家机电行业计算机引进颇为成功的探索者。</p><p class="ql-block"> 这其中的艰辛和为之付出的心血,可能正在中捷兄脑海中一幕幕映现……</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中捷兄当时的好搭挡,陶卓人今天沒有在场。否则,回顾那些岁月,定是感慨良久、唏嘘万千,说不定,还可能“掬一把英雄泪”呢?</p> <h3> 来到二车间大门口,我有种“欲辨忘言”之感。</h3><h3> 曾经的我,在这里经历过艰辛、磨难,也产生过憧憬、梦想。而大门口至今还保留的“版报栏”是承载这一情感的历史见证。</h3><h3> 这版报栏是那个时代政冶宣传阵地,也是年轻人表达思想、展示才华的“平台”。那时的我,常有“恨无长剑舞,枉自叹平生”之类的感叹。而“平台”的意义就“非常实在”。我曾在此发表过“处女作”,并一发而不可收。有时还像一个文艺青年,写一点文章、诗歌,抒发一点情怀……那时的我,有目标,有追求,也有艰辛磨难。说实话,也不乏自我满足、怡然自得,这可能也是那特定年代中的苦中求乐吧。</h3><h3> 真的要感谢新业坊,留下这时代印记。因为,我们这代人大都会在此驻足、回忆和沉思。</h3> <h3> </h3> <h3> 拼图左照为二车间,右照为动力科。远观之,都有修旧如旧感觉。动力科沿墙处有四、五座卡通人物雕像,造型煞是可爱,引得孙兄兴致盎然……</h3> <h3> 从右侧的二车间厂房看到,这里已建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健身场所。</h3> <h3> 沿林荫大道继续西向,在二车间的拐角处,“UFC精英训练中心”的LOGO赫然在目。</h3><h3> 我知道,UFC是美国综合格斗赛事,允许任何门派的武术,如空手道、柔术、中国功夫、相扑以及奥运会的体育项目参予。</h3><h3> 这里的UFC是否美国的海外训练基地?</h3> <h3> 环视二车间西大门和广场北侧,汶水路高架清淅可见,广场上原露天行车得以保留,绿茵上高达24.8M、威猛绝伦的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巨大雕塑和露天行车形成的造型,极为醒目,颇有气势。</h3> <h3> 二车间西大门到万荣路区域,原是大结构部件施工和半成品堆放场地,现已建成一个宽广、靓丽的广場。原万荣路5号门,则是新业坊园区西面的开放式入口。</h3><h3> 从入口处东望,园区视野开阔,发展方兴未艾。我突然感觉到:冶矿厂真的是变了:过去机器轰鸣、弧光闪烁、铁锤声震、加班加点、“车輪滚滚”……一去不复返啦。在六十年内,为国民经济建设贡献了约100万吨机械产品的冶矿厂,以及那个年代,也已彻底结束、成为“历史”了。</h3><h3> 她的未来,虽然还充满期待,但必然辉煌!我坚信,我们坚信。</h3> <p class="ql-block"> 又到了和老厂道别之时,说点总体印象吧。</p><p class="ql-block"> 老厂的建筑形态传承了,工业元素保留了,厂区的形态开发完成了,功能开发也初見成效了,我们实感欣慰。</p><p class="ql-block"> 然而,与二年前确定的工厂将华丽转身为“摄影基地”的目标,今天的“新业坊园区”更象是一个融合众多领域的、以休闲娱乐为主体的大总汇。这不,在汶水路210号大门口,我惊诧地发現,原先高挂的“新业坊摄影基地”司牌不见了,是巧合吗?</p><p class="ql-block"> 不过,无论这块土地的使用功能转向何方,相信冶矿厂的员工都会给予关注,报以热情。</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里承载着一种情结:冶矿人难以割舍的历史情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孙纯青兄在6月15日又回老厂,为本相册的制作补拍了若干照片,在此致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谢谢观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