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font color="#ff8a00"> 唐晋佛像篆刻作品 姚强 题跋</font></h5> <h3><br></h3><h3>文/李朝霞</h3><h3><br></h3><h3> </h3><h3>还没认识唐晋之前,就听到别人说他是山西大才。结识之后,对他出色的才华和豁达的人格魅力更是钦佩有加。唐晋不仅能写会画,鉴赏收藏,好友喜酒,而且让人惊叹的是他在不长的时间里竟创作出上千枚的佛像篆刻作品。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由于我长期从事中国画的创作实践与教学工作,索性就把唐晋的佛像篆刻艺术放入中国画大的范畴内探寻其缘由。</h3><h3>古人有所谓画品如人品,中国绘画历来强调画外功,对从艺之人的人格修炼格外重视。绘画是画者内心情感与修为的外化。古代艺术家能有大成就者无不是文化修养深厚之人,且大都是诗、书、画、印皆精通者。而文化修养的提高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唐晋多年以来游历全国名山大川,造访各处文物古迹,通览各地博物造像。而且他生长于宗教文化浓郁的三晋大地,长期的耳濡目染,在很早就写出《玄奘》等长篇小说和大量的诗歌作品,这些都为他创作佛像篆刻做了厚实的铺垫。佛教的各类人物形象似乎早就刻在了他的心里,现在只不过是换了种形式表现了出来。</h3> <h5><font color="#ff8a00"> 唐晋佛像篆刻作品</font></h5> <h3>众所周知,在中国画的分科中人物画最难,因为有太多造型的要求,但这在唐晋手里并未形成多大阻碍。人物画从魏晋时期就有“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品评标准,神态的到位是其一贯的高要求。唐晋丰厚的文学修养使得他对佛教文化以及人物形象的感悟能力超乎常人。应该说他是先有了对人物神态的胸有成竹,然后再有形象的具体呈现,“神性”始终是他雕刻形象的统领。我们知道,技术、造型等外在的知识是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获得,然而对于人物神韵的表达以及画面意境的呈现却非短期可以达到。理解了这一层,在看到唐晋雕刻出上千枚佛像篆刻艺术作品时就能大致明了,这是单纯追求技巧所难以达到的。由此想到今日我们的美术教育,多重技巧的训练而轻文化的熏陶,所以艺术专业院校每年培养成千上万的学生,但是难有大成就之人,其中文化修养的欠缺应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文化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艺术作品的高下,学养达到了,有些外在的问题会迎刃而解。</h3> <h5><font color="#ff8a00"> 唐晋篆刻作品</font></h5> <h5><font color="#ff8a00"> 唐晋访窟照片</font></h5> <h3>在唐晋的篆刻作品中,佛陀豁达睿智、菩萨温和悲悯,飞天自由缥缈、千佛谦逊恭谨,形象各异,且都神态自若,塑造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佛国世界,令人神往。这些佛像所散发的气息正与唐晋的内在气质有着几分的契合,这就是“画如其人”的体现吧。</h3><h3>第一次看到这些佛像篆刻作品时就莫名的被其吸引,面对唐晋以及他的佛像篆刻作品,总会不由自主地反省自身可能的世俗和功利。也许这上千枚的佛像篆刻作品早已超出它自身的物态价值,具备了无穷广大的力量。</h3><h3> 2019年5月15日</h3> <h5><font color="#ff8a00"> 唐晋佛像篆刻作品</font></h5> <h5><font color="#ff8a00">作者简介: </font><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ff8a00">李朝霞,西安工程大学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中国画院画家。</font></span></h5><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