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游历一场梦

🌟瑛瑶🌟

<h3>乘沙漠方舟走三朝御路,聆听会唱歌的沙子!</h3><h3>内蒙古达拉特旗境内库布其沙漠东端,以“这里的沙子会唱歌”而闻名。</h3> <h3>响沙湾的沙鸣奇迹至今仍是一个谜团,千百年来,人们解释不了响沙的成因,却赋予它许多美丽的传说。传说很早以前;这里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喇嘛庙,正当千余喇嘛聚众颂经,击鼓吹号时,突然狂风大作,顷刻间,将寺庙掩埋在沙漠之中,这声音,便是喇嘛们冤魂未散,至今仍在击鼓、吹号的声音..... 传说固然美丽,但不能揭开响沙之谜。学者提出了“地形说”、“共鸣箱原理”、“静电学说”来揭示它的成因,还有人认为,响沙湾沙丘之中的含金量较大,因此发出响声;也有人认为沙漠表面的沙子细且干燥是沙鸣的原因。</h3> <h3>坐在摇曳不定的驼背上,仰望蓝天、白云、黄沙,一切都是那么的广阔无边,感觉到人类竟是如此异常的渺小。</h3><h3>不要说在浩瀚的宇宙里,就是在这无边的沙漠里,审视自己有如沧海一粟。</h3> <h3>赤足站在细软沙砾里,分分钟体会到沙漠温暖柔软的一面。行走起来才知道何为“四两拨千斤”,面对一个小小的沙丘,也要费很大力气才能登上去,还不如傻骆驼🐫的动作快呢~~</h3> <h3>真正的“沙漠之舟”。</h3><h3>穿行游走在起伏辗转的沙丘间,一路颠簸,温缓和风瞬时粗暴到掀翻了舟车上所有的帽沿,撩乱了姐姐妹妹的各式艳丽围巾与秀发。</h3> <h3>银肯响沙(即响沙湾)居中国各响沙之首,被称为“响沙之王”。沙子干燥时,游客攀着软梯,或乘坐缆车登上“银肯”沙丘顶,往下滑溜,沙丘会发出轰隆声,轻则如青蛙“呱呱”的叫声,重则像汽车、飞机轰鸣,又如惊雷贯耳,更像一曲激昂澎湃的交响乐。沙坡斜度约50°,其上没有任何的植被复盖。</h3> <h3>中国境内与响沙湾齐名的响沙还有6 处:</h3><h3>1、新疆哈巴河县鸣沙山;</h3><h3>2、巴里坤县鸣沙山;</h3><h3>3、木垒县鸣沙山;</h3><h3>4、准噶尔鸣沙山群,5 座赭红色鸣沙山依次相连;</h3><h3>5、甘肃敦煌鸣沙山伴着涟漪萦绕的月牙泉,是最美妙景和谐的响沙景观;</h3><h3>6、宁夏中卫沙坡头,素有"沙坡鸣钟"之称。</h3> <h3>一跃而下的飞仙索,是沙漠给人们特有的见面礼。</h3> <h3>沙漠杂技表演,也是非常精彩不容错过的。</h3><h3>当地人与非洲小伙儿体态各异,但肤色竟是相近一致的黑,自成剪影模板。</h3> <h3>傍晚的夕阳,不等雨停,就已迫不及待地要提前下班了。</h3> <h3>丹霞神奇兮龙洲天赐,造物美妙兮独钟此地!——靖边波浪谷。</h3><h3>靖边波浪谷位于距陕西省靖边县东南22公里处龙洲乡的闫家寨子,俗称闫寨子。</h3> <h3>缺水的黄土高坡。</h3><h3>在这靠天指地生存的农民,在农机设备相对落后的地方,还在传袭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h3> <h3>靖边波浪谷岩石叫红砂岩,学术上被称为"砒砂岩",成于古生代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之间。这是地球历史中地质最活跃、生物最繁茂、动物最庞大的时代。</h3> <h3>波浪谷展示的是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时间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世界。波浪谷岩石的复杂层面,是由一亿五千万前侏罗纪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组成。在那个时候这里的地貌好像撒哈拉沙漠一样,沙丘不断地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所覆盖,天长日久,水中的矿物质把沙凝结成了砂岩,形成了层叠状的结构。</h3> <h3>纤细的岩石纹路实际上是清楚地展示了沙丘沉积的运动过程。纹路的变化反映出每一层砂岩随着沉积矿物质的含量不同而产生的颜色深浅差异。红色主要是由铁和锰的氧化而产生,这些颜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在交错处和角落里形成更加复杂与抽象的图案。</h3> <h3>波浪谷,看到红色石头像泥石流一样呈现出一种流水状,一圈圈、一坨坨、一弯弯的向沟壑中涌去。这种石头类似一种沙岩,风化脱离很严重。在上面行走,一不留神就会被附在表皮上的红色细沙滑倒。</h3> <h3>靖边波浪谷在陕北这个黄土覆盖的地方能有这样的石头景观真是个奇迹了。靖边“波浪谷”这一名称是来这里的摄影者给予的,它与亚利桑那州的波浪谷是有一定区别。亚利桑那州的波浪谷在红色之间夹有白色线条,红白相间,而靖边的波浪谷则以红色为主。</h3> <h3>红色砂岩在风雨剥蚀下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姿态和色彩,不同角度、时间都会呈现不同的景色。</h3> <h3>丹霞地貌是在192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的矿床学家冯景兰,在我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发现红色砂砾岩层,并以丹霞山命名为丹霞地貌。“丹霞”一词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h3> <h3>靖边龙洲的丹霞地貌和普通地方的山峦式的地貌不同,这里都是一些黄土,属于大片的丹霞沟壑地貌,也称之为地下丹霞。这里是真的比较天然的雅丹地貌,而且目前还未全部开发,不收门票。</h3> <h3>水上雅丹。</h3><h3>土桥水库的一弯碧水,成就出黄土高坡上的碧水丹霞。</h3> <h3>神似一正引颈饮水的龙头</h3> <h3>又象一只趴在水边的大乌龟🐢</h3> <h3>轻舟已过万重山</h3> <h3>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h3><h3>有人说这象个猪鼻子🐷,可在我看来,倒像是人口腔里的嗓子眼儿。仁者见仁吧。</h3> <h3>傍晚的榆林,想看看落日,追逐许久,終难见到。只掠到些许晚霞的余晖。</h3><h3><br></h3> <h3>榆林地处河套之南黄土高原与草原的接壤区,是农耕民族防御蒙古游牧部族南侵而构筑工事的最佳选择。榆林城建位置在长乐堡与保宁堡之中,左山右水,巍然雄镇。全城墙上共建有城楼14座,城周长5354步,东门、南门有瓮城,并设千斤闸,与城墙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h3> <h3>红石峡又名雄石峡。位于陕西榆林北3公里处的红石崖中。红石峡红岩对峙,杨柳成荫,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奔腾不息,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谷长约350米,东西对峙,峭拔宏伟。峡内榆溪河水流湍急,林木青翠,群花生艳,景色优美。东崖为雄山寺,西崖为书法石刻。在东西石壁上参差着大小不一的25处石窟。西岸壁上的书法石刻颇为著名,旧时边将、文人来榆林,多在雄山寺豪饮唱和,留下160多幅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字大者约6米,小者寸许,篆、隶、楷、行、草齐全,笔力雄健、挺劲。题刻中有晚清名将左宗棠所题的对联,革命先烈杜斌题刻的"力挽狂澜"字迹苍劲,功力不凡。</h3> <h3>夕阳映照时,红石耀目。</h3> <h3>崖壁上高低石阶,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行走。</h3> <h3>崖壁石窟内,大多有佛像供奉其中。</h3> <h3>哪怕只有片刻闲暇时间,也要打卡包头博物馆。</h3> <h3>这组展品中的最后一件,似乎与我家某物神似,🤔 展品是民国物件,可我家留存的明明是建国后的商品……老的?新的?质疑!!!</h3> <h3>展出的唐卡都是明代至清代的作品。</h3><h3>唐卡是藏语,汉意为卷轴画、布画,是藏佛教特有的宗教绘画。如佛像、菩萨像、护法神像、高僧大德、佛传、佛教胜迹、曼陀罗等。</h3><h3>唐卡以其地域分为多种流派。</h3><h3>古代唐卡绘制所用的颜料均为矿物及植物颜料,并在颜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动物胶和牛胆汁,因此,古代唐卡虽经数百年,画面依然色泽鲜艳,光彩照人。</h3><h3>相传度母是观音眼泪幻化而成,以颜色区分为二十一尊。其中白、绿度母最受尊崇。相传白度母是松赞干布的尼泊尔妃子尺尊公主的化身,绿度母是文成公主的化身。</h3><h3>宗喀巴诞生于青海宗喀(即塔尔寺),十六岁赴藏求法,提倡僧人严守戒律,被尊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根敦珠巴(一世达赖)和克珠杰•格雷贝桑(一世班禅)分别是宗喀巴最著名的八位弟子之一。</h3><h3>曼陀罗或称曼达,梵文意译为坛场。是密宗修法的法器,供曼陀罗是积聚福德与智慧最圆满的方法。曼陀罗是僧人和藏民日常修习秘法时的“心中宇宙图”,共有四种,即所谓的“四曼为相”,一般是以外圆内方为主,图案形式相当对称,中心为城,居住着本尊。</h3><h3><br></h3> <h3>文物真不算太多,还有一些是仿制品。</h3><h3>毕竟这里古时属边塞地区,虽流动性大,但沉淀下来的不一定多。</h3> <h3>三天行程,一场穿越。</h3><h3>大漠丹霞,山川人文。</h3><h3>弹指挥间,千年掠影。</h3><h3>见证奇迹,感叹人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