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之行第三站——革命圣地延安

达程

<h3>  按照导游的要求,早上四点多就起床了。陕北的早晨天亮的比东北晚,快五点了天才蒙蒙亮。趁着天边火红的朝霞,我们直奔革命圣地延安。来西安之前,在和导游研究行程的时候,来不来延安有点犹豫。一是路途较远。二是有来过的朋友,认为延安的活动内容较少,性价比不高。但我们这样有点革命情节,对延安仰慕已久,又都没来过的一家人,似乎到延安是一个必然的选择。</h3><h3> 车沿着山路开了近两个小时,导游告诉大家,前方马上要路过南泥湾。爱人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手机,放起了郭兰英老师演唱的歌曲《南泥湾》。边上的两个岁数较大的大叔大妈,听到这熟悉的乐曲,竟跟着哼唱起来。等到了地方一下车,我们不禁都有点失望。这里仅有座巨大的红色党徽雕塑,道路和道路两边都在施工,应该还处在建设期。仅仅停留了十分钟给大家照个相,我们就继续出发了。</h3><h3> 路上经过了一条岔道,路标上标识着那边是当年三五九旅旅部旧址所在地,我边想像着当年边区军民在这里轰轰烈烈开展大生产的场景,边随意浏览着新闻,竟然注意到一条消息:王震的儿子、中信集团原董事长王军于昨晚去世。我不由得为命运的巧合而感慨万千!</h3> <h3>  近一个小时后,终于抵达了延安。导游介绍着延安的一些简要情况:延安有三山两河,分别是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延河、南川河。今天的行程有三项,先到王家坪革命旧址,再到枣园革命旧址,第三项观看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属自费项目,自愿参加。正在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宝塔”,寻声望去,只见前面正前方正是魂牵梦萦的宝塔山。我的心里不禁浮现出贺敬之的《回延安》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的诗句来。可惜只是匆匆一瞥,没做丝毫停留,与我想像的爬上宝塔山,登上宝塔的延安游相差甚远。前方很快又经过了清凉山,我们只来得及看到山上陈毅元帅题写的“万众瞩目清凉山”七个大字,车就飞驰而过了。就这样我们就算游览了延安的两山,而凤凰山这次只能失之交臂了。</h3><h3><br></h3> <h3>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王家坪革命旧址。这里是1937年至1947年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司令部所在地,也是中共中央在延安的最后一个驻地。1947年胡宗南带领23万重兵对延安发动进攻,当时我军只有2.3万人,敌众我寡,为避敌锋芒,中共中央兵分两路,一路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继续留在陕北,吸引国民党的主力。一路由刘少奇、朱德率领奔赴西柏坡开辟新的中央驻地。仅用了一年时间,解放军就重新打回了延安,但毛泽东、周恩来没有回延安,而是直接来到西柏坡,与刘少奇朱德汇合,西柏坡成了我党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指挥所。</h3><h3> 石制大门的上方写着“八路军总司令部住址王家坪”十二个字。走进大门不远,就是中共中央军委礼堂。接着是军委总政治部会议室,毛泽东故居,周恩来故居,总政治部组织部等旧址。王家坪地方不大,只用了二十多分钟就走完了。但漫步其中,却让人心生波澜。军委礼堂是当年抗战胜利时举办庆祝典礼的地方,现在还保持着原来的模样。里面悬挂着“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和“庆祝抗战胜利大会”的横幅,主席台中央挂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画像,两边红旗拱卫,显得既庄重又喜气洋洋。可以想见当时大家欢呼雀跃,激动万分的场面,也可以想见全民族在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胜利后,万众欢腾,举国同庆的场面。伫立在礼堂中,我油然而生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h3><h3> 当年胡宗南进犯延安时,中共中央内部也发生了很大的争执。撤还是不撤,谁撤谁留,撤向哪里,都有不同的意见。最后还是毛泽东力排众议,明确了方向。站在政治部会议室里,我想像着中央领导人激烈争吵的样子,想像着革命生死关头凝重的气氛,想像着毛泽东在敌军逼近只有二十里路时从容不迫的样子,深深为伟人宽阔的视野、睿智的头脑、淡定的气魄而折服!</h3><h3><br></h3> <h3>  从王家坪出来,乘车经过延安大学、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就来到了枣园革命旧址。据导游介绍,中共中央在延安共有四个旧址,按先后顺序分别是凤凰山、杨家岭、枣园和王家坪。枣园是第三个入驻的地方,原本是当地一个地主的庄园,无偿让红军使用。这里主要参观的是老一代革命家的故居。从门口的标识牌上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在这里住了很长时间,大部分人都是1943年入住的,直到1947年才离开。张思德牺牲后的追悼会就是在这里的后山小礼堂举行的,由毛泽东亲自致辞。毛泽东主席的文章《为人民服务》也是在这里写的。枣园里树木参天,绿茵遍地,真的是很适合休息工作的地方。</h3><h3> 出了门的马路对面是一片小广场,广场上有两个小喷泉,两个两三岁大的孩子正在广场上蹒跚而行。一群白色的鸽子毫不怕人,围绕着人们周围飞来飞去。让人不由得想起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h3> <h3>  延安的最后一站是导游在车上推荐的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他在车上介绍剧情的时候,打动了大多数的游客。故事梗概是延安保育院在撤退的时候只能带一部分孩子走,在带不走的孩子都安排到当地老乡家后,又有一个烈士的子女被送了过来,在保育院院长左右为难的时候,她七岁的女儿主动站了出来,请求留下。最后她的女儿由于时间太久,再也没有找到。而保育院院长也在撤退途中因为掩护孩子而牺牲。整个舞台剧的剧情很感人,演员的表演也很到位。但说实在的,整个舞台的灯光效果、舞美效果都很一般,票价180元性价比不高。</h3><h3> 虽然整个延安之行很匆忙,有很多想去的景点没去上,但毕竟圆了我们一家的革命圣地情节,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其他的景点希望还有机会再来。中午一点左右,我们从延安返程西安,等待我们的将是近五个小时的车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