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对于一个出生在农村的九零后女孩,能够在儿时与书法结缘我是幸运的。我和大多数村里的孩子一样,穿着姥太亲手做的花棉袄,背着妈妈手缝的花书包,上完学就奔跑在乡间田野。根本没有条件去学习才艺,女孩能够上学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因为在我印象中确实有些人家的女孩小学毕业或者初中毕业就被拉下来干活了……</h3> <h3>我的幸运来自我的爷爷,他是一个典型受着儒学熏陶长大的文化人。因为祖上曾经富有,所以家族里有私塾,附近几个村子里有条件人家的孩子都在我们家私塾里读书,爷爷七八岁入学堂,十九岁那年因为全国废除私塾才下学堂没有再继续学业,后来就和奶奶结婚了……</h3> <h3>不过爷爷始终是坚持读书写字的,当然他琴棋书画都喜欢,他雕刻也不错,给自己搞过几个乐器,爷爷下棋和看风水都挺厉害的,老辈们时常当话头讲,他的同学朋友也都是有文化有本事的人……</h3> <h3>我对爷爷画画没有什么印象,家里最大的哥哥看过他画画,老房子的墙上贴过几幅他画的尺寸不大的山水画,我摘下来临摹过,我奶奶还夸我临的还挺像……</h3> <h3>我记忆中的爷爷就是天天坐在书桌前看书写字……我和弟弟是这个大家庭里最小的,所以喜欢拿毛笔蘸墨水在墙上桌子上乱涂乱画,爷爷可不喜欢我俩这样捣乱了,所以他经常凶巴巴的训我们,我们见他都害怕,不过他喜欢学习好的孩子,印象中大哥最讨喜,后来他也是我们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h3> <h3>稍微懂事的时候,我就觉得他写的毛笔字真的好好看。后来我就趁着他睡觉时偷偷拿毛笔在后面模仿着写,像做贼一样,模仿那么点小字,写的坑坑巴巴,写几个字我就跑出去了,生怕被发现又是一顿骂,没想到这次的大胆尝试竟然得到了他的认可,等于给我争取到了影响我一生的传统启蒙教育。在他的教育下,我通背了《三字经》《百家姓》,翻读了《幼学琼林》还有《诗经》。爷爷跟我玩的第一个对联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他用刀裁了一个小纸条,用毛笔在上面写了个上联“老婆吹火筒”,我不知道啥叫火筒,后来他给我解释了一下,我拿着纸条回家了。第二天我用铅笔在下面写了“小女提水桶”还给了他……就这样一来一去,过了大半年,我开始学写诗了……</h3> <h3>爷爷没有正儿八经的指导过我怎么写字,毕竟当时条件匮乏,他的好几本书都是从外村借来的,所以他一直在拿毛笔抄书,文革时候,家里的书都被我姥太烧掉了,据说烧了好几麻袋。他倒是很认真的教我怎么握笔,所以后来上学时,有写字课,老师说我拿笔错了,我说我跟我爷爷学的,他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毕竟我爷爷被十里八村都称为“李大先生”……</h3> <h3>小楷其实不是那么好写,写过很多字体,兜兜转转直到今年才有勇气去临写,真切的感到爷爷的功夫真的是很厉害,他没有几支像样的毛笔,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小楷是非常损耗笔尖的,可爷爷一支笔要用很久很久,毛笔的笔头都磨的不行了,他还能把字写的那么精致,这种功力真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h3> <h3>小楷对我来说和其它字体不一样,因为每一次的临写,都让我想起窗前爷爷数十年如一日写字的身影,那种无形的督促和力量充斥着全身,没有儿时的那几笔小楷,我走不进书法的世界,也走不进爷爷那个看似冰冷却满怀温暖的世界……</h3> <h3>爷爷的小楷,永远都是留给我最好的宝藏,我将永久珍藏,时刻提醒告诫自己学书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苦练多下功夫。</h3> <h3>学书法,其实是一个自修的过程,通过学习书法提高自己的心性和对自身的认识理解,发现自己,让自己变得充实有力量,能够感到自己活得有意义就很好。因为书法,今天的我才拥有富足的内心,这也是我的生活方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h3> <h3>书能香我不须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