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6月13日下午14:00,2019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社会教育专委会主办的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继续进行。</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于冬青教授主持</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韩国教员大学赵芙卿教授发言</h5> <h5> 下午的首场报告是由韩国教员大学赵芙卿教授带来的《论家园协同共育:协同的本质与教师职责》。本场报告一共探讨了三个问题,分别是协同的内涵、家园协同共育中教师应该做什么以及教师如何发挥作用。赵芙卿教授认为协同是幼儿教育的基础,是一个共享愿景、共享责任、共享活动的过程。与合作相比,协同更加尊重个性,注重过程。在家园协同共育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与家长形成信赖关系,做到尊重“不同”,做到理解父母的期待,但是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基于伙伴关系与角色共享来创造快乐。最后,赵芙卿教授提出家园协同共育中教师要学会“自我”尊重,懂得彼此倾听但也要学会适当的自我主张,既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成为领导,也要与其他人沟通形成共鸣领导力,创建学习共同体共同进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台湾台东大学熊同鑫教授发言</h5> <h5> 下午的第二场汇报是由中国台湾台东大学的熊同鑫教授带来的 《台湾台东县偏乡儿童及家庭工作分享—台湾公益社会实践协会》。本场报告从社区互助式及部落互助式教保服务实施办法说起,介绍了互助教保服务法的主要内容,以及互助教保服务中心设立的条件、支持社区互助教保服务的资源。在此基础上,熊同鑫教授介绍了以帮助发展迟缓幼儿为主要目标的台湾公益社会实践协会,详细说明该协会为发展迟缓幼儿的家庭与社区提供帮助和支持,并呈现了以社区为基础为偏乡提供预防和早期介入的行动案例。最后,熊同鑫教授指出,相信有一种世界,是各种能力的孩子能一起游戏、学习、成长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严仲连教授主持</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建集团袁野博士发言</h5> <h5> 第三场报告是由清华大学的袁野博士带来的《儿童成长环境设计—一个建筑师的人文视角》。报告强调了儿童的生活环境对其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能够使儿童的能力的各方面得到开发。袁野博士通过呈现大量的图片,指出当前儿童成长环境存在程序化、产品化、游戏设施之间缺少联系、缺少场地空间设计等功利主义的问题。随后,袁野博士指出幼儿生活环境应该成为幼儿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设计的同时,还应包含生活原始性、真实性、社会性、故事性、场所感、探索性、惊奇感、纪念性等八个重要的要素。</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袁野博士汇报幻灯片</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于冬青教授发言</h5> <h5> 第四场报告是由东北师范大学于冬青教授带来的《我国幼儿园与社区互动模式及建议》。于冬青教授提出幼儿园与社区互动过程中各自的责、权、利,并指出协同共育已成为必然。幼儿园与社区互动行为模式主要包括资源利用模式、服务提供模式、文化交融模式,并提出幼儿园与社区互动的向度、广度、深度及频度。最后,于冬青教授从人力资源视角提出三个建议,即政府完善教育政策,建立合作实体;幼儿园发挥主导地位,承担教育责任;家庭参与督导与评估。</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现场互动环节</h5> <h5> </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