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八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沸丽羊羊

<h3>2019年6月11日,在校党委书记、校长陈鹏和副校长彭吉才同志的带领下,襄阳八中在尧治河学习基地举行了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h3> <h3>提到尧治河,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尧治河村隶属于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地处房县、神农架和保康三县(区)交界处,是一个典型的偏远高寒山区。平均海拔1600多米,“山大梁子多,出门就爬坡”、“四月雪、八月霜”是这里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h3><h3>然而尧治河却在2017年12月,荣获2017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由保康贫困村一跃成为保康首富村,实现这华丽的转身,尧治河靠的是什么?</h3> <h3>当然是不懈的奋斗和追求。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不怕奉献,勤劳勇敢的尧治河人民,在村党委书记孙开林的带领下,从1988年开始起步,凭着愚公移山的毅力逐步脱贫致富。</h3> 路漫漫兮,吾求索兮 <h3></h3><h3>襄阳~谷城~房县~尧治河,在地图上一搜索,发现时间最短也要三个半小时,然而与尧治河二三十年的奋斗史相比,这点路途不算什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h3> 细雨蒙蒙,党情深深 <h3>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奔波,终于到达了我们心心念念的目的地,一下车就被尧治河“党员能吃苦 党员能吃亏 党员能奉献”的标语震撼到了。</h3>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h3>活动第一站,尧治河大坝。据工作人员介绍,尧治河大坝是尧治河人在当时交通极其不便,技术严重落后的情况下由村民们一砖一瓦修建起来的,肩挑手扛,通隧道,修大坝,尧治河大坝代表了尧治河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壮举,集中了最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不朽的丰碑。</h3> <h3>虽然下着雨,可是大家依旧兴致勃勃,急切的想要揭开尧治河神秘的面纱。</h3> 三十年,风云变幻 <h3>活动第二站,尧治河农耕博物馆。进入博物馆参观之前,大家先在校党委书记陈鹏的带领下进行了党旗下的宣誓,我们所有人都被这庄严的一刻感染,郑重的报出自己的名字,这一刻,我们与尧治河一起沐浴在党的恩泽中。</h3> <h3>男耕女织,改革开放前的真实写照。</h3> <h3>一进入农耕博物馆,大家都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小时候,各种熟悉的东西映入眼帘。</h3> <h3>所以大家都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开始动手尝试起来。</h3> <h3>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尧治河过去是保康县有名的贫困村,到1988年,全村仍然是“吃的供应粮,穿的烂衣裳,点的煤油灯,住的破草房”。</h3> <h3>在村党委书记孙开林的带领下,全村六百多人栉风沐雨,共同努力,100%的农户住上了别墅,基本实现了整体脱贫目标,成为中国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h3> 三十年,辟地开天 <h3>活动第三站,尧治河磷矿博物馆。尧治河能从保康贫困村一跃成为首富村与其因地制宜发展磷矿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h3> <h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凭着不怕吃苦的开拓精神,尧治河结合当地优势发展磷矿产业。一车车的磷矿出去了,一把把的钞票进来了,尧治河村也富裕起来了。</h3> <h3>但是富起来的尧治河并没有止步不前,过度依赖磷矿产业,而是适时转型,先是发展水电,后来又抓住机遇转型成为党员教育基地。与神农架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尧治河现已发展成为集磷矿开采、精细磷化工研发、水电、旅游、酒业、餐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br></h3>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h3>一天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尧治河这个美丽的地方给了我们太多启发。其中有两条标语最令人难忘:“党员能吃苦 党员能吃亏 党员能奉献”,“要死先死干部 要苦先苦党员”。作为教师党员,我们更应有此觉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将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抛之脑后。</h3><h3>回来之后,我们一定会将尧治河“能吃苦 能吃亏 能奉献”的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以最饱满的热情做实教育,做好教育,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