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批注高考下水作文《愿为苍生鼓与呼》</h3><h3> 泉州五中 陈宏明</h3><h3> </h3><h3> 今年高考下水作文《愿为苍生鼓与呼》被人批了,在网络上疯传。文章写得不见好,但骂的也是一通乱骂。看不惯骂人的人去挺写下水作文的人,说文章写得很不错,也是乱挺。都没有具体分析,这种作风实在可怕!</h3><h3> 要说这下水作文写得好不好,得看下原题。</h3><h3> </h3><h3> (浙江卷作文题)</h3><h3>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h3><h3>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h3><h3>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h3><h3>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h3><h3><br></h3><h3> 咋一看,说啥看懂了,但就是有点怪怪的,仔细一推敲,这题出得有点问题。</h3><h3> 作家、作品、读者,三者关系是:作家创作作品给读者看,读者的情趣和意愿可能对作家的作品创作产生影响,顾及读者情趣和意愿创作出来的作品似乎更能获得读者的认可。</h3><h3> 这关系套到写作任务要求的对象上好像就不行了,考生这个“作家”创造生活这个“作品”是给身边人的“读者”看的?怎么想怎么别扭!目睹并且可能影响学生(不称考生,考生是考场上的称谓,这里不局限于)人生的人被比成“读者”也是十二分的不恰当,谁创造生活定位是要给人看的?这些人关注人家的生活、给人家提意见是为了人家创造的生活能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h3><h3> 但不管怎样,题是这样出了,将就吧。题目表达的话题不过是人们过生活要不要听取比别人的声音(“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观点确立之后就是行文展开了。选择听,那为什么要听、怎么听就成了可能的行文要素;不听,那为什么不听、不听该怎么办就成了可能的行文要素。多说一句,在这题目的语境下,要把文章写得合乎逻辑而且透彻,那就得在行文中相对另一方来谈这一方,即抑彼扬此,在矛盾中谈论问题,这是题目潜在的规定。这些弄明白,一篇作文写对了没有就容易看明白。</h3><h3> 下面,我们就边读边推敲下这篇下水作文。</h3><h3> </h3><h3> 愿为苍生鼓与呼</h3><h3> <font color="#ed2308">(题目拟得不好!“苍生”就是“读者”一样关注你、给你呼声的人?“鼓与呼”更多是代言,是声援,不是题中的心里装着、耳朵听着。)</font></h3><h3><br></h3><h3> 如果把每一个人都看成是创造生活的“作家”,那么他当然应该“心中装着读者”。</h3><h3> <font color="#ed2308">(开门见山,旗帜鲜明提出观点,而且扣题,很好!)</font></h3><h3> 为什么?因为,作品需要传播,传播需要读者。作品好不好,需要围观,需要争鸣,更需要喝彩。</h3><h3><font color="#ed2308"> (有点问题了,怎么作品、读者不加引号?怎么每个人创造的生活“作品”是用来传播的?而且“需要围观,需要争鸣,更需要喝彩”?)</font></h3><h3> 世界上,心中装着读者的大作家,他们的作品大受欢迎,享誉世界,是文学的丰碑,是文化的经典。《水浒》中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江湖好汉,面对无法忍受的压迫,于绝望中奋起,用刀剑棍棒诉说自己的反抗。《聊斋志异》里的那些鬼怪狐仙,他们或丑陋或美艳,但是无论悲欢离合,他们与生死以之的爱情故事,赚了多少痴男怨女的眼泪?还有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古今中外名家,典型事例不胜枚举。</h3><h3> <font color="#ed2308">(说的是作家、作品和和读者之间的事,不扣题。退到说作家、作品和读者之间的事,这一段也没写好:第一句是这段的观点句,下面应该是例证。有分析证明吗?姑且当省略吧。要命的是,例中有观点中的作家装着读者的要素吗?有作品大受欢迎的要素吗?)</font></h3><h3> 而我们,每一个识文断字的中学生,既然我们的生活是“作品”,那就意味着要对得起“读者”。这些“读者”,与我们的生活与命运息息相关。他们是父母,是老师,是同学,是其它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的亲友。面对他们,我们应该尊重、理解、热爱;对待自己,我们则应该坚韧、勤奋、努力。唯有行得正走得端,踏实勤勉,才能创作出一部杰出的“人生作品”。</h3><h3> <font color="#ed2308">(说“要对得起‘读者’”,简直是胡话了!难道中学生创造生活“作品”是给所谓的父母、老师、同学、亲友观看的?暂且把罪归给命题吧。就算不是胡话,话也说得不对题呀:应该说的是要不要心里装着他们、耳朵听着他们的呼声,而不是尊重、理解、热爱、对得起。)</font></h3><h3> 还是允许我用“作家”来说吧!尽管我的“读者”和我一样只是芸芸众生之一,在滚滚红尘中极容易被轻忽被无视,我还是愿意小心翼翼地把他们放在心上。</h3><h3> 我知道他们微不足道的快乐。清晨树叶上闪烁的的一颗露珠,傍晚水面上暗红的一抹夕阳,父母一缕慈祥的笑靥,老师一道赞许的目光,被他们尽收眼底。我知道他们无法诉说的忧伤。头顶烈日,劳作在尘土飞扬的工地;推推挤挤,穿梭在污水横流的菜场;卧病在床,担心没钱求医问药;四处奔波,总是难逃生计无着。</h3><h3> 如今,生活确实有了很大变化,可是每个村落每个城镇的建设,都需要有人关注。譬如:家乡的道路是否通畅?往昔的街巷是否繁华?远处的青山是否依然翠绿?村边的小河是否还是碧水荡漾?而那些古塔、水碓、黑瓦、白墙,是否还能承载那一段浓浓的乡愁?</h3><h3> <font color="#ed2308">(这些文辞写得再好,也都离题了。第一段,把他们放心上应该是相对于坚持自己的想法来说的,相对他们被众人忽视来写。第二段,写身边人的快乐忧伤,于题何关?第三段,写村落城镇建设需关注,于题何关?)</font></h3><h3> 我为苍生代言,我为他们歌唱。那些只为自己写作的,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h3><h3> <font color="#ed2308">(苍生就是身边关注我们创造生活的人?就算是,文章开头的观点什么?为人家代言,难道是创造生活时心里装着关注自己的人并听取他们合理的意见?)</font></h3><h3> 最后我想说,每一个人,都是自己这部作品的“首席作者”,也是这部作品的“第一位读者”,那么请想一想,你不也是平凡微小的苍生吗?</h3><h3><font color="#ed2308"> (“首席作者”?难道自己创造的生活还有“二席作者”“三席作者”?“第一位读者”?材料语境中的“读者”是相对于“作家”而言的,一个角色管一档事,怎么就一个角色干两档事?说自己也是苍生能论述开头提出的观点?)</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说到语境,插一笔。全国一卷“劳动”一题,有人竟然拿“劳动”的概念质疑命题质量,也是绝了!人家语境就表明“劳动”是相对于脑力劳动来说的,自己看不懂跑出来乱整事!)</font></h3><h3> 我愿意是作家,我愿意为万千苍生鼓与呼!</h3><h3><font color="#ed2308"> (到此,我得声明一下。我说我的看法,不是和叶开站一队,那一张嘴百分之九十的语文教师都得回炉的人我得躲得远远的。也不是冲该文的作者,无冤无仇的。……</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热热闹闹的,都是围观,有唱好的,有沉默的……好坏不说,转来转去。看不下去!)</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