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藏西秘境 天上阿里

广龙

<h3><font color="#b04fbb">  阿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带,是西藏自治区的地区级区划,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拥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貌。</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同时,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阿里为译音,藏语意为“属地”、“领地”等。</font></h3> <h3>8月21日,我们简单用过早餐,收拾行囊踏上219国道继续西行。这是一处简易的检查站,虽然简陋,却是必经之处,还得有边防通行证才可以通过。</h3> <h3>路牌显示,左前方是景区扎顿寺。</h3> <h3>国道219路1664公里处</h3> <h3>拍摄想法:为了突显雪域高原大气的风景选用了10~24超广角镜头,为了使画面获得较大景深光圈用到了f11,虽然相机的性能不错,但在高速行驶的车上还是要保证有一个安全速度,所以就尽可能的降低曝光补偿或提高了感光度。</h3> <h3>路边很少见加油站,一般也都不是中国石油或中国石化的加油站,我们为了稳妥起见,加的都是中石油或中石化的-10#柴油,小心使得万年船😄。</h3> <h3>在城市里待久了,来这里感受一下晴空万里、心旷神怡的感觉。尤其是西藏的蓝天白云,不是其它地方可比的,虽然同是一片蓝天,这里的最蓝、最深沉;虽然同是漂浮的白云,这里的最白、最圣洁!</h3> <h3>路牌显示:219国道 1646公里处</h3><h3>路一般都是这样的傍水而行,水一般处在低洼,水边相对平缓,这样路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这里。水路并进,即不孤单又不寂寞,有山有水有欢乐!</h3> <h3>仰望天边,蓝天白云下真是“一错再错”。</h3> <h3>有山有水的地方真好,虽不是绿草如茵,却也牛羊成群,生机盎然。</h3> <h3>“错上加错” “错综复杂”。</h3> <h3>越过一岭又一岭,爬过一坡又一坡,偶尔见到的一两辆柴油大货车也是眼球追寻的目标。</h3> <h3>这个角度看大货车,还真有了从天而来的感觉。</h3> <h3>转过山包,又是一番景色。</h3> <h3>远远望去一望无际,由于广角的使用,天空看起来浩瀚无垠,而巍巍的崇山峻岭到显得低矮娇小,一错再错的湖水也黯然失色难觅踪影,那就用畅想的思维去享受高低搭配,纵横交错,如梦似幻的天上阿里。</h3> <h3>空旷荒芜的雪域高原猛然间闯入了两个黄色沙包,异常醒目,夺人眼球。虽然没有停车仔细观瞧,手中的相机还是瞬间定格了这奇异景观。</h3> <h3>藏西阿里有这独立存在沙丘就已经很出乎意料,尤其是黄黄的细沙,在风的雕刻下,波浪起伏、惟妙惟肖,很难想象经历了千万年的冰霜雪雨、风吹日晒,依然是洁净安存、杂尘不染。</h3> <h3>西藏称湖泊为“措”,西藏高原本就是多湖泊的地方。大小湖泊有1500多个,湖泊总面积为24000平方公里左右,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而阿里地区更是“一错再错、错上加错”。</h3> <h3>这么美的景象,相信在世界其它地方是很难见到的,近处是细腻无比的洁净黄沙,相连便是雪域高原特有的地皮草,清澈见底的湖水碧波荡漾,巍峨的崇山峻岭伸向远方,与浩渺星空有着默契的衔接,高低错落的云朵点缀在家无尽的空中,形态各异,浓淡分明,似云海滚滚袭来。</h3> <h3>由于大片低云滚滚涌动,所到之处不是大雨倾盆也是黑暗一时,但来的快去的也彻底,转眼又是春光明媚。都说天气变化快的地方十里不同天,我看这是“无法无天”😄。</h3> <h3>这里的云为什么会这么低,就感觉伸手可以触摸到一样,归根到底就是这的海拔太高了。在有些著名的高山都可以享受云在脚下的梦境。</h3> <h3>在阿里,天上的云团铺天盖地、密密麻麻,却不是那种乌云遮天一大片,而是蓝天下的一朵朵、一块块,更为神奇的是云很低很矮,似乎伸伸手就能摘下一朵,它的下面不是昏暗的阴影就是瞬间的暴雨如注,然而,顷刻间就可能阳光明媚、风光如画。</h3><h3>真是:“天有不测风云”</h3> <h3>珠珠村是日喀则市仲巴县拉让乡辖行政村。位于日喀则市西部,仲巴县东南部。</h3> <h3>看似宽敞辽阔,崇山峻岭也没有了巍峨矗立,可实际上我们行走的路海拔已经超过4500米,比路高的山就可想而知了。</h3> <h3>远山随便用长焦拉近,就看见若隐若现的皑皑雪山,阿里最不缺的就是蓝天白云和雪山草地。</h3> <h3>每当有野生动物或是放养的牛羊通过公路,车辆都会停下来静等,没有一个按喇叭的,用心欣赏即是享受,又是美德!</h3> <h3>插有国旗的边防检查站,看看用于拦路的标志杆,就知道这里的简陋和落后。</h3> <h3>这里的警察值勤,配备的是现代化的微冲。</h3> <h3>配合检查的警犬</h3> <h3>有路牌我就会举起手机拍一张,就是为了日后便于回忆走过的地方。</h3> <h3>在西藏湖面很多,不是景区的湖几乎是见不到人的,不少湖都是圣湖,藏民也心存敬畏不去打扰,水面则是清澈圣洁,似一面平铺的镜子,倒映着山川之俊美,天空之婀娜。</h3> <h3>公路上行驶的是一辆武警部队的大客车,你知道它在干什么吗?看看路两旁干净整洁,你会想到是谁在维护和保养它吗?答案就是,车里的武警战士,每隔几公里就会放下一名,战士们会每人一个大塑料袋沿公路捡拾路及两旁的垃圾,历时小半天,不顾垃圾的埋汰、不畏风吹日晒、不怕酷暑严冬,更不惧高原缺氧和和独自的孤行,随着大客车的再次驶过,沿途接回每一名战士和手中沉甸甸的垃圾。正是他们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才使得人烟稀少的人间天路得以洁净明亮、平安畅通,他们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藏的武警官兵—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在此,我深深地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h3> <h3>这样的地貌应该是西藏高原的典型特征,近处是半沙石半沼泽的低矮草皮,没有稍微高点的植物,除了连绵不断群山,没有任何阻挡视线东西,这里也最适合食草类动物活动的区域,远山更是皑皑雪山的代名词。</h3> <h3>这里的颜色虽然不是鲜艳夺目,却也朴实淡雅、韵味十足,空旷的宁静,少了点灵动。</h3> <h3>雪山拉近,虽叫不上名字,但不影响对雪山的敬畏。各峰有各峰的特点,像这么陡峭悬崖,估计很难有登山者征服过它。</h3> <h3>219国道1500公里处</h3><h3>2015 8 21 12:10</h3> <h3>藏西秘境天上阿里欢迎您</h3><h3>强基础惠民生造福群众党政齐奋斗</h3><h3>促发展保稳定巩固边疆军地皆同心</h3><h3><br></h3><h3> 正式进入阿里</h3> <h3>马攸桥边境检查站</h3><h3>2015 8 21 12:26</h3><h3>这里海拔4900米</h3> <h3>向阿里腹地进发,沿路的方向群山峻岭,冰雪连绵,更是人烟罕至,一片荒凉。</h3> <h3>然而,峰回路转,眼前一片绿色映入眼帘,最为惊奇的是有数不清的灰褐色小野驴在吃草、嬉戏。</h3> <h3>我们的车应该是惊扰了它们,它们停止吃草,抬起头警惕的注视着我们,有的干脆就跑了起来。</h3> <h3>见到这么多野生毛驴,我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手中的相机也是一个劲猛按,想多留些精美瞬间。</h3> <h3>虽然瞬间就拍了几十张,由于离得太远,看的不是很清楚,加上篇幅所限,就选了这几张。</h3> <h3>路牌显示:219国道 1432公里处</h3><h3>2015 8 21 13:37</h3> <h3>一只被蚕食了一条大腿还有内脏的野生毛驴横尸草地,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还是被眼尖的队友给发现,我便用300长焦抢拍了几张。也不知道它是是病死还是被其它动物攻击而亡,估计在这环保意识强大的今天是不会人为捕杀野生动物的。估计野驴的尸体也存在不多久,各种食肉动物夜黑人静之时还不得来此饱餐,就是几公里外的秃鹫也不会放过这美味大餐。</h3> <h3>这是用广角拍摄的,就是想说明死驴所处的位置和周围环境。</h3> <h3>路牌显示:219国道1391公里处(1432公里处到这用时28分钟,行程41公里,算下来时速87.86公里/每小时)。</h3> <h3>地摊上摆卖的是彩色石头、风干鱼……,旁边的妇女悠闲的织着毛衣。</h3> <h3><font color="#b04fbb">横亘在西藏中部的冈底斯山被称为“天下之脊,众山之脉”, “冈”是藏语雪或者雪山的意思,“底斯”则是梵语清凉之义,合起来的名字就是“清凉的雪山”。它几乎就是一道手掌,与念青唐古拉山携手穿越过西藏高原的腹地,绵延一千四百多公里,是构成青藏高原地貌的骨架。</font></h3><h3><font color="#b04fbb">终年积雪封顶的冈仁波齐是冈底斯神山主峰,海拔6656米的它在西藏诸多七八千米高的山峰中并不是名列前茅的,甚至是在冈底斯山脉也只是第二高峰。但是,它的地位却是其他高山(甚至包括珠穆朗玛峰这些八千米俱乐部的雪山)无可比拟的。</font></h3><h3><font color="#b04fbb">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冈仁波齐是西藏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神山,雪山的神山之王。 “仁波齐”是藏族人尊称“宝贝”的意思,再加上“冈”的雪山之意,冈仁波齐藏语意即为“宝贝雪山”,充分表现了藏人对它的敬仰之情。</font></h3><h3><font color="#b04fbb">光从外型上来说,冈仁波齐是一座很奇特的雪山,其他的雪山之所以受人追捧,无外乎他们“尖、俊、雄”的外形,一如南迦巴瓦、鱼尾峰、央迈勇的直指云霄,一如卡瓦格博、珠穆朗玛、阿尔卑斯山的雄伟博大,再不就是夏诺多吉、鱼尾峰的俊俏。但是,冈仁波齐却基本没有这三个特点,它的雪顶并不是高耸入云、锐不可当,而是一个圆锥形,艺术点可以说形如半颗橄榄状的水晶、如七彩圆冠……说句老百姓的话,其实就是个圆圆的馒头;你不能说它不雄伟,但是站在冈仁波齐面前,你却感受不到类似于珠穆朗玛、卡瓦格博雄伟气势所带来那种的压迫;至于俊俏,那就更谈不上了,它标准的圆锥体山头实在和“俏”字不太靠谱,更何况他的正面山体上还有深深的刻槽、深深的印记——又如何称得上“俊”字?!</font></h3><h3><font color="#b04fbb">但是,如果你对冈仁波齐的历史有所了解、对冈仁波齐之于宗教的意义有所了解的话,你就会明白,它所有的这些“缺憾”恰恰是它“无可比拟”的优势:冈仁波齐不锐不利,更不直指云霄,恰恰符合处世之道提倡的 “厚德载物、包容内敛”的精髓;冈仁波齐看上去不那么雄伟壮丽、拒人千里之外,却更能体现“慈悲为怀”的宗教教义;至于“俊俏”此类的形容词还是留给“年轻人”吧,敦厚圆润的冈仁波齐更像一个久经沉淀的智者、更像一个处惊不乱的仁者;最令人惊奇的是,它那山壁上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深深的、十字型刻痕深深的烙印在冈仁波齐那高高扬起的头上,更像一个巨大的佛教“卐”符号,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成为冈仁波齐最经典的标识!</font></h3><h3><font color="#b04fbb">围绕着这“十”字型沟槽的古老传说是这样的:山腰间的那一圈沟槽是一条缠绕在印度教主神湿婆脖子上蛇留下的痕迹;而竖的沟痕则是佛教尊者米拉日巴和苯教弟子那若本琼为争夺神山斗法时留下的。当年,米拉日巴和苯教大法师若本琼斗法,约定在十五月圆那天天亮前率先到达冈仁波齐峰顶者为优胜。太阳升起以前,那若本琼站在一面鼓上飞向顶峰,米拉日巴则选择御光而上。结果,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冈仁波齐峰上时,米拉日巴后来居上抢先到达峰顶,那若本琼惊得从半山顶上摔了下来,划过山壁留下了那道深深的沟壑。</font></h3><h3><font color="#b04fbb">然而,这是一个完美的“卍”字。据《金刚经》中记载:凡能统治世界的转轮圣王具有三十二种大人相;佛是法中之圣王,所以也具三十二种大人相,“卍”字就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中的第十六种大人相。据《大般若经》第三百八十一卷、《十地经论》第十二卷、《有部毗奈耶杂事》第二十九卷等经书描述,释迦菩萨在未成佛时,胸臆间就有功德庄严金刚卍字相;印度教的主神,如毗湿笯及克利辛那胸前也有卍字相,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胸臆功德相。因此,“卍”仅是符号,而不是文字。它是表示吉祥无比被称为吉祥海云,又称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在近代,右旋或左旋,时有争论。而大多数都认为右旋是对的,左旋是错的。</font></h3><h3><font color="#b04fbb">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欧洲的希特勒也使用卐字相来作为他纳粹主义的标志。此后,即有更多的争论,有的说希特勒所用的是左旋,佛教所用的是右旋。其实在唐朝的则天武后时代,曾经创造了一个字──卍,念做“日”字,象征太阳的意思,就是左旋;至于印度教则以右旋表示男性的神,左旋表示女性的神,而西藏的喇嘛教用右旋,苯教则用左旋。如果非要说区别的话,那就在于希特勒使用的是斜角形的卐,佛教则是正方形的卍。总之,在佛教不论右旋、左旋,卍字均系用来表征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旋回表示佛力的无限运作,向西方无限地延伸、无尽地展现,无休无止地救济十方无量的众生,因此亦无须执著、揣摩卍字形相的表现是右旋或左旋了。</font></h3><h3><font color="#b04fbb">其次,冈仁波齐的“无可比拟”还体现在它和宗教的联系上。</font></h3><h3><font color="#b04fbb">“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句话用在冈仁波齐身上再恰当不过。冈仁波齐海拔虽然不是很高,但是霸气十足,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圣地:</font></h3><h3><font color="#b04fbb">全世界的佛教信徒一致认为它是须弥山——世界的中心、众神佛下界的居所;</font></h3><h3><font color="#b04fbb">冈仁波齐峰梵语称之为“湿婆的天堂”,印度教认为它是印度教主神湿婆的化身;</font></h3><h3><font color="#b04fbb">在古老的本土宗教——苯教的教义里,外形如水晶塔的冈仁波齐就像苯教圣物十字形金刚杵,它下伸到鲁界,其山峰直刺神界之域,是贯通宇宙三界的神山;</font></h3><h3><font color="#b04fbb">在藏传佛教里,岗仁波齐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font></h3><h3><font color="#b04fbb">还有一种几乎与佛教同时发源的印度古老宗教耆那教教徒也来此朝圣。</font></h3><h3><font color="#b04fbb">第三,冈仁波齐的“无可比拟”体现在它对周边区域的影响。</font></h3><h3><font color="#b04fbb">地处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普兰县北部巴嘎乡岗萨村的冈仁波齐绵延于中、印、尼三国边境地区。东边是万宝山,传说释迦牟尼脚踏过它;西边是度母山;南边是智慧女神峰;北边是护法神大山。它的积雪孕育了250多条冰川,与圣湖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font></h3><h3><font color="#b04fbb">令人称奇的是,发源于此四条以动物命名的河流同时出发,却朝着不同的方向流去,行程数万里后又走到同一个归宿地——印度洋。他们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狮泉河是印度河的上游;象泉河流入印度境内成为萨特累季河;马泉河是雅鲁藏布江的源头,进入印度后成为布拉玛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境内与恒河相汇;孔雀河则是恒河支流哥格拉河的上游。</font></h3><h3><font color="#b04fbb">在人们的心中,这里成了万山之祖、众水之源,汇集一身神奇和宗教魅力,冈仁波齐当之无愧成为亚洲最为著名的宗教圣地。信徒最大的夙愿莫过于去冈底斯山朝圣,即使死于朝拜途中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每年,众多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以及我国的信徒不远千里,历尽艰苦来到这里,转山转湖朝圣祈福,了却夙愿。</font></h3><h3><font color="#b04fbb">第四,对于像我这样的外来者来说,冈仁波齐的“无可比拟”更来自于它地理位置的遥不可及。</font></h3><h3><font color="#b04fbb">冈仁波齐历史悠久,景色十分迷人,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致和散布其间的各种古址圣迹,加上宗教史上地位极高,既吸引着数不胜数的僧尼、信众,也招来各界人众到此朝拜和观光。但是,但真正能来到此地的人并不多,主要原因,还是来到这里的艰难。</font></h3><h3><font color="#b04fbb">它藏在阿里的深处,距离西藏最现代化的城市拉萨3000多里,一个来回就可以号称“八千里路云和月”了。乘汽车需要在茫茫无际的高原上行走两天,除了一条去年刚通车的柏油公路和一排排电线杆外,就是荒原和光秃秃的石山。即便从去年开始,阿里已经开通了前往成都、拉萨的航线,但所有现代的运输工具都要在高原的云团、气流、温度面前遭遇挑战。机场上空的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飞机就必须要减轻负载的重量。120人的飞机,经常只能坐1/3的乘客。</font></h3><h3><font color="#b04fbb">一位藏族朋友说,上世纪80年代,他曾经从拉萨步行到阿里,历时46天;和我在山间住同一间旅舍的藏族人也告诉我,他的母亲和外婆,曾经花整整一年的时间,从那曲步行到这里转山,而之前五六年的劳作,就为这一次的行走。在那些发现西藏的探险系列里,尽是有关朔风、严寒、冰雹、神出鬼没的匪徒、突然破冰的河面以及牛马大批倒毙、朝圣者体弱冻死路旁。在早期,即使是最勇敢的探险家,能进入西部的也非常少。</font></h3><h3><font color="#b04fbb">第五,冈仁波齐的“无可比拟”还体现在那两个字上:“转山”。</font></h3><h3><font color="#b04fbb">不得不承认,要描述冈仁波齐的“无可比拟”,我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视角,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精彩,无论你是旅游者、探险家也好;登山者、摄影家也罢;无论你来自繁华热闹的大都市,还是地处偏远的大漠荒野;无论你是虔诚的信徒、或是坚定的GCZY战士,无论你是腰缠万贯的土豪,亦或身无分文的流浪汉……当你看到冈仁波齐的时候,你只会有一种想法:世间,怎么会有这样的一座雪山?</font></h3> <h3>普兰县霍尔乡</h3> <h3><font color="#b04fbb">神山冈仁波钦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在去阿里的路上很容易就看到它。从印度创世史诗《罗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冈底斯山海志》、《往世书》等著述中的记载推测,人们对于冈仁波钦神山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 年左右。冈仁波钦还是西藏佛教、印度教和原始苯教等教的朝圣中心,素有“神山之王”的美称,是世界公认的神山。</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 “仁波钦”在藏语里是宝贝,“冈仁波钦”就是雪山之宝贝的意思。它是藏传佛教中尊称的须弥山。根据《冈底斯山海志》中的描述,冈底斯山脉绵延横卧在昆仑与喜马拉雅之间,如同一道脊梁,支撑起令人崇敬的神山,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在此发源,众多的宗教传说使得这里成为亚洲最为著名的宗教胜地和殊胜之所……</font></h3> <h3>冈仁波钦,世界公认的神山,几个世纪来,冈仁波钦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险家心中的神圣之地,转山是不同朝圣者的常用方法,如在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属马年,转一圈等于其他年的十三圈,更为灵验和多积功德。外转一圈要两到三天,磕长头要十五到二十天。冈仁波钦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h3> <h3>路牌显示:</h3><h3>前方:冈仁波钦神山(26km海拔6656米)</h3><h3>左侧:普兰县城(82km海拔3800米)</h3><h3>来方:霍尔乡(20km海拔4620米)</h3><h3>2015 8 21 15:13</h3> <h3><font color="#b04fbb">人类对山的崇拜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但没有任何地方能像西藏这样登峰造极。放眼西藏,凡山皆有神,大到统领世界的四大神山、八大神山,小到掌管一地之部落神山,甚至个人之魂山,体系丰富、门类齐全、纷繁复杂,其中地位最崇高、影响最广泛的当属冈仁波钦峰。</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原本水火不容的不同宗教都可以在冈仁波钦面前和睦相处,不论国籍、文化、种族、教派都可以在冈仁波钦向神灵致敬,冈仁波钦也成了一处世界上罕见的跨宗教、跨文化、跨种族的神山。</font></h3><h3><br></h3> <h3>路边矗立着很多牌子,绿色的是服务区牌子,简单的只有停车场和加水(也不知道是车和人谁可以加);蓝色的大牌子是路牌,直行狮泉河,右转神山;小蓝色牌子分别是巴嘎乡,塔尔青的乡派;棕色是距神山景区还有3km的提示牌。</h3> <h3>山脚下广场边这趟醒目的泥土平房就是大名鼎鼎的神山游客接待中心。</h3> <h3>景区大门口闲坐着聊天的妇女,虽然是景区,却是人烟罕至,索性我们就把车停到了她们近前,打听起神山景区的情况,还别说这位姑娘见到我们真是热情,从车牌上就看出来我们是辽宁人,东北老乡情油然而生,豪爽热朗的家乡话挡都挡不住,这让我经不住多看几眼,一个俊俏的东北大姑娘,怎么看都顺眼。我随手用相机拍了一张,姑娘露出了腼腆的一面,旁边的同伴更是用手遮住了面部,虽然没有拍好,也没有再按第二下快门。从聊天得知,姑娘是吉林人新婚不久,随丈夫一起来此工作。她还说进景区每人要买200元的门票,爬上去会很累,时间也会很长,远看近看区别不大,她的话让我放弃了进去的想法,其他队友犹豫了一下,集体放弃,就这样我们告别了美丽的老乡,顺神山旁的219国道一路从不同角度欣赏神山的壮美,一路继续狮泉河之行。</h3> <h3>神山脚下这崭新的居民区,应该是离神山最近的了,虽然不是高楼大夏,却也是洁白典雅颇具藏族风格二、三层民居。远远望去村庄与神山遥相呼应、相依相伴,与其说靠山吃山,倒不如说是神山的博爱胸怀,哺育了芸芸众生。</h3> <h3><font color="#b04fbb">偏远的冈仁波钦是多个文明、宗教的圣地,在它周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发育出了四条河流,它们或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的正源</font></h3><h3><font color="#b04fbb">或是印度河、恒河的上游源头之一,这些河流所孕育的文明和宗教沿河上溯,均以冈仁波钦为精神之源,人们用四种天国神物命名这四条河流,即马、狮、象、孔雀。</font></h3><h3><font color="#b04fbb">冈仁波钦以东为马泉河,是西藏的母亲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font></h3><h3><font color="#b04fbb">冈仁波钦以南为孔雀河,是印度教的圣河恒河上游源头之一。</font></h3><h3><font color="#b04fbb">冈仁波钦以西为象泉河,其下游称为萨特莱杰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印度河的支流。</font></h3><h3><font color="#b04fbb">冈仁波钦以北为狮泉河,是印度河的正源。</font></h3><h3><font color="#b04fbb">远古时期狮泉河的上源还有着一个大型湖泊</font></h3><h3><font color="#b04fbb">位于今天冈仁波钦与纳木那尼之间,后来气候变迁、湖泊来水减少,不但与狮泉河中断连接,大湖也分裂为两个相对较小的湖泊。</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世界上大多数宗教都有一共同特色——朝圣。带着强烈而巨大的心愿,沿着一条相对固定、充满神迹启示的圣路,向一个公认的圣地进发,这便是朝圣之举。笃信佛教的藏族人坚信:朝圣能尽涤前世今生的罪孽,最终脱出轮回。为了这个信仰,许多藏族人一生的愿望就是能来冈仁波钦,哪怕千山万水,哪怕卒于朝拜之路……</font></h3> <h3>藏野驴,是所有野生驴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平均肩高140厘米。外形与蒙古野驴相似。头部较短,耳较长,能够灵活转动。吻端圆钝颜色偏黑。全身被毛以棕红色为主,耳尖、背部脊线、鬃毛、尾部末端被毛颜色深,吻端上方、颈下、胸部、腹部、四肢等处被毛污白色,与躯干两侧颜色界限分明。它们外形似骡,体型和蹄子都较家驴大许多,显得特别矫健雄伟,因此在当地人们常常把它们叫做“野马”。</h3> <h3>即便是在200多公里以外,晴天依然可见冈仁波钦的雄姿,仍依稀可见山体上那象征着精神力量、昭示着佛法永存、代表着吉祥与护佑的佛教万字格。</h3> <h3>四条孕育出不同文明和宗教的河流,在冥冥中向世人昭示,冈仁波钦就是万水之源、世界中心。</h3> <h3>路牌显示:</h3><h3>前方:札达便道(310km海拔4000米)</h3><h3>左侧:拉昂措(20km海拔4600米)</h3><h3>来方:冈仁波钦神山(22km海拔6656米)</h3><h3>2015 8 21 16:30</h3> <h3>219国道1244公里处</h3><h3>那木如村</h3><h3>路牌显示,芝达布日寺、古如江寺就在附近。</h3> <h3>噶尔县公安局门士公安边防派出所</h3><h3>大门口代铁刺防冲撞拦堵架,真是森严壁垒、众志成城。</h3> <h3>2015 8 21 17:22</h3><h3>我们两位头捂白毛巾的女队友进招待所联系入住,这里是噶尔县门士乡,招待所是个小二楼,条件不是很好,倒也干净。只有休息好了,才有精力继续行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