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钩沉】东山上山下乡史料

   

<p>  1974年6月,东山二中师生代表欢送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  </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东山上山下乡大事记】</b></h1><p><br></p><p>  1968年后,开始动员、组织大批城镇高、初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br>  1969年11月24日,县组织知识青年803名上山下乡(其中709人到平和县插队落户,94人到外省投亲插队)。 <br>  1968年10月至1970年6月有城镇居民(含职工家庭)及待业青年共3900多人迁居内地。<br>  1970年又组织187人上山下乡。<br>  由于知青到平和县山区后不适应当地生活, 不少人便倒流回城。1970-1972年就有52人因病或其他原因办理回城。<br>  1974年开始在上山下乡知青中招工招干。当年有12人被招工、4人被招干。<br>  1974年4月,东山县籍到外县上山下乡的职工家庭280户计993人迁回。<br>  1974年秋,县内始在城垵、马銮、东沈、 湖尾、古港、港西、坑内、县良种场、梧龙、叶厝、岱南、下溪、径里、山口、西港等地建知青点,组织新毕业生和社会青年前往上述知青点务农,不再到平和。至此累计上山下乡知青1624人。<br>  1977年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有部分知青参加报考,当年被大中专院校录取的知青8 人。<br>  1978 年起,到平和县插队的知识青年及城镇居民除已参军、招工、招干或与当地通婚外,其余陆续迁回东山县。<br>  1978年下半年,在平和县插队落户的知青(除与当地农民通婚外)均迂回县内各知青点。<br>  1979年招收9名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为计生干部,分配到各公社、镇工作。<br>  1979年9月起,以文化考核方式对知青招工,被招工知青大部分安排在企事业单位工作,在外县与当地农民通婚的知青,也由当地招工安排。<br>  至1980年,县内上山下乡知青全部安置完毕。其中,被招工835人,招干61人,招生102人,应征参军69人,其余办理回城自谋职业。</p><p><br></p><p>来源:《东山县志》↓↓↓</p><p><a href="http://www.shtong.gov.cn/node2/n196116/n196041/n196061/n196063/userobject1ai295556.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i>http://www.shtong.gov.cn/node2/n196116/n196041/n196061/n196063/userobject1ai295556.html</a><br></p> 全文→《<a href="http://139.199.183.219/dongshan/?p=413"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i>东山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概述</a>》 <p>以下来源:《中国共产党东山历史(第二卷)》</p><p>图书来源:天猫网购</p><p><a href="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594690882972"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i>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id=594690882972</a><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