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艰难信为本 献身教育生无悔 -韶州中学发展纪实

无语

<h3>  “就是不眠不休,也要让韶州中学如期开学。”这是2017年8月刚履职韶州中学校长的西红义同志在学校的工作日志中这样写道,“没时间等了,必须迅速行动。”<br> 韶州中学项目是渑池县委县政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社会公平和谐,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有效破解城区中小学大班额现象,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而创建的。根据《渑池县2013-2020年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渑政〔2013〕9号),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新建渑池县韶州初级中学。 韶州中学项目已列为2015年三门峡市重点建设项目,也是2015年渑池县“十项惠民工程"之一。该项目位于苏门路南侧,正学路北侧,韶山大道东侧,乔岭路西侧。项目总投资1.79亿元,占地约94亩,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br>  时值2017年8月时,离开学不到一个月,基建没有结束,水电不通,教师也没有到岗,千头万绪,就几位学校负责人在全县人民的质疑声中、在烈日炎炎中开始了不分昼夜的工作。</h3><div> 临危受命,挽狂澜于不倒</div><h3> 韶州中学校长西红义,河南省第三批名校长,河南省优秀教育管理人才,有超前的教育视野、先进的教育管理理论,曾在多个学校任职校长,具有独树一帜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在曹端小学实施的"儒雅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教育部门的高度评价。临危受命,西校长深知自己肩上扛着教体局领导的重托和全县人民的希望,他明知这个学校目前的现状根本不具备招生条件,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奔走于县委县政府、建筑工地、办公楼、教学楼、餐厅,凡事亲力亲为,真正体现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心中装着党的教育事业、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正如办公室主任周燕主任所说“为什么他对自己这么狠,因为他对教育爱得深沉!”</h3> <h3>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h3><h3> 韶州副校长范宝峰,由原渑池三中教学副校长岗位调任,是教育部表彰的全国优秀教师,自身教学业务炉火纯青,所教学科成绩屡屡独占鳌头,自2006年任职业务副校长以来,一直主抓教学工作,成绩斐然。 危难之时方显赤子情怀,接任韶州中学书记后,他知道压力山大,由于一部分学生家长不同意将原渑池三中撤掉还在上访,民心不稳,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在教育局人事还没有调整到位,基本无可用之人的情况下,他积极联系原二中、三中班主任请他们务必做好家长和学生的安抚工作,并和老师们一起顶着如火骄阳走街串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最终在渑池教育最剧烈动荡的时期实现了平稳过渡。</h3> <h3>  自古忠孝难两全,常使英雄泪沾巾</h3><h3> 当西校长在会上语带哽咽地说到:“宋永新、王贵学两位同志由于临近开学、诸事烦冗、分身乏术,以至于他们的父亲病危时都无法在床前尽孝,留下了为人子者今生无法弥补的遗憾和伤痛。”谁能想到那个像魔术师一样神奇的、主管后勤的宋主任是在怎样的悲痛和压力下与邵志锋主任一起完成了偌大一个学校的后勤工作。王贵学主任的家人说“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都是早晨五点离家,深夜回家,重病的父亲他顾不上照顾,他自己有病也顾不上去看。”无情未必真豪杰,只因忠孝难两全。</h3> <h3>  三更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br></h3><h3> 上官东伟副校长、李俊副校长、张志国主任以及教导处的同志们则不知已经熬过了多少个奋战的夜晚和静寂的黎明。张志国主任说:“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无奈的是学校接的是临时电,有时候辛苦熬了半晚上的成果由于突然断电没来得及保存而归零,真的是欲哭无泪呀!而支撑他们坚持下来的唯有信念。”</h3><div><br></div><div><br></div><h3><br></h3> <h3>  同舟共济扬帆起 乘风破浪万里航</h3><h3> 2017年8月29日是个注定载入韶中史册的日子,一百多个兄弟姐妹在韶中会议室相逢了!面对领导们豪情万丈、精彩纷呈的演讲,面对同志们满怀信心、一脸希冀,我相信如果在每个人心中放进一首诗,一定可以演绎芳香四季、如画流年。<br></h3><h3> 会后面对新学校的第一次合作任务同志们不怕苦,不怕累,用坚强和毅力将困难踩在脚下。数不清的桌椅被一张一张、一个一个搬到了一号楼、二号楼、三号楼以及一楼、二楼、三楼,即使雨天路滑,即使很多女同志穿了高跟鞋,即使有的老师小孩才几个月,可同志们就是没人提困难。男老师每次都是搬两张桌子,女老师每次都是搬四个凳子,真的太震撼了!四十二个教室在老师们如燕般穿梭在细雨中的身影里布置一新,这里不再有二中人、三中人、新调入的老师,这一刻他们已经患难与共、亲如一家,他们都是英雄的韶中人!正如建筑工地上一位工人师傅所说:“从来没见过像韶州中学这么拼的老师,把孩子交给他们放心了。”</h3><h3> 2017年的8月已渐行渐远,隔着岁月的云烟与苍茫的世事,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可有一种精神,却屹立不倒,永远留在了韶中人的心中,就算舍弃生命,也要去捍卫,那就是韶中精神。</h3><div> “韶中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韶中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韶中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英勇的韶中人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他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和力量将鼓舞一代又一代的韶中人,忍受无数个孤独的黄昏和寂寞的黎明披荆斩棘、穿梭迷雾,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最终到达光明的彼岸。</div><div><br></div><div><br></div><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