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面对面,学研共提升——青山区红钢城小学语文“说上评”展示暨新教材衔接研讨活动

J

<h3>  初夏阳光明,绿荫满校园。6月12日上午,青山区小学语文“说课-上课-评课”展示暨新教材衔接研讨活动在红钢城小学举行。<br></h3> <h3>教研的足迹👣:生长<br></h3><h3> 今年下半年小学所有年级将使用统编版教材,鄂教版到统编版的亟须改变,转变的是观念,积累的是经验,沉淀的是思想。所以本次活动红钢城小学以统编版教材中《剃头大师》为例,研读文本、集体备课、一次又一次地试教,全体成员建言献策,酿百花之蜜,集众家所长,展现了良好的团队精神。<br></h3> <h3>  期间,青山区教研室操老师和武汉市教研员张老师多次下校听课、指导,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愈发清晰。尊重儿童天性,遵循孩子的心理,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流程才是最适合孩子们的。<br></h3> <h3>教研的足迹👣:开花<br></h3><h3> 终于迎来了展示这天,杨慧玲老师的说课围绕“统编版教材中如何落实语文要素的学习”就如何解读文本、分析学情、确立目标、选择教法及流程设计,详尽地呈现了教研组团队的前期研讨思路。</h3> <h3>  随后,曾丽晖老师带着301班的孩子一起品读文章。19课《剃头大师》节选自秦文君的小说《开心男孩》,课文讲述了我自诩“剃头大师”,在表弟小沙的央求下,给他剪头发,结果小沙被我剪得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而老剃头师傅却被小沙叫做“害人精”的故事。曾老师执教第一课时,整节课围绕关键问题“为什么称呼老剃头师傅‘害人精’”,层层展开,带领孩子们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与趣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曾老师用自己的童心唤醒了文章的童趣,点燃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br></h3> <h3>  评课就是一种课程理念的互动与交流,思维的火花自由碰撞。老师们分别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效果、流程改进、教学建议等几个方面结合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发表了自己的感受。<br></h3> <h3></h3><h3></h3><h3></h3><h3></h3><h3>教研的足迹👣:结果<br></h3><h3> 评课虽然告一段落,但是在场的老师们意犹未尽,石玮、王琴、谭黎三位主任对今天的说课、上课、评课环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教研室操老师做精彩点评。 操老师对今天的“说上评”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今天的说课,教材分析得透,学情定位得准,目标阐述得好,教学流程简洁,说课很清晰;今天的上课,重视学生自主学习,重视教学目标的达成,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今天的评课,依据实际课堂来评,在得意处评,在互动中评,在询问中评,评得灵动而自如。同时,操老师在课堂语言和评课表述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h3><h3></h3><h3></h3><h3></h3><h3></h3> <h3>  评课结束后,操老师还对老师们下学期使用新教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指出适应新教材要有六个意识:一是国家意识,二是目标意识,三是文体意识,四是读书意识,五是主体意识,六是科研意识。形成六大意识,才能让教研水平真实的成长。</h3><h3> 感谢教研室在统编教材全面铺开前给红小中语教研组这次自我历练的机会,红小团队更具精诚团结的共进意识、取长补短的合作精神、立足教材深挖研究的水平、及时反思评价改进的能力。相信在学习新教材的契机下,我们会探索到更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到更有思考的教育幸福,破茧成蝶绚出多彩课堂!<br></h3>

评课

老师

新教材

统编

教学

意识

教材

教研

剃头

青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