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张晓蕊

<h3>  早在十多年前就知道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让一位13岁名叫魏敏芝的小女孩一举成名。在魏敏芝之前,经过张导包装成为巨星的有巩俐、章子怡等。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一播放,人们翘首期盼的是魏敏芝又是如何成为第三位“谋女郎”,很少有人关注魏敏芝在电影里表现出牢记“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表现出永不放弃的倔强。电影故事讲的是关于边远山区教育的问题。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侧重点肯定是教育的问题。<br></h3> <h3>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是描写十多年前的故事。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已经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有些地方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学生因贫困辍学的现象已经很少很少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出现学生辍学印象。我们暂且不去分析学生辍学的原因。先来说说学生辍学以后,又有多少位老师能像魏老师那样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呢?魏敏芝虽然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甚至可以说不够格,但是她给高老师的承诺,一定保证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责任心是非常强烈的。如果说魏敏芝性格就是倔强,倒不如说她是一个守承诺,讲信用的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有一点就是“诚信”。我觉得魏敏芝就有诚信的价值观。正是因为这种价值观支撑着她,所以才让她在电视台门口守了一天一夜。我们现在提倡做人做事要有诚信,那么魏敏芝当年的形象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h3> <h3>有一句话这么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也就是说,师生关系相处时间那怕是很短,但是也会影响终生。这这也可以说师生关系一旦确立那就是永恒的,就如家庭成员关系一样,不能随便说断就断。魏敏芝当老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她与她的学生已经确立了很牢固的师生关系。在孩子们心中,魏敏芝就是他们的老师。在魏敏芝眼里,这些孩子就是她的学生。魏敏芝心里揣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和对学生的爱,到县城里历尽千辛万苦找她的学生张慧科。她找到广播站,写寻人启事,在电视台门口找台长,整个过程她都口口声声说是在找她的学生。当她和张慧科再次相遇的时候,两人都同时流下了饱含辛酸的眼泪。魏敏芝对学生的爱是那么纯洁那么的执着。张慧科回到学校以后,魏敏芝让学生每人都选一支笔写一个字的时候,张慧科要求多写两字。当他在黑板上写下“魏老师”三字的时候,“魏老师”的形象也刻在了他的心中。</h3> <h3>电影里的魏敏芝是一个不够格的临时代课老师,可是她对学生宿舍责任心,对学生的爱根本不像是“临时”的。在学校里的正式的教师,面对着失学的学生,或者是面临失学的学生多多少少是否存在一点怜悯之心。许多学生小学毕业就失学,有的则是初中没读完就失学。原因有多种,但是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能不能如魏敏芝那样去做出承诺“一个都不能少”呢?我们能不能利用教师这份特殊的爱,让失学的学生重新回到教室,回到我们的身边,继续完成他们的学业呢?因为前面我说过了,现在因为贫穷而失学的现象已经很少了。现在学生失学主要原因是厌学,在学校里没有感受到快乐。学校成为他们讨厌的地方。这些原因与我们都有直接的责任。也许是我们对这部分学生的关心不到位,也许是我们的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让学生没有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h3> <h3>让我们这些合格的教师向魏敏芝这个“不合格”多学习,学习她那股遵守承诺的倔强性格;学习她对学生那份纯洁又执着的爱……只要我们做得到像魏敏芝那样,可能会感动更多失学或者面临失学的学生。让已经失学的学生早日返回课堂,返回校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