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幼儿园夏季传染病预防宣教--手足口病预防

成焱晏

<h3> 六月随着天气逐渐炎热,传染病发生几率越来越高。为了积极落实东城区疾病控制中心对园所传染病预防及控制的培训和要求,在本月保健医对全园保育老师进行了关于“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学习和日常工作经验交流,让老师们通过学习掌握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以及在日常工作中怎样做好班级消毒和幼儿常规培养工作,多效合一将传染病进行有效防控,让幼儿在园所健康、安全的成长,降低传染病发生几率。</h3> 什么是手足口病? <h3>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该病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为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Al6型最为常见。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常见于4~9月份。</h3> 手足口病患儿有哪些表现? <h3> 患儿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内溃疡、粘膜疹。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有的患儿还出现口腔溃疡。皮疹不痒,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口腔溃疡通常出现在舌头和内脸颊的口粘膜。有的患儿不出现发热,只出现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少数患儿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可出现严重并发症。这类病人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内出现</h3>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有哪些? <h3> 该病感染方式多样,主要有人群密切接触传播、空气飞沫传播、经水和食物传播等。 </h3><h3> 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h3><h3>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h3><h3>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h3> 如何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h3> 1.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感染十分重要。家长应教育儿童加强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刷牙,勤漱口,勤洗澡。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h3><h3> 2.对3岁以下婴幼儿,家长应看护好孩子,不要让孩子在地上摸爬玩耍,不要用自己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同时也应注意做好个人卫生。 </h3><h3> 3.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h3><h3> 4.要加强孩子的营养,注意让孩子休息好,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h3><h3> 5.注意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如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应积极配合。如孩子是幼儿园小朋友或学校学生,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孩子未彻底治好前,不要急着到幼儿园、学校上学,防止传给别的儿童。<font color="#ed2308">待痊愈后到指定的地段保健科开具复课证明方可入园。</font></h3><h3> 6.注意做好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经常清理垃圾、粪便,加强开窗通风,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h3> 疱疹性咽峡炎的特征及处理原则 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在我园开展科研 <h3> 随着保教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年初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科研人员对我园开展大环境监测科研工作,魏园长对保健工作高度重视,在采样中和科研人员进行交流,交流中疾控领导对我园班级环境卫生现状给予高度评价!</h3> <h3> 保健医看到第一次采样的环境监测报告数据全部为优,露出了开心的笑容😄</h3> <h3>  科研人员对全园教学班进行空气及环境质量监测,并请各班老师填写调查问卷。</h3> <h3> 老师们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卫生保健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学习各种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默默无闻的辛勤付出,做到班级环境干净、整洁、无死角;重视幼儿卫生行为规范培养;积极创设良好、轻松的游戏生活氛围,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努力奋斗着!</h3><h3> 国家林草局幼儿园保健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