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清门饮/题同学聚会</p><h1>修竹摇风,玉池翻雪,烟萝疏影,墨林霞照。</h1><h1>水韵荷香,画栏无数,</h1><h1>朋侣解颜欢笑。 </h1><h1>芸阁芳菲绕。浦鸥邀、龙高诸老。</h1><h1>柳桥流彩,平湖醉月,歌盈兰棹。</h1><p><br></p><h1>曾记故园乡校。</h1><h1>数间瓦屋,谆谆师导。</h1><h1>乳燕初翎,志怀云外,痴梦不知烦恼:</h1><h1>冷菜随村饭,不思量、但求温饱。</h1><h1>卸鞍鹤发归来,放饮谐谈年少。</h1><p>(老统)</p> <h1> 江城子/题师生四十五年相聚</h1><p><br></p><h1> 推杯换盏酒三巡,</h1><h1> 掩秋云,面生春。</h1><h1> 梦里同窗,风韵似犹存。</h1><h1> 释手几多儿女事,</h1><h1> 朝露去,晚霞新。</h1><p><br></p><h1> 朱颜翠发闯红尘,</h1><h1> 路艰辛,染霜痕。</h1><h1> 盛果繁华,香蜜谢师恩。</h1><h1> 花甲不言人已老,</h1><h1> 今相聚,叙情真。</h1><p> (老统)</p> <h1> 适值猪年端午节,我们的班主任盛老师任老师夫妇远道从广州来到他们的第二故乡黄州,当年的学生也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于香蜜湖酒店,师生相逢,格外亲切,把酒言欢,其乐融融。</h1><h1> 四十五年再相见,不禁吟诗赋此情。</h1><h1> 似箭光阴又一年,</h1><h1> 梦中常忆故山川。</h1><h1> 园丁洒墨飘香韵,</h1><h1> 学子挥毫修雅篇。</h1><h1> 绿地燕翔姿绰约,</h1><h1> 湖田歌悦意缠绵。</h1><h1> 青丝秋染花枝老,</h1><h1> 愿许桑榆霞满天</h1><p> (老统)</p> <h1> 老师的到来,也将我的思绪带到青春年少的旧地一一黄冈团风李四光中学。</h1><h1> 现今的李四光中学,是由李四光父亲李卓侯于1912年在团风回龙山新庙设立,1945年迁往回龙山大庙,先后更名为铁流中学、回龙山中学、回龙山高中。1983年为纪念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李四光先生,经原黄冈县(现为团风县)人民政府批示,将回龙山高中更名为李四光中学。</h1> <h1>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龙山脚下,依山傍水,环境幽雅。</h1><h1> 林育英、林育南、林彪、李四光、陈潭秋、秦兆阳等名士都曾求学于此。</h1><h1> </h1> <h1> 1972年,(恢复初升高通过考试入学的第一届高中)我们带着憧憬,带着期盼,从山野田间走来,现在回想当年往事不禁思绪万千……</h1> <h1> 当时生活艰苦,我们每周背上米袋带上一瓶咸菜,来到学校,每到周末,菜吃完了,只好白饭下肚,当时也有少数吃“商品粮”的同学,那真叫人羡慕,他(她)们可没有吃白饭的历史啊!</h1><h1> 少年不知愁滋味,那时青春年少,尽管生活艰苦,照样快乐地生活和学习。</h1> <h1> 即便如此,当时在校也十分开心,每天很早起床,进行五公里跑步,然后回到学校吃早饭上课,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学习。</h1><h1> 那个时候,学校课程相当规范,数理化开设齐全,可以讲这个时候大家学习是相当勤奋的。老师孜孜不倦的授课,恨不得将其所学一古脑儿塞进学生的脑袋中。</h1><h1> 最为可忆的是,班主任盛老师,在课堂上是严师,在课堂外是益友,时常也和学生一起疯闹。</h1><h1> 永远不能忘怀,教堂里朗朗读书声,操场上的青春热舞声,西山坡上的隆隆机器声(当年学生勤工俭学开的碎石场)和湖田大畈的劳动竞赛声(支农)。</h1> <h1> 两年一晃就过去了,两年的高中生活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同学之间深深情谊。四十五年,大家闯荡在各条战线,但同学那份友谊确日益深厚。</h1> <h1> 我们也是时代的幸运儿,时代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甜酸苦辣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女生们风韵犹存,男生们性格豁达。</h1><h3> </h3> <h1> 四十五年弹指一挥间,而今,我们都已是花甲之年,儿孙绕膝,乐享天年,但同学之情如陈年老酒,越久越香。</h1> <h1> 这就是我们当年的班主任盛玉旺老师。如今是桃李满下。借此祝盛老师和各位园丁,康乐如意,身体健康!!</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