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匡蠡民俗藏品陈列大纲</h3><h3> 前言</h3><h3>民俗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长期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触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如生产商贸、生活消费、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等,渗透到日常生活习惯、道德、观念、思想、心里特征、思維方式等各个方面,简单一句话: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缔造,稳定之后,反过来又影响着每一个成员,人们自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发或自觉地遵从这一共同行为规则,从而促进它的进一步发展。</h3><h3>古老的风俗,是已逝去岁月的活化石。如果让时光倒流,或穿越时空隧道,我们会发现那一片星空,曾经是多么的辉煌,使人产生怀旧的情思。同时也不难发现,传统的风俗习惯有着顽强的连续性乃至惰性。随着社会不断变化和进步,恶俗陋习多已摈弃,旧的风俗也在不断改革,新的时尚接踵而来。</h3><h3>庐山市背倚匡庐,面对蠡水,原称星子县,因城南有星坠落鄱阳湖而得名。这里水陆交通颇为发达,地理优势十分明显。由于长期与周边的荆楚文化、徽州文化、吴越文化相互涣渗透,相互影响,因而产生了民俗的同化,许多民俗现象与其他地方的民俗都能找出一些共同点来。</h3><h3>庐山市自古以来便是民风淳朴,勤耕重读之地,素有真儒过化、理学名邦之誉。为了展现这里的民俗文化,我们特以实物为见证,举办《匡蠡民俗藏品陈列》。由于藏品资料有限,很难以全面反映我市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遗憾之处,在所难免,祈请观众见谅。</h3><h3>第一部分 生产工具</h3><h3>文字:生产工具,又称劳动工具,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它被用于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起传导劳动的作用。是劳动资料的基本的和主要的部分,是机械性的劳动资料。</h3><h3>1、农用工具</h3><h3>图片:农耕图</h3><h3>文字:立春过后,春耕即将开始,春节后第一天耕田叫“开犁”。开犁日农活安排较轻,以讨全年轻松。旧俗耕者要祭“牛栏神”和举行拜犁仪式。拜犂只用香纸,焚之三拜即可,以求耕耙顺当。</h3><h3>图片: 插秧图</h3><h3>文字:第一次揷秧俗称“开秧门”。各家各户有一名主要劳力清晨一大早便在在自家的秧苗旁鸣放鞭炮。然后在田塍上插上三根香,叩拜土地乞求丰收,随即下田扯出第一把秧,然后上来吃点心,谓之开秩门。</h3><h3>图片:收割图</h3><h3>文字:农历六月禾黄谷熟,各家各户采摘新鲜蔬菜,将新谷碾米做饭,全家相聚一起,共同品尝。同时在盛新米饭的碗上插稻穗,鸣炮上香,供祖进神,此仪式称之为“尝新”。</h3><h3>展品:木犁 耥耙 木耙 扒锄 水车 槽榔 赌筐 风车 碾轮 斗房 围屯 碓 米筛 </h3><h3>2、纺织用具</h3><h3>图片:识布图</h3><h3>文字:中国古代的纺织和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纺织工具。</h3><h3>纺织是一种服务于人类的穿着的手工行业,纺纱织布,制作衣服,遮丑饰美,御寒避风,防虫护体,是纺织起源发展的重要动机。从原始人们的“不识不衣”、“而衣皮苇”,演变到“妇织而衣”,形成了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外销局面,这是古代中国在衣着文化方面对世界所作的巨大贡献。 </h3><h3>图片:纺线图</h3><h3>文字:古今纺织工艺流程发展都是因应纺织原料而设计的,因此,原料在纺织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国用于纺织的纤维均为天然纤维,一般是毛、麻、棉三种短纤维。《隋书·列女传·郑善果母》:“又丝枲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男耕女织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家庭生产形态。</h3><h3>展品:纺轮、纺车 识布机、纺锤、刺绣夹</h3><h3>3、木工工具</h3><h3>图片:木匠拉锯图</h3><h3>文字:旧时,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或行业神,两者有区别但又是同一的。祖师应是该行业的开创者或是起过特殊作用的人物,有的是历史上确有其人,有的则是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如铁匠崇奉太上老君,石、泥水、木三匠皆崇奉鲁班为祖师,三匠所用之工具俗认为都系鲁班直接传授。旧时,诸工匠的地位,俗以石匠为最,因鲁班本人是石匠出身,发明制作了砻、磨、碾子等农用工具。</h3><h3>展品:板鋸 园梭锯 单线刨 双线刨 墨斗 梭角尺</h3><h3>4、凿石工具</h3><h3>图片: 金星石镌刻“宋石砚,有金星者真,出八都石洞积屑中,间有从土中掘得者”。金星石的主要产地在八都箸岭山(俗称驼岭),山下宋村人世代以采石为业,故而得名。宋代书法家米芾《海岳砚史》云:庐山青石砚,大略与潭州谷山同。庐山青石,色青有纹,如乱丝理幔,扣之有声能发墨、得墨快,发墨有光,且有金星,抚之细润。到了清代光绪时,金星宋砚巳成为星子县城的主要商品。</h3><h3>图片:秀峰石刻</h3><h3>文字:遍及庐山的摩崖石刻</h3><h3>图片:庐山石工抬石图</h3><h3>文字:1885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来到庐山后,发现了这块宝地,他依靠当时的列强势力,租下了东谷一带为避暑地,由此拉开了庐山近代建筑开发的序幕,星子的建材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h3><h3>展品:金星砚雕刻工具、采石工具 牌坊雕花板构件 柱础 石槽 郡城碑</h3><h3>第二部分 生活用品</h3><h3>文字:生活用品顾名思义就是指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常用的一些物品的统称,它包括洗漱用品、家居用品、饮食用品、炊事用品(厨卫用品)、生活中的生活用品、装饰用品、化妆用品、床上用品等</h3><h3>1、饮食用具</h3><h3>图片:宴客图</h3><h3>文字:清同治《星子县治》载:“早晚稻米,杂以薯芋稻麦,莱只园蔬,酒惟家酿,宴客不过十品,只鸡鸭鱼肉之属”。旧时星子城乡办喜事宴客,盛行十大碗。上世纪八十年代城镇居民宴客以盘碟盛菜,分凉盘、炒菜、及羹汤,一桌酒席最多者可达20余盘。乡村宴席,仍以碗盛菜,但已突破10大碗习惯,一般有16碗,多的超过20碗。红喜事菜盘数成双,白喜事成单。</h3><h3>图片:品茗图</h3><h3>文字:庐山云雾茶是中国名茶系列之一,属于绿茶中的一种。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东林寺名僧慧远将野生茶改造为家生茶。宋代列为“贡茶”。因产自庐山而得名。茶芽肥绿润多毫,条索紧凑秀丽,香气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通常用“六绝”来形容庐山云雾茶即“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云雾茶风味独特,由于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形成其叶厚,毫多,醇甘耐泡等特点。</h3><h3>图片:斗茶图</h3><h3>文字:《斗茶图》,元代赵孟頫作。描写中国元代斗茶的情形。斗茶兴起于中国唐代,成为“茗战”,宋朝称作“斗茶”,是一种民风民俗。参与者烹制、品评茶叶品质,比较茶艺的高下。图中四位斗茶手分成两组,每组二人。左边斗茶组组长,左手持茶杯,右手持茶壶,昂头望对方,助手在一旁,右手提茶壶,左手持茶杯,两手拉开距离,正在注汤冲茶。右边一组斗茶手也不示弱,准备齐全,每人各有一副茶炉和茶笼,组长右手持茶杯正在品尝茶香。</h3><h3>展品:青铜鼎 铜缽 鼎罐 木胎漆器 青瓷碗 青瓷执壶 青瓷斗笠碗 青瓷莲花碗 青白瓷海浪纹碗青白瓷童纹碗 青白瓷执壶 青釉刻花碗 洪武福字碗 粉彩梅花酒具 竹碗 托盘、青瓷盏 青瓷茶盏 青瓷花卉盏 青瓷白釉执壶 青花山水茶壶 青花茶壶 粉彩送子观音壶 粉彩山水茶杯 粉彩人扬茶杯 青瓷渣斗 青白瓷渣斗湖田窑渣斗</h3><h3>2、贮藏用具</h3><h3>图片:贮藏器照片</h3><h3>文字:贮藏用具指用藏贮食物原料与食物成品的器具,包括腌制食品的容器。这类器物的构成较多,如瓮、罐、坛、瓶、壶等,既可贮存粮油,又有汲水提水功能,还可贮存剩余熟食和腌制食品。</h3><h3>展品:青瓷折沿罐 青瓷六系罐 四系罐黄釉青瓷罐 黑釉罐 刻花六房罐 青花将军罐 喜鹊登梅青花盖罐粉彩松鹤延年饭篐 东方红冬瓜坛 粉彩花鸟西瓜坛 建设新农村冬瓜坛</h3><h3>3、厨房用品</h3><h3>图片:旧时马蹄灶照片</h3><h3>文字:厨房用品包括食品贮存器具,食物加工工具及各种炊具。其中灶是厨房内部最基本的设备。“灶,造也,创造食物也”星子的灶多为平面马蹄形也称柴火大灶,三阶梯式较大的烟囱斗,安有两口大锅一个鼎罐,两个灶门,炊事原料主要是柴、苇、草、棉花杆,其中以柴的使用最为普遍。</h3><h3>展品:水桶、竹编蓝、提桶、脚盆、二节厨柜、樵斗、冲壶、鼎罐、刮麻刀、龙纹水缸、马灯、月饼印模 年糕模</h3><h3>第三部分 木制家具</h3><h3>家具摆设复原</h3><h3>客堂复原摆设</h3><h3>文字:《星子县志》载:“清末和民国时期,富户家具较多,但都比较粗笨,均以各种木材制作。普通人家家具较少一般有床(宁波床或德国床)、八仙桌、木箱、茶橱柜、火桶(柜)、大小木盆等”。</h3><h3>展品:条案、八仙桌、太师椅、竹椅、儿童坐椅、企桶、坐桶、条凳、天地君亲师位、帽筒、香炉、烛台、茶具、粉彩双耳花鸟瓶、摆钟、收音机、簑衣、斗笠、草鞋架</h3><h3>内室复原摆设</h3><h3>图片:蒋彝绘星子老妪发型</h3><h3>文字:旧时,星子闺女梳一条辫子,出嫁后梳髻。男女穿戴都很简朴,“男鲜纨绔之华,女无珠翠之饰,无论贫富皆以布素为常”。布料以自产粗布为主,布质粗糙,花色单调。</h3><h3>展品:架子床、箱架、木箱、书箱、梳妆台、火柜、烫斗、铜镜、园镜、帐钩、绣花鞋、小儿绣花围裙、小儿瓜玲帽、布枕、小儿狗头帽、小儿绣花围裙、黄釉花纹虎子、尿壶</h3><h3>第四部分 货币契票及度量衡</h3><h3>文字:货币是购买货物、保存财富的媒介,实际是财产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度量衡则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他们都是商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媒介和计量工具。而票证则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特殊产物,在物资困乏的年代,有了钱还不行,还必须有票证。计划经济时的票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城镇居民对生活必需品的最低需求,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h3><h3>1、货币</h3><h3>图片:各种钱币</h3><h3>文字:货币的释义:1、由政府法律规定强制使用可充当交易的媒介、价值的标准、记帐的单位及延期支付的工具2、作为交易媒介正在流通的东西,包括硬币、政府纸币、银行券……。</h3><h3>展品:铜钱、铜板、纸币、银元</h3><h3>2、契票</h3><h3>文字:所谓契票,指的是契据和票证。契据,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形式有精神契约和文字合同契约,从法理上看契约是指个人可以通过自由订立协定而为自己创设权利.义务和社会地位的一种社会协议形式。</h3><h3>展品:地契、房契、粮票、布票、肉票、食油票、食盐票、豆腐票、食糖票、絮棉票、火柴票、煤球票、肥皂票、香烟票、汽油票、柴油票、自行车票、缝纫机票、手表票、购货券等。</h3><h3>3、度量衡</h3><h3>文字:计量长短用的器具称为度,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h3><h3>展品:权、秤、竹尺、量衣尺、曲尺、斗、升、酒提</h3><h3>4、其它商业用品</h3><h3>图片:星子西宁街</h3><h3>展品:算盘、发票、账本、招贴画、幌子</h3><h3>第五部分 娱乐用品</h3><h3>图片:娱乐活动场景</h3><h3>文字:民间艺术和游艺风俗是民俗活动的形象载体,其本身便是复杂纷纭的民俗事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星子人民创造和传播了各种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和民间戏曲,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这些民间艺术和游艺活动在人们的生产劳动中,日常休闲生活中以及岁时节日、人生礼仪和民间信仰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h3><h3>1、乐器</h3><h3>文字:号称石乡的星子县,有不少的采石场,采石工人为数众多,《抬石号子》是工人们抬石转场唱的,一般四至八人,一领众和,曲无实词,乃复四句组成。号子铿锵有力,节奏均衡,便于行进。</h3><h3>展品:二胡、笛子、锣鼓、板鼓</h3><h3>2、道具</h3><h3>图片:西河戏剧照</h3><h3>文字:星子西河戏又称“弹腔戏”,俗名“星子大戏”,形成于清朝咸丰年间,因其产生地星子县地属赣江下游的西河流域故名“西河戏”,流行于赣北星子、德安、九江、都昌等县,尤其在星子县农村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几乎村村有戏团、人人会哼唱。2008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h3><h3>展品:星子龙、马鞭、折扇、面具、灯笼、拂帚、刀、枪、剑、旱龙船、高跷等</h3><h3>3、儿童玩具</h3><h3>文字:旧时的玩具大都是儿童自己动手制作的,看看眼前这些自制的宝贝,竟有那么多的东西依旧穿透岁月的尘埃大放华彩。当那些古朴的游戏像放电影一样在我们眼前闪现的时候,谁还会感叹我们小时候没有经历早教呢?</h3><h3>展品:弹子、陀螺、烟画片、扑克、象棋、纸牌、橡皮筋、踺子、水枪、风筝、铁圈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