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五月如花,也如画,是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节。乍暖还寒已过,一路向暖,阳光明媚,但不刺眼,温暖的让人舒服。好时光不辜负,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究,我们的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5月29日,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组长林老师的主持下,对这两年来的课题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回顾。</h3> <h3> 首先是,课题研究所取得的可借鉴推广的成果:</h3><h3> 1、开发了学生习作评改“五步法”—— 读-找-改-评-定。实践证明,这套方法很有实效性,可操作性强,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操作,学生很快能从中习得方法,并学会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对学生的习作评改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h3> <h3> 评改中,我们坚持以鼓励为主: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哪怕只是润色了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也能惊艳了整篇文章!</h3> <h3> 孩子们在每一节习作评改课上那专注的眼神,高高举起的小手,是一路走来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回报!</h3> <h3> 2、总结了课堂习作评改教学“四步法”模式——(1)范文启迪,提练方法;(2)例文共改,教给方法;(3)方法迁移,自改互改;(4)作品展示,全班交流。课堂习作评改教学“四步法”模式是我们在课题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到今天,这四步法已比较成熟了。现在,课题组的每位老师都能很熟练地运用这个模式从容地进行习作评改教学。从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看到,这“四步法”操作性强,效率高,留给学生评改的时间充足,学生展示评改作品也充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从老师和同伴中习得习作技巧,感受到习作的乐趣,爱上习作。</h3> <h3> 3、利用微信平台扩大交流时空,变革作文评改方式,为习作评改教学助力。</h3><h3> </h3> <h3> 建立习作评改微信群,让家长、学生、老师多主体参与习作评改。</h3> <h3> 建立微信公众号——优秀习作发表平台,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h3> <h3> 其次是,老师和学生从课题中得到成长:</h3><h3> 学生方面:课题实践近两年来,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在习作上实实在在的进步: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头脑,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方式去体会批改习作的乐趣,在快乐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一篇篇优秀的习作从他们的小手中流出,被老师在课堂上展示,在微信群上被赞赏,在公众号上发表,在各种比赛中获奖。近两年来,实验班级学生共有60多人次学生的习作发表在《快乐语文》、《小学生周报》、“优页作文选”及学校的优秀习作公众号上;有20多人次学生的习作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汇编了六本优秀习作集:《待到山花烂漫时》汇编了近两年来实验班级所有获奖和发表的学生习作;五本来自五个实验班级的精美的美篇书——《六年1班<花开有声>习作集》、《四年1班<青藤晓语>习作集》、《三年1班<叶子萌芽集>》、《一年1班<种子·萌芽>》、《一年3班拍图写话集》。这些作品在家长和学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阅读量几百到上千,激发了孩子们对习作更大的兴趣,同时也吸引家长对孩子们的习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对学校工作给予更大的支持。</h3> <h3> 老师方面:课题组成员的四篇关于本课题研究的论文发表在《龙海教育》上,另有多篇论文、教学设计、教学随笔和案例等发表在2019年《港尾教育》上。王凯华老师的习作指导课《小学语文第四册园地四:看图写话》获2018年龙海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优质录像课比好三等奖;许燕旋老师的《如何让“趣”更有画面感》获2019年龙海市小学语文习作评改优质录像课一等奖。</h3> <h3>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而作文评改又是作文教学中的难点,一直是困扰着语文教师的难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给小学习作评改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机遇。习总书记说:“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也期待,在新的课标理念下,在这样的信息化背景下,我们的习作教学探索之路能越走越顺畅,能让老师们和孩子们从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沉重负担中解放出来,能够轻松愉快地进行教学和习作,能真正为习作教学实现美丽的转身!愿无岁月可回首,许与深情共成长!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书写自己中和作文成为真朋友!</h3><h3> 执秆半支,浅字几行,俯首缱绻一份回忆,回眸氤氲一段柔情。感谢小伙伴们一路前行的坚持和不懈,教学无涯,甘甜也许有了苦涩的相伴才更有滋味,付出,一定会有回报,汗水终不会被辜负,唯愿你们在各自的舞台上继续抒写精彩!</h3><h3> 2019年6月10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