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言</b></h3><h3><br></h3><h3>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苍苍。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h3><h3><br></h3><h3>母亲生我在台湾岛,基隆港把我滋养。我紧紧偎依着老水手,听他讲海龙王。</h3><h3>那迷人的故事吸引我,他娓娓的话语记心上,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h3><h3><br></h3><h3>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唱不尽骨肉情长。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思乡水鼓动波浪。思乡思乡啊思乡,鼓浪鼓浪啊鼓浪。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h3> <h3>这首期盼两岸统一的《鼓浪屿之波》的经典歌曲,曲调优美,经久传唱不衰,从某个方面来说,它就是鼓浪屿寄给世界的一张音乐贺卡。</h3> <h3>厦门鼓浪屿是集自然、地理、建筑景观和艺术文化于一身的著名旅游景点。到了厦门旅行没有人不到鼓浪屿上走一走、看一看的,否则你就留下遗憾。</h3> <h3>二十年前,因工作原因,每年都会到鼓浪屿往返奔波。去的多了,就会有点麻木,那时只觉得岛上人多路小物杂,且交通不便,除了等候轮渡,上了岛还得步行,那时年轻也最怕走路了,如碰上大热天一身汗水,有点苦不堪言的感觉。后来因工作的变动,单位调整,去厦门出差的机会也少之又少,记得最近上鼓浪屿也已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事了。<br></h3><h3><br></h3><h3>近期出差住在轮渡码头附近的"虎头山"上,每天在观景平台上遥望鼓浪屿的全景,特别是日光岩清晰可见。日光岩也称"龙头山",龙虎彼此遥相呼应,扼守着中间的鹭江,守望着一方百姓安宁。</h3><h3><br></h3><h3>在厦的几天里,还是保持晚饭后快步走的习惯和常态。能走的也只有环岛路演武大桥边上的步行道,如下雨天,几个同事就到中华城的商场里绕圈。从一层到二层,从三层到四层,再从顶层往下转下来,如此把锻炼与逛街结合起来,也算一举两得,但总归商场里的空气没有室外新鲜,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呀!</h3><h3>一日午饭后,大伙都午休了。我一人突然心血来潮,何不借机到鼓浪屿上走走,既看看岛上的风景,也把今天的锻炼也给完成了,正好下午是个"窗口期"没什么事。</h3> <h3>说干就干,吃过饭,带上水,挎上包,为节省途中时间,我在门口扫码了一辆共享单车,慢悠悠地往码头方向前行。不到十分钟,即到码头。轮渡时刻表显示基本上十分钟一班,还是二十四小时通行。买了票登上渡船,十分钟也就靠上鼓浪屿码头了。</h3><h3><br></h3><h3>既然是一次说走就走的独自一人来重游,反正大概的方位路线心里还有些记忆,加上岛上十步一景,处处是景,那就不刻意规划线路,顺其自然,学一回随波逐流,走到哪算哪。如此或许途中有意外收获呢。</h3><h3><br></h3><h3>码头边上是一处绿树成荫的公园,树木高大的凤凰花正在静静地盛开怒放,路上的游人三三两两,也许是工作日的大中午之故吧。这倒是好事,让我这个"独行侠"可以静心拍照,放松心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b><br></h3><h3><br></h3><h3>鼓浪屿最值得一看或最有故事内涵的应该是独具异域风情的百年老建筑。</h3> <h3>顺着逆时针方向,快步行走在这些青石板路或曲径通幽的上山小道上,路旁的古老建筑鳞次栉比。</h3> <h3>这一幢幢百年的近代建筑,引起我的关注,有些还住着人,有些早已人去楼空。这些建筑大多是砖石结构的西洋风格,或红砖黄瓦,或白墙碧瓦,或水磨石的外墙面。尤其是突出墙面的那些门窗、立柱或屋檐下的浮雕,做工精细,无论是人物造形还是花鸟虫草的图案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透过这些门窗,那应该是当时主人向外界展示其地位和身份吧。</h3> <h3>当年生活在小岛上的人,大多应该是达官显贵,这些锦衣玉食的主人又怎么知道百姓生活的艰难困苦?小岛遍地的大宅别墅,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幢,但每一幢老建筑都有铭牌标示其历史概况,大多是当时美英日德等世界强国在此地所建的领事馆、洋行和海关等建筑,以及当地真正有钱人的豪宅。这些庭院深深的洋楼,见证了厦门近代以来的开放、包容与繁华,也见证了近代中国由弱向强、由陆向海发展的历史轨迹。</h3> <h3>现如今,许多建筑已改造成旅游景点,或作博物馆、展示馆,或向游人开放参观,让普通民众能随意进出,零距离感受那个年代外宾、高官、富人曾经办公生活的场所和居所。也有些馆楼或许还没想好出路,或许不便开放而大门紧闭。透过锈迹斑斑的铁门大锁,园内倒是植物茂盛,郁郁葱葱,高楼静静地矗立着,只是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和热闹。</h3> <h3>这些百年的近代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岛上的每个角落,在繁茂的绿植陪衬下,红绿相间,构成岛上一幅美丽独特的风景。</h3> <h3>犹其是鼓新路、龙头路一带,随处可见的"船楼"别墅,其转角设计,独居匠心,别具一格。那楼似海上破浪航行的船只,构成美丽的45度弧角,成为旅人特别是美眉们拍照留影的"热点"。也许拐过转角便是最美的遇见,来到转角也许是人生最好的启程。这大概是"最美转角"让人惊喜、流连和驻足的原因吧。谁不想在"转角"处遇见最好的自己和最好的他(她)呢?</h3> <h3>这些或中式或西洋或中西合璧的万国建筑楼宅或馆舍,都有他们的传说与故事,它应该是岛上历史的活字典。通过它可以直观便捷了解百年的鼓浪屿历史发展轨迹和时代变迁。</h3> <h3>这些老建筑与对面市区的摩天大楼形成鲜明比对,似乎时光把鼓浪屿定格在百年前的某个时刻,游人似乎徒步穿越在百年的时光隧道里。<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b></h3><h3><br></h3><h3>如果把穿梭这些老建筑比作是欣赏一幅幅精美的工笔画,那么登顶鼓浪屿极目远眺,那就是在观赏一幅唯美的写意山水画。</h3> <h3>登上岛上最高处日光岩或笔架山顶,一下子路上稀疏的游人,都在往这一处集中,巨大的顶石虽拦着铁索,不太平整的石面上聚集观光的众人,似乎巨石不巨,手机拍照和各种专业相机此刻最忙碌,拍照留影的,拍远处美景的。我成为你镜头里的风景,你成了我镜框里的"菜"。或什么也不干,只是在这闹场中独自静静地看,想想心思,寄托情感;或对着手机里的地图,找准四周的方位,寻找自己来时的路,寻思下步该向何处去!</h3> <h3>这样一座美丽的岛屿,怎么能不让人留恋和欢喜呢?鼓浪屿地处厦门岛的西南角,东边有厦门作屏障,南侧有大陆的漳州为遮挡,每年免受台风的直接登岛袭扰。此屿犹如厦门市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些点缀在绿树里的或红或黄的老建筑屋顶,酷似一颗盛开的花树。一个角的沙滩、游艇和碧海蓝天,虽无海南岛这么大气霸气,却把南国的风韵展示的淋漓尽致。远处厦门本岛、海沧区和漳州沿海的现代化建筑,在山岩顶上360度全方位展幵,从近处的清晰向远处的朦胧延伸,直至消失在天际线上。<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b></h3><h3><br></h3><h3>在鼓浪屿诸多的人文与自然美景中,把这两者结合最好、艺术感最强的要数菽庄花园。</h3> <h3>菽庄花园位于鼓浪屿岛南部,面朝大海,背靠日光岩,毗邻港仔后海滨浴场,地理位置最佳。该园原本是地方名绅林尔嘉的私人别墅,园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花园。</h3> <h3>全园分为藏海园和补山园两大部分。园内亭台楼阁采用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琉璃粉墙。曲桥通海,奇石嶙峋,园景与山、海、天浑然一体。</h3> <h3>这种园在海上,海在园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既精巧雅致,又雄伟壮观,体现了很高的园艺艺术。</h3> <h3>当时,由于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林先生不愿做亡国奴才举家回祖国大陆,此园是主人为思念故土台湾而建。夫妇俩在园内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词。</h3> <h3>如这首"无定阴晴一宛然,欲将消息问青天。雨听昨夜潇潇急,月看今宵故故圆。应有奇谈惊海客,可无韵事续坡仙。横江鹤去箫声在,来信消沉八百年。"读后让人感叹!</h3> <h3>为抒发心中的情感,林先生在园内创办菽庄吟社。其一生爱乡爱国,热衷慈善事业,新中国后,园主将其献作公园。</h3> <h3>园内还有一处最有艺术范的地方,那就是鼓浪屿钢琴博物馆。此馆和管风琴艺术中心凸显了鼓浪屿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形象。</h3> <h3>位于听涛轩处的博物馆,陈列了从澳洲运回鼓浪屿的胡友义先生收藏的70多架古钢琴。这里的钢琴具有古、多,奇等特点,是我国第一座钢琴博物馆。</h3><h3><br></h3><h3>馆内还介绍了世界上著名的钢琴(音乐)名家和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许斐星,许斐平,许兴艾,陈佐湟等鼓浪屿籍音乐家。</h3> <h3>胡先生一世爱好收藏钢琴之缘与毕生以艺术报乡之情,在鼓浪屿这片浪漫土地上生根发芽。</h3> <h3>从另一角度看,一架钢琴就有一个传奇故事,一架钢琴就是一段世界音乐史,一架钢琴也反映了钢琴的发展历史。<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鼓浪屿上除了沙滩、海浪、绿植和音乐等,让人流连忘返外,最让人追古思今和热血激情的是一个个英雄故事和一股英雄气。他们或已化作遍布全岛的花岗岩,虽被岁月磨去了锋利的棱角,历经沧桑而色深圆润,但其坚硬无比的品格始终未曾改变过;虽被茂盛的绿色植被所隐藏,但青山埋忠魂,这种默默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是永恒的,也永远激励着我们的后人。</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一个人静静地漫步于鼓浪屿或上或下或曲或折的小道上,除了听到清脆悦耳的鸟鸣,我还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涛声琴声声声悠扬。那是"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的声音,从此,人们把你称作"鼓浪屿";那是不知哪扇窗子里飘出来的春之歌、花之歌、爱的赞歌,也或许是献给爱丽丝的什么小夜曲吧,不,你静心听,那是轻骑兵的冲锋号声!那是水兵海上操练的呼号声,由此,你"剑胆琴心"的品性名扬天下。<br></h3> <h3>当我走过郑成功纪念馆前,当我站在水操台边,当我凝望郑成功雕像时,当我站在英雄山上时,面对着巨大苍劲有力的"闽海雄风",我似乎从这些“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中,重新听到了冲锋号声,又听到了"海上猛虎"之啸,也读懂了什么是英雄,看到了英雄的模样!青山依旧在,英雄有传人,两岸一家亲,只盼早团圆!<br></h3> <h3>来到鼓浪屿龙头路一带,人声鼎沸,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百年的老建筑还是没什么变化,也许过往的人每天都不同。闽南特产、当地小吃店生意兴隆,游人们排队买点特产或品尝各色各样糕点,也算到此一游。</h3> <h3>来鼓浪屿的新人也好故人也罢,国人也好外国人也罢,总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心中想要的东西。</h3><h3><br></h3><h3>这里不变的是每天的潮起潮落、日出日落、绿树红花和那些别样的老建筑;这里一样的是无论原居民、游人还是老的小的,也无论达官显贵还是我们普通人来此一律步行,我喜欢这样一种平和、平等的氛围。</h3><h3><br></h3><h3>这里变化的是每天看景的人和越来越浓厚的艺术气息(据说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以及岛上治理和管理越来越规范,特别是信息化智能化给游人带来的便捷,这是国外目前所不具备的。</h3><h3><br></h3><h3>二十年多年前我看到的楼还是依旧在此,也许那时看到的就是一幢幢楼,能区分的只是轮廓外貌的不同。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似乎看到了这些楼的细节,品到了它的建筑艺术之美,读到了它的历史、故事和曾经的主人。不知再过二十年,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和感觉呢?</h3><h3><br></h3><h3>这座美丽的宜居宜人宜游小岛,是厦门的一张美丽明片和一扇多彩窗户,让我们在此既能看到厦门的过去历史变迁,也能看到四十多年来特区的巨大变化和发展成就。</h3> <h3>半天时间散游独游,不知不觉走了近二十公里,该挥手告别鼓浪屿了,时间虽短,收获满满。回到"虎头山"再远远看你,还是很有味道。仿佛是在观尝靓丽时装舞台上的古装表演------耐看,养眼,舒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后记</b></h3><h3><br></h3><h3>附:<br></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七律-初夏游鼓浪屿有感</i></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br></i></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b><i>鼓浪屿上和风暖,金瓦红砖缀碧森。</i></b></h3><h3><b><i>水击礁声谁会懂?窗飘神韵觅知音。</i></b></h3><h3><b><i>楼空人去迎新客,院树花开送暗歆。</i></b></h3><h3><b><i>友义赠琴犹刻古,日光岩处更雕今。</i></b></h3></h3><h3>注释:</h3><h3>①友义,指捐建钢琴博物馆的爱国华侨胡友义。</h3><h3>②刻古,雕今,引自《红楼梦》第十七回:“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雕今指描绘当今的事物。</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63eacnf?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夜访厦大散记</a><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5jdcyk4?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谁说女子不如男</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