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重庆巨变》(一)

宋明琨

<h1><b>   </b>重庆,中国直辖市之一,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br></h1><h1> 重庆1997年成为国家直辖市以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笔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用我的“第三只眼睛”——照相机,业余观察记录重庆主城近几十年来的城市风貌和城市建设,十多年前退休后继续拍摄,目睹重庆主城的发展变化。尽管是井底观天,有局限性,很多地方没有涉及,但也足以证明重庆的巨大变化。现趁建国70周年、重庆直辖22周年之际,展示这些变化,颇有意义。<b> </b></h1><h1><b> </b></h1><h1></h1> <h1><b>1. 重庆主城——渝中半岛</b></h1><h1> 由嘉陵江和长江怀抱的渝中半岛,是重庆主城的中心,是重庆的代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重庆直辖后,重庆的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向国际大都市迈进,集中表现在渝中半岛的变化。每次登上南山之巅,鸟瞰渝中半岛、南坪、大坪、江北、弹子石等地,山城美景尽收眼底。</h1> <h3>1986年的重庆主城渝中半岛面貌。</h3><h1></h1> <h3>1997年的重庆主城渝中半岛面貌。</h3> <h3>2003年的重庆主城渝中半岛面貌。</h3> <h3>2006年的重庆主城渝中半岛面貌。</h3> <h3>2018年的重庆主城渝中半岛面貌。</h3> <h3>2019年的重庆主城渝中半岛面貌。</h3> <h3>1988年的重庆主城渝中半岛的夜景。</h3> <h3>2000年的重庆主城渝中半岛的夜景。</h3> <h3>2008年的重庆主城渝中半岛的夜景。</h3> <h3>2018年的重庆主城渝中半岛的夜景。</h3> <h1></h1><h1><b>2. 解放碑商圈的变化</b></h1><h3></h3><h1> 解放碑全称“人民解放纪念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民族路、民权路、邹容路交汇处,是重庆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抗战胜利和重庆解放的历史见证,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家纪念碑。解放碑于1940年3月由国民政府兴建,高26米;1950年由刘伯承改题“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改革开放后,解放碑及其周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解放碑既是商贸中心,又是文化活动场所,更是旅游胜地。</h1> <h3>1980年的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h3><h3> 上图: 照片左边是重庆广告公司(也称美术公司),重庆新闻图片社、四川彩色摄影冲印中心等都在此楼上。照片左前方是刚修建好的15层54米高的会仙楼,顶部是观景台,此楼2009年拆除。照片右边是五金商店和百货大楼。</h3><h3>下图: 重庆交警和市民义务交通安全员在解放碑路口执勤。</h3> <h3>1997年7月1日拍摄的重庆解放碑。</h3><h1></h1><h3> 当地政府在这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的文艺活动,市民冒雨观看。照片右前方是重庆百货站,左前方是重庆扬子岛酒店。</h3> <h3>上图 : 2001年,原来这里的广告公司、群林市场等已拆除,开始修建“重庆时代广场”大厦。</h3><h3>下图 : 2002年,解放碑建设中的重庆时代广场购物中心。</h3> <h3>  2001年拍摄,照片左边是时代广场建设工地,左前方的会仙楼外装修了一下,会仙楼前面正在修建的是“重庆环球金融中心”(<b>WFC</b>)。</h3> <h3>  2001年,在扬子岛酒店楼上朝较场口方向拍摄,照片左边是正在修建“新华国际”大厦;右边重百大楼开始装修。</h3> <h3>2006年拍摄的解放碑,照片右边“重庆时代广场”大厦也修建起来;左边是外装修了一下的重百大楼。</h3> <h1> 2016年在新华国际楼上拍摄的解放碑及其商圈,照片中间重百对面的重庆时代广场早已竣工,前面的老会仙楼早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解放碑标志性建筑——重庆环球金融中心(WFC),楼高339米,第73、74层是观景台。</h1> <h3>  2016年在新华路高楼上向西拍摄的解放碑商圈及渝中半岛夜景。照片左边是长江,右边是嘉陵江。</h3> <h3>2016年,在上面同一地点拍摄的同一景观晨曦。</h3> <h3>2018年,在重庆南山拍摄的重庆解放碑商圈。</h3> <h1>  2019年拍摄的重庆解放碑商圈近景新貌,从民族路口向民权路即较场口方向拍摄,照片中左是新华国际、渝都大酒店,中右是英利国际购物中心(金融中心)、重百大楼。</h1> <h3>  2019年,拍摄的重庆解放碑商圈近景新貌,从民权路口向民族路即小什字方向拍摄,照片左边是重庆时代广场和重庆环球金融中心,右边是扬子岛酒店和金鹰财富中心。</h3> <h3>  2019年,拍摄的重庆解放碑商圈近景新貌,从邹容路口朝临江门方向拍摄,照片左边是重百大楼及世贸大厦,右边是重庆时代广场购物中心。</h3> <h1></h1><h1><b>3 . 朝天门的变迁</b></h1><h3></h3><h1> 朝天门过去是重庆古城十七座城门中最大的一个城门,最热闹的商贸区。现在的朝天门主要是指朝天门码头(嘉陵江和长江上共有18个码头)和朝天门广场及其周边的商品批发零售区。近几十年来,朝天门的变化显著,越变越美好,越变越漂亮,逐具国际大都市的气势。</h1> <h3>1980年,朝天门码头的客运缆车,运送上下朝天门四、六、八码头的旅客。</h3> <h3>上图,1980年,朝天门码头的缆车。</h3><h1></h1><h3>下图,1992年,从江北看重庆港,朝天门大酒店正在修建。</h3><h1></h1><h3></h3> <h3>上图,1990年,从长江南岸正面看重庆朝天门码头原貌,滨江路、朝天门广场和朝天门酒店都没有。</h3><h1></h1><h3>下图,2000年,南岸看朝天门,滨江路、朝天门广场、朝天门大酒店等都修建了,这十年朝天门变化较大。</h3><h3></h3> <h3>上图,1998年12月,朝天门广场建成向市民开放,人山人海,市民观赏广场夜景。</h3><h3>下图,1999年,从朝天门大酒店楼上鸟瞰刚修建好的朝天门广场。</h3><h1></h1><h3></h3> <h3>2008年和2016年在重庆南滨路拍摄的重庆朝天门及渝中半岛夜景。</h3><h3></h3> <h3>2018年,在南滨路拍摄的朝天门新貌。</h3> <h1></h1><h1><b>4 . 临江门的变迁</b></h1><h3></h3><h1>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渝中区政府对临江门地区进行旧城改造,重点工程是魁星楼,按照城市建设规划,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把这片老城建设成了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中心地带。</h1> <h3>1989年,重庆临江门面貌,比较集中的吊脚楼住宅区。</h3><h3></h3> <h3>上图,1995年,渝中区启动临江门旧城改造工程,临江门吊脚楼拆迁。</h3><h3>下图,2002年,临江门旧貌换新颜。</h3><h3></h3> <h3>上图,2007年还在建设中的临江门。</h3><h1></h1><h3>下图,2016年,临江门新貌。</h3><h3></h3> <h3>1993年,重庆魁星楼工程是渝中区的重点工程,也是临江门旧城改造的核心工程。当时重庆市党政主要领导都出席了这个魁星楼工程的奠基典礼。</h3> <h3>1993年1月30日,重庆日报的报道。</h3> <h3>上图,2002年,鸟瞰即将竣工的魁星楼工程。</h3><h3>下图,2018年,从重医附二院高楼上鸟瞰魁星楼及临江门。</h3> <h3>2003年,鸟瞰竣工的魁星楼和临江门改造工程。</h3> <h1></h1><h1><b>5 . 来福士广场的建设</b></h1><h3></h3><h1> “重庆来福士广场”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朝天门,形象“朝天扬帆”,由世界知名建筑大师萨夫迪设计,由新加坡凯德集团投资超过240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112万平方米,是新加坡目前在华最大的投资项目。该项目由8座超高层塔楼和一个6层商业裙楼组成,是一个集住宅、办公楼、商场、服务公寓、酒店、餐饮会所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特别新奇的是300米长的空中“水晶连廊”横卧在四座250米高的塔楼顶部。该项目整合了陆地和水运的各种公共交通设施,设置了地下高架桥、轻轨站、停车场、公交中转站、港务码头和游客中心。</h1><h1> 该项目2011年底凯德集团耗资65亿元购得朝天门91783平方米地块,2012年末动工,2014年底完成土石方工程,2018年主体工程封顶,预计2019年第三季度分期投入使用。该项目承建单位是中国建筑骨干企业第八局和第三局。</h1> <h3>2015年9月7日,重庆来福士广场项目基础工程施工现场。</h3> <h3>2015年12月31日,重庆来福士广场项目施工现场。</h3> <h3>上图,2016年5月11日,从左后侧拍摄</h3><h1></h1><h3> 的来福士广场施工。</h3><h3>下图,2016年7月21日,从来福士广场</h3><h1></h1><h3> 工程正后方拍摄的施工现场。</h3> <h1>上图,2016年11月11日,从该工程后</h1><h1> 侧方位拍摄的施工现场。</h1><h1>下图,2017年8月20日,从该工程正后 方拍摄的施工现场。</h1> <h3>2019年4月22日,从该工程左后方拍摄的来福士广场项目施工全貌。</h3> <h3>上图,2016年6月16日,南滨路看来福</h3><h1></h1><h3> 士广场工程初期的施工场景。</h3><h3>下图,2017年7月12日,南滨路看重庆来福士广场工程,超高楼拔地而起。</h3> <h3>上图,2018年7月16日,南滨路看重庆<br>  来福士广场工程,前面二座350米<br>  的高楼即将封顶。</h3><h1></h1><h3>下图,2019年4月8日,南滨路看重庆</h3><h1></h1><h3> 来福士广场工程,封顶后的景观。</h3> <h3>上图,2016年7月22日,重庆南山,远眺重庆来福士广场工程,施工初期的场景。<br>下图,2017年7月25日,重庆南山,远眺重庆来福士广场工程,施工中期的场景。</h3><h1></h1> <h3>2018年7月16日,重庆南山,观看重庆来福士广场工程后期施工场景。</h3> <h3>2019年4月22日,从来福士广场工程主楼上,鸟瞰离地250米高、300米长的水晶空中连廊上的施工场景。</h3><h1></h1> <h3>2019年4月22日,重庆来福士广场工程室内装修施工场景。</h3> <h3>2019年4月22日,重庆来福士广场工程室内装修,300米的空中连廊工人植树场景。</h3> <h3>2019年4月22日,重庆来福士广场工程,地面施工场景。</h3> <h1></h1><h3>2019年4月22日,重庆来福士广场工程,地面配套设施施工场景。</h3> <h1><b>6 . 长江索道</b></h1><h1> 重庆长江索道于1987年10月24日建成正式投入营运,全长1166米,连通渝中区新华路和南岸区上新街,速度6米/秒,运行时间4分钟,日运客量1.05万人次,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跨江客运索道。重庆长江索道今年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重庆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和一条靓丽的旅游观光风景线。</h1> <h3>1992年,重庆南岸上新街长江索道站,观看运行中的长江索道和重庆渝中半岛城市景观。</h3><h1></h1> <h3>上图,2002年,重庆南岸上新街长江索道站,观看运行中的长江索道和重庆渝中半岛城市景观。<br>下图,2006年,重庆南岸上新街长江索道站,观看运行中的长江索道和重庆渝中半岛城市景观。</h3><h1></h1> <h3>上图,2011年,重庆南岸上新街长江索道站,观看运行中的长江索道和重庆渝中半岛城市景观。</h3><h3>下图,2016年,重庆南岸上新街长江索道站,观看运行中的长江索道和重庆渝中半岛城市景观。</h3><h1></h1> <h3>上图,1992年,在重庆长江北岸江边观看空中运行的长江索道和南岸城市景观。</h3><h3>下图,2006年,在重庆渝中区滨江路观看空中运行的长江索道及南岸城市景观。</h3> <h3>2018年,在重庆渝中区滨江路观看空中运行的长江索道和南岸景观及东水门长江大桥。</h3> <h3>上图,1995年,重庆渝中区新华路长江索道站,观看索道和重庆老城及南岸风景。</h3><h3>下图,2019年,重庆渝中区新华路长江索道站,观看索道和重庆的城市新貌。</h3> <h1><b>7 . 菜园坝的变迁 </b></h1><h1> 菜园坝火车站1952年7月1日</h1><h1>建成开放,1989年至1994年,进行扩建改造。上世纪90年代初火车站周边修建了皇冠大扶梯、长途汽车站、外滩摩配、水果批发市场、地下书城等设施,随之菜园坝地区交通严重堵塞。至2005年,重庆站达鼎盛时期,年运送旅客达近千万人次。随着2006年重庆北站(龙头寺)建成后,菜园坝火车站开始衰落。据最新消息,2019年长途汽车站将分流迁出,启动菜园坝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改造工程,按照新的设计方案,崭新的菜园坝高架火车站将于2022年完工,成为重庆的四大火车站之一,重振菜园坝火车站的雄风。</h1><h3></h3><h3> </h3> <h3>  1989年5月,重庆菜园坝火车站改造工程启动,机关干部、工人、大学生、解放军战士等轮流去参加义务劳动。图为重庆建专的师生在参加义务劳动。</h3> <h3>1992年,修建菜园坝立交桥,解决菜园坝交通经常堵塞的问题。</h3> <h3> 1993年,菜园坝火车站候车大厅和高层酒店、售票大厅已修建起来,立交桥即将竣工;开始修建火车站广场、外滩摩配市场等配套设施。</h3> <h3>上图,1996年春运,兴旺时期的菜园坝火车</h3><h3> 站,人山人海。</h3><h3>下图,2017年3月,重庆北站(龙头寺火车站) 运行后,菜园坝火车站日益衰落,站前广场改成了停车场,火车站等待再次改造升级。</h3> <h3> 重庆皇冠大扶梯,是连接两路口和菜园坝火车站的特色交通。该扶梯1993年2月动工,1996年2月建成营运,全长112米,宽1.3米,提升高度52.7米,坡度30度,每秒运行0.75米,全程运行2分30秒 ,由上、下梯和备用梯共三台扶梯组成。每台最大载客能力为13000人次/小时,是亚洲第二长的一级提升坡地大扶梯。</h3> <h3>上图,2006年8月,修建菜园坝长江大桥时的 施工现场。</h3><h3>下图,2007年2月,菜园坝长江大桥施工现场。</h3> <h3>上图,2016年3月,菜园坝火车站及菜园坝长</h3><h3>江大桥夜景。</h3><h3></h3><h3>下图,2017年3月,等待菜园坝火车站铁路交通枢纽综合改造工程启动时期的场景。</h3> <h1><b>8 . 化龙桥改造工程</b></h1><h1> 重庆市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化龙桥改造工程,由万科(重庆)房地产有限公司和香港瑞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规划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开发项目名称:重庆天地。地理位置在重庆市渝中区西北部,东接华村,西接红岩村,南靠虎头岩,北临嘉陵江。</h1><h1> 该项目2006年动工,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早已初具规模,分别由四个雍江小区组成的居住区、新天地商业区、嘉陵帆影总部区、化龙湖(又名天地湖)休闲区、中小学文化区组长成。“舌尖上的中国文化美食馆”、“重庆欢乐海底世界”、高端影线“百丽宫”电影院等大牌企业2015年就入驻嘉陵中心。现在除总部区的三栋超高层建筑还在施工外,其余绝大部分建筑都已封顶或竣工。重庆天地已经成为国家4A级城市旅游景区,不久轻轨9号线将从嘉陵帆影高楼穿过,并在其裙楼内设化龙桥站,更吸引游客眼球。重庆天地是渝中区大石化新区(大坪、化龙桥、石油路街道2012年8月成立)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来可与解放碑、观音桥商圈媲美。该片区被定位为“集国际交流、时尚消费、现代办公、高端居住于一体的重庆都市新核,渝中发展新级”。</h1><h1> “重庆天地”这个大型建设项目,由中国建筑三局、八局、五局及万泰公司等企业承建,其中458米高的嘉陵帆影地标建筑由中建三局承建。</h1> <h1>2002年4月,在浮图关拍摄的化龙桥地区原貌。</h1> <h1>2007年8月15日,在重庆九坑子拍摄的,化龙桥改造工程初期面貌。</h1> <h1><h3>2007年8月20日,在重庆九坑子拍摄的,化龙桥改造工程初期面貌。</h3></h1> <h3>2007年8月20日,在重庆九坑子拍摄的,化龙桥改造工程初期面貌,镜头前景主要是在修建嘉华大桥的引桥及周边公路。</h3> <h3>2008年7月,重庆九坑子,化龙桥改造工程早期施工场景。</h3> <h3>2010年9月,重庆九坑子,化龙桥改造工程早期施工场景。</h3> <h3><b>上图 </b>: 2007年8月,在嘉陵江北滨路拍摄的,化龙桥改造工程全景。</h3><h3><b>下图 : </b>2011年8月,在嘉陵江北滨路拍摄的,化龙桥改造工程全景。</h3> <h3>2019年6月,在嘉陵江北滨路观看化龙桥改造工程全貌。</h3> <h3>  2011年8月,化龙桥改造工程中期,西部住宅区建设施工场景。</h3> <h3>  2011年8月,重庆九坑子,化龙桥改造工程建设中期施工场景。</h3> <h3>2014年7月,化龙桥改造工程的嘉陵天地、国际商贸区等高层建筑,由中建八局承建。</h3><h1></h1> <h1></h1><h3>2016年6月,在重庆九坑子拍摄的,化龙桥改造工程——重庆天地项目全貌。</h3> <h3>2017年7月,在虎头岩拍摄的,化龙桥改造工程——重庆天地项目全貌。</h3><h1></h1> <h3>2019年6月,重庆天地里新建的红岩小学,家长在校门口等待接孩子。</h3> <h3>2019年6月,化龙桥的街景——重庆天地。</h3> <h3>2019年6月,化龙湖和刚竣工的高层住宅群。</h3> <h3>2019年6月,鸟瞰化龙湖。</h3> <h3> 2019年6月,由中建三局正在修建的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化龙桥站及458米高的嘉陵帆影超高层地标建筑。</h3> <h3>2019年7月,鸟瞰化龙湖和嘉陵帆影总部区及嘉陵江。<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2019年7月6日,在重庆大坪九坑子拍摄,重庆化龙桥改造工程项目——重庆天地新貌。</h3> <h1><b>9. 轨道交通一号线</b></h1><h1> 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是重庆轨道交通第一条地铁线路,于2007年6月18日动工建设。小什字站至沙坪坝站段于2011年7月28日正式开通试运营,沙坪坝站至大学城站段,于2012年12月20日开通试运营,大学城站至尖顶坡站段于2014年12月30日开通试运营,尖顶坡站至璧山站有望2019年12月底通车。</h1><h1> 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朝天门站至璧山站段已开通运营里程38.94千米,全线共设车站25座,其中高架站9座、地下站16座,已开通23座(朝天门站、璧山站未开通)。轻轨1号线朝天门站至烈士墓站前面的红岩广场为地铁,磁器口站至璧山为地上轻轨。据悉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由城铁公司承建。</h1><h1> 实际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修建了,当时由香港国际地铁集团独资建设和经营的朝沙线地下轻轨,承建单位是川煤十处,用传统方法施工,进度缓慢,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修通。幸好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这项工程停工。新世纪重新招标,承建单位采用新方法,才用4年时间(2007--2011)小什字站至沙坪坝站就建成通车。</h1> <h3>1992年,在较场口与小什字之间的防空洞基础上修建地铁,地下施工现场。</h3> <h3>1992--1993年,在较场口与小什字之间的防空洞基础上修建地铁,地下施工现场和当时媒体的报道。</h3> <h3>1993年2月,当时媒体关于修地铁的报道。</h3> <h3>  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小什字站至沙坪坝站段,于2011年7月28日正式开通试运营。</h3> <h3> 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沙坪坝站至大学城站段,于2012年12月20日开通试运营。轻轨在沙坪坝区红岩广场附近从地下转为地上高架运行,图为磁器口高架轻轨站。</h3> <h3>2013年7月,轻轨一号线烈士墓站,地下站台空间景观。</h3> <h3>2011年,轻轨一号线沙坪坝站和列车运行途中的车内场景。</h3> <h1><b>10 . 人民大礼堂及人民广场</b></h1><h1> 重庆人民大礼堂建于1950年,是一座精美的仿古民族建筑群,1953年竣工。初名“中苏大楼”,后改名为“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1955年改为“重庆人民大礼堂”,简称“大礼堂”。大礼堂占地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人民大礼堂是重庆的标志性建筑,现为重庆人大政协开会场所。</h1><h1> 大礼堂前面的人民广场,1995年进行了改造,国旗台下左右两边修建了音乐喷泉,前面的牌坊进行了局部调整。</h1><h3></h3> <h3>1988年的重庆人民大礼堂和人民广场面貌。</h3> <h3>1988年在市财政局楼上拍摄的重庆人民大礼堂夜景。</h3> <h3>  1996年拍摄的大礼堂及广场夜景。改造后的人民广场地面如镜,人民大礼堂的倒影清晰可见,广场边还修建了音乐喷泉,吸引众多市民参观游玩。</h3> <h3>上图,1998年的重庆人民大礼堂及人民广</h3><h3> 场。</h3><h3>下图,2000年,夜晚众多市民聚集在这里唱歌跳舞,观赏大礼堂的美丽夜景,迎接新世纪的到来。</h3> <h3>上图,2006年,重庆人民大礼堂内外装修。</h3><h3>下图,2014年,重庆人民大礼堂与人民广</h3><h3> 场。</h3> <h3>上图,2013年1月,夜晚一群年轻人在人民广场跳舞。</h3><h3>下图,2019年6月,重庆人民大礼堂。</h3> <h1><b>11 . 石板坡的变化</b></h1><h1> 石板坡,位于重庆长江大桥北桥头,东接南纪门、西连两路口、北靠枇把山后街、南临南区路的一片岩坡地带。过去岩坡上修建有不少吊脚楼,现在这一片的岩坡是绿地绿树绿化带。</h1> <h1>2005年3月,石板坡的吊脚楼民居建筑群。</h1> <h1>2012年1月,石板坡春节灯饰。</h1> <h1>2013年1月,石板坡春节灯饰。</h1> <h1>2019年4月,石板坡新貌。</h1> <h3> </h3><h1> <b>未完待续<br></b><b> 宋明琨摄影制作</b></h1><h3><b></b></h3><h1><b> 2019.6.18</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