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两年的中专学习结束了,回想起来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回顾当年的学习与生活,有快乐,有困惑,有思考,有成长。它使我在学习中得到收益,在困难中汲取教训,在思考中得到成长。它在我人生道路中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br><br> <font color="#ed2308"><b>一、入学</b></font><br> 1977年是我人生转折的重要一年,这一年国家在十年动荡后恢复了高考制度,给我们这些插队知青带来了继续学习的希望。当时我报的高考志愿是北京广播学院的编采专业,当时还是很向往当一名记者或是做一些文字类的工作的。但由于我们上学时正值文革时期,学习基础不扎实,又在农村插队两年,学业荒废的差不多了,高考前的复习时间也很少,那时我在生产队当妇女队长,考试复习功课都是偷偷进行的,所以高考考试成绩不理想,差几分没到大学录取分数线,大学没考上,但接到了北京市财贸学校的录取通知书。<br> 接到财贸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时,心情是既喜悦又侥幸,本来我对高考的成绩是一点不报希望了,准备明年再好好准备复考,没想到接到了财贸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当然很高兴!至于学校的名字是财贸学校,我也没有什么概念,财贸学校是学啥的也比较模糊。在经过了一番忙乱之后,告别了平谷英城公社英城大队,收拾行李回城,于1978年4月20日到北京财贸学校报到了。<br> 离开了生活战斗了两年的农村,告别了朝夕相处了两年的知青同伴和贫下中农,来到了陌生的学校心中还是有一丝忐忑和不安。<br> <h3><font color="#010101">(图片来源网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北京市财贸学校位于原宣武区枣林前街68号,学校占地面积16.5亩,建筑面积仅16000平方米,主要由一幢南北向的L型四层教学楼和街对面一幢东西向的四层红砖宿舍楼组成。教学楼和宿舍楼都没有电梯,教学楼是1958年左右建成的老建筑,看上去房屋质量还不错,外观也透出一种难掩过往奢华的气质。宿舍楼就逊色多了,就是很普通的红砖楼,非常简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位于宣武区枣林前街的北京财贸学校的原址(图片来源网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80年我们毕业以后,这里升格为”北京财贸学院”这是经过重装后的原校址(图片来源网络)</font></h3> 四月的北京乍暖还寒,学校的门口彩旗飘荡,黑板上写着“欢迎新生入校”的标语,接待我的是一位瘦瘦的男老师,待人热情,做事爽快,在他的指导下我很快办好了入学手续。当天,在教学楼的四楼第四教室,我初次看到了我班的所有同学。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四楼大教室的卫生,同学们有的擦玻璃,有的扫地,擦椅子。经过大家的努力,大教室被我们打扫的干干净净,明亮整洁。搞完大教室的卫生,我们回到第四教室坐好,我们的班主任站在了讲台前。他,就是刚才在校门口接待我的那个瘦瘦的男老师。现在,他站在讲台上开始做自我介绍:“我叫梅建功,梅花的梅,建功立业的建功,我们这个班是商业企业管理18班,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和同学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和学习”。说着,他拿起粉笔刷刷刷在黑板上写下了“梅建功”三个大字,狂草啊!还真是挺帅的!梅老师做完自我介绍就开始点名了,全班近五十名同学点完名,梅老师又说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后,天色已经渐晚,于是他留下了几个骨干同学,其余的人就都回宿舍了。<br> 回到新的宿舍,看着宿舍中其他的18个陌生的新同学,听着她们说话,我的头脑中想起了刚刚离别的农村,想起了共同劳动的伙伴,想起了许多往事,同时,也想到了现在的处境和未来的前途。入校报道后才知道,我被分在“商业企业管理”班。“商业”?一听“商业”我就从心底里不喜欢,真没想到,竟要干商业了?是要毕业后去站柜台吗?还要当会计?这个我也很反感,因为电影电视里演的会计都是坏人,像催债的穆仁智,贪污公款的马立本,还有好多拿算盘的账房先生,都不是好人,所以对会计也没有好印象。心想当时报志愿时第一是财政,第二是金融,第三是商企,咋就偏偏录取了第三志愿呢?思想斗争很激烈啊! <h3><font color="#010101">(图片来源网络)</font></h3> <b><i><font color="#ed2308">二、入学教育</font></i></b><br> 第二天,是开学典礼和入学教育,首先是蒋校长给我们作了报告,他先讲了财贸学校的校史,发展史以及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等,然后是对各学科和专业进行了介绍。我们都比较关心的是毕业去向,蒋哲夫校长介绍说我们毕业后的去向是八局一行,即:一商局、二商局、一服务局、二服务局、粮食局、外贸局、供销社、财政局和银行。<br> 商企学科主任沈大本老师在介绍专业时着重强调了商企管理的重要性,十年动乱,财贸体制遭到破坏,基层会计人员学历低,基础差,国家需要更多有系统财会知识和理论基础的财会人员,这也是财贸学校办学的宗旨。过去,财贸学校多是办一些在职会计的短训班和速成班,恢复高考后我们是第一批入学的中专生,(也是最后一批中专生,后来学校先升格为财贸学院后又和经济学院合并改为现在的首都经贸大学),我们这批学生学制两年,毕业后是国家干部身份。还讲了如何培养专业学生和课程设置等问题,使我们对所学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我还是觉得不如财政和金融专业好!<br> 会后回到班里,梅老师针对同学们的各种活思想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对我印象最深,教育最大,改变了我那种只考虑个人的前途,并对商业企业存在着种种偏见认识的就是梅老师那几句语重心长的话。这些话改变了我的思维,忽悠了我一生,至今深深存在我记忆中。记得那天梅老师讲起我们所学的专业,讲起一些人对商企专业存在的偏见时说:“同学们,我们在对待专业问题上,也和对待其他触及个人利益的事情一样,一定要先想到祖国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国家的利益,而不能把个人的利益,兴趣放在第一位。只有以国家的利益为圆心,祖国的需要为半径来画圆,这个圆才能无限大!如果总以我为圆心,个人利益为半径,那就只能在个人的小圈子里打转,永远不能跳出这个小圈子。”太能忽悠了,这对当时受文革思想熏陶多年,又积极要求上进的我来说,真的震撼到了我,敲醒了我,是啊,从进校以来,我考虑的似乎都是个人的前途和利益,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转了又转,咋就没有考虑文革后百废待兴,企业会计人才缺乏,国家急需培养商企管理人员呢?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既然组织上已经把我安排在学习商企管理的岗位上,又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就应该无条件的把专业学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才对,想到临别农村时,大队党支部书记同我的谈话,对我的希望,我觉得很惭愧,在这样好的条件下,党和人民又给了我再学习的机会,我怎能以个人利益为重见异思迁呢?应该努力学习才对呀!(看到这千万别笑,我也觉得我有点可笑,但当时确实就是这么想的。现在的孩子都是自己喜欢什么学什么,我们那时是国家需要啥咱学啥。)入学教育结束后,我的思想基本稳定下来了, <font color="#ed2308"><b><i>三、学生生活-专业课</i></b></font><br> 结束了插队生活后,新的学生生活开始了,在那个事事查三代,必须根红苗正的年代,都是推荐上大学,像我这样的要想再上学是绝对没有机会的,感谢邓小平恢复高考,才使我们能够有机会重回校园学习。因此,我是格外珍惜这个学习机会的。虽然能够再学习是我们盼望已久的事,但刚开始上课时,上午坐四节课还真是坐不住,老师讲课也听不进去,特别是那枯燥的政治经济学课,不是走神就是困得要睡觉,过了好一段时间才适应了上课的节奏,听课也专心了。<br> 我最喜欢上的课是语文课,还记得我们上的第一节语文课老师讲的是“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到现在都会背一些里边的名句呢。每次上语文课,老师都会发一些活页文选当教材,里边的文言、古诗和文章都非常好,非常喜欢,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我都用心背下来,从不偷懒。我把每期的活页文选都精心装订起来,弄了一个合订本,是真心的喜欢啊! <h3> 我是会计科代表,所以,不管喜不喜欢,也要把会计学好。现在想起来,我们的会计学习主要是会计基础和实操,每次上课除了讲一些会计理论,就是实际操作了,每堂课的课后作业都是发记账凭证,账页,科目汇总表,自己制凭证,登明细账,科目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甚至装订凭证,会计档案存档都实际操练过。经过大量的实操练习,把我们都培养成了到企业就能上手干活的基层会计人员。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偏弱。后来到企业从事会计工作时,对于日常的会计核算我们财贸学校出来的学生基础扎实上手快,颇受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相比之下,有些大学毕业的学生,他们的会计理论学得很高深,但实际操作起来上手反而没有我们中专生来的快。</h3><h3>在学习的各门专业课中,我最受打击的是珠算课,打起算盘来,手指头总是那么不灵活,最头疼的是珠算通级。第一次珠算测验,共十道题,我错了四道,只得了60分。后来每次珠算通级,通过了的同学都被写在黑板上,看到许多同学都过了一级,我第一次没过,第二次通级又没过,对我打击很大,加上期中考试也考的不够理想,我都难过得掉了眼泪。农村的艰苦劳动都没使我痛苦,反而充满欢乐,而舒适的学习生活却因为学习成绩上不去使我很痛苦。有一段时间我郁郁寡欢,不禁怀念起农村生活,那段时间,我写了“看扎根大地有感”和“秋痕”等文章来宣泄自己的苦闷,现在看就是太要强了。<br> 虽然心里不愉快,但我并没有显露出来,而是更加努力的学习,每天晚饭后都到教室去打珠算,好多同学也和我一样晚饭后都回教室晚自习,有的练算盘,有的做作业,还有的练写大字,看书啥的,每天晚上教室都灯火通明,到九十点左右同学们才陆续回宿舍休息。经过不懈努力我终于在毕业时珠算过了三级,和班里有些同学都通过了四级,五级相比我还是有差距,珠算是我的弱项。记得当时康秀芳是珠算课代表,通过的级数也是最高的,很羡慕她。<br> 学生的本职就是学好专业知识,在这方面,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比如会计课,我都是事前预习,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并且注意拓展商业会计以外的会计知识,每年的期中和期末考试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b></b><i></i><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h3> <h3><font color="#010101">当年的珠算通级证是这样的</font></h3> <font color="#ed2308"><b><i>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i></b></font><br> 除了学习,我们两年的学习生活中,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现在想起,历历在目。<br> 在两个学年中,学校组织了以下活动: <font color="#ed2308"><i>1、乒乓球比赛:</i></font>那是刚开学不久,商企学科组织了乒乓球比赛当时听说别的班都报名参加了,爱管闲事的我还跑到军体委员那非常着急的质问他为啥还不组织咱班参赛?语气肯定也是非常杠的那种,现在想起来肯定是让人家不受用的。没办法,刚从农村回来,说话比较直。后来乒乓球比赛时,我为队员买了冰棍等饮料,给他们助威,虽然我班的比赛成绩不是很好,但我觉得我为班集体出力了。(是不是有点傻😀)。 <font color="#ed2308"><i>2、篮球比赛:</i><font color="#333333">我、王一蓓、曲燕玲我们仨都是插队回来的,王玉玲是四季青乡的回乡青年,又都是大个子,篮球比赛我们就当仁不让了,还有来自怀柔的喻晓芹书记,她身强力壮又是我们班唯一的一个党员,肯定积极带头参加班级的课外活动啊!还有宋晓燕等同学也和我们一起练球,关键时刻还替补上场为比赛出力。我们几个同学每天早上很早起来练球,集体荣誉感爆棚了。比赛时我们在场上一顿横胡虏竖招呼,尤其是书记喻晓芹,像一个横冲直撞的坦克,碾压对方没商量。<br>我们班的马章同学是后转来的,身高1.95米左右,是个高高瘦瘦的男生,回民,未脱稚气的脸上带着一丝呆萌,他应该是体育特长生,个子那么高,肯定是篮球运动高手。那时还没有动画片《灌篮高手》现在看他还有点像灌篮高手中的樱木花道呢。他上课坐在最后一排,体育课时看到他和其他男生在一起时,总有一些鹤立鸡群的感觉,个子真的是太高了。篮球比赛时,他是我们女队的场外指导,给我们讲什么是“二三联防”什么是“人盯人”,运球和投篮时怎么“前面拒虎后面防狼”讲得头头是道,听得我们好似开窍,其实一上场就啥战术全忘了,各自为战招呼吧,管不了那许多了。<br>14班号称是体育班,班里同学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好。在和14班比赛的时候,她们班有个女生也特别壮,经常穿一件海魂衫,我们不知道她叫啥名字,就私底下叫她“大海魂”,“大海魂”比较有“吨位”,跑跳也很灵活,一般不好看的住她,喻晓芹抗冲撞能力强,在场上对“大海魂”实施了人盯人战术,拦、抢、挤、断,有效遏制了“大海魂”。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班在篮球比赛成绩不错,男队、女队双双夺得亚军</font>👍</font>👍 <h3><font color="#010101">那个个子最高的就是马章,是不是很帅!</font></h3> <i><font color="#ed2308">3、拔河比赛:</font></i>拔河比赛可是一场硬仗,我班派出了身强力壮块头足的一干人马上场,比赛开始后,情况很胶着,好不容易拉过来一点,又被对方拉了回去,这拔河也是有技战术的,喊号子指挥的人很关键,是要和对方斗智斗勇的。我们都知道拔河时双方都会喊口令,比如对方喊一二三!在喊三时对方就一起合力往后拉,我们这一方的喊号员要喊一二!在二时加油往后拉,在对方没加力时就先加力往后拉,在对方喊三加力时,我方要拼命压低绳子,给对方增加阻力。经过来来往往的多个回合,由于我班战术对头,力气也占优,最后,我班得了拔河比赛的冠军。拔河比赛结束后我们都累得筋疲力尽的,那酸爽,现在想起来都想笑😄。 <font color="#ed2308"><i>4、排球赛:</i></font>排球赛也很有意思,由于各班的水平都不咋地,基本是一两个回合就得分的那种,我们差,对手比我们更差,就这样,我们女生排球赛也得了亚军,男生就名落孙山了。 <i><font color="#ed2308">5、文艺演出:</font></i>为庆祝全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简称双学会),学校组织了文艺汇演,各班都出节目,我们班出的是《男生小合唱》和舞蹈《双学会亚克西》,我班男生的小合唱唱的是《啊,朋友再见!》好像还有一个《年轻人就是这样相爱》(就是那个河里青蛙从哪里来?甜蜜爱情从哪里来那个)唱得不错,选的歌很有年代感!那时这两首歌很流行。舞蹈《双学会亚克西》就更逗了,赵福保同学穿着花条袍,带着新疆帽,鼻子上夹着八字胡,一边动脖一边摇头,后面还有女生伴舞,气氛活跃,动作滑稽,台下同学都忍俊不住,哈哈大笑!别的班的节目也不错,19班跳的是洗衣舞,这个舞也是文革时常跳的,也是时代气息浓厚的一个节目,所以记住了。其他节目都没啥印象了。 <font color="#ed2308"><i>6、学校运动会和北京市中专运动会:</i></font><br>第二学年的四月份,学校组织了春季运动会,本来运动会我不想报名了,但在团组委李晓亚同学的一再劝说下,也还是因为我的本性吧,终于又报了跳高和400米两项,运气还不错,跳高拿了个第四名,400米跑了第二名,奖品是一条枕巾(严重怀疑掐表错误,我是小组第二,结果总成绩也是第二,会不会搞错?)。由于我在学校运动会上得了名次,结果凡是取得校运会名次前三名的都要求参加北京市中专运动会,老师指定我跑1500米,可是要了我的钦命了,1500米?太长了吧,虽然自己也努力跑了,在预赛中还是跑了个小组倒数第二被淘汰了。1979年10月10日北京市中专运动会正式开幕,我校的入选运动员经过努力拼搏,最后取得了北京市中专运动会的团体总分第四名和男子总分第四名,女子总分第七名的不错的成绩(取前八名)毕竟财贸学校在中专中也算佼佼者啊! <h3>参加北京市中专运动会的运动员合影</h3> <p><font color="#ed2308"><i>7、学习兴趣小组:</i></font></p><p>第二学年(1979年)的第一学期,班里自上而下的布置了成立学习兴趣小组的工作。学习委员韩泽民召集我们各科的课代表开会,要求我们分别成立各门课的学习兴趣小组。开始我并不积极,还有点抵制情绪,主要是怕没人报名,组织不起来。但学委一再要求,上面也催得紧,于是我们就发通知让大家自愿报名,没想到,报名参加会计兴趣小组的人还真不少,全班共有24名同学报了名,大家都愿意学,那就一定要组织好,于是我和教我们会计的李大成老师进行了沟通,李老师看这么多同学参加会计小组也特别高兴,他说应该让大家在现有学习的基础上扩大知识面,除了现在学的增减记账法以外,还要学一些借贷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我也对学习其他记账法很感兴趣。于是会计小组就正式开始活动了。那时我们一周只有两天下午有课,其他时间都是自习,所以组织活动还是有时间的。我们的第一次活动是请李老师来给我们讲了会计小组成立的初衷,研究方向和学习内容,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了活动时间,并按照老师的要求,把24个同学分成了三个小组,两个小组重点学习借贷记账法,一个小组重点学习收付记账法,学会后再互相交流。活动时间定的是隔周一次。<br>第二次活动,我觉得应该巩固和复习一下我们上学期学的会计知识,我们就来了一个抽签测验吧,事先把业务题都写在纸签上,然后每人抽两张编制分录,搞得一点也不死板,通过抽签测验同学们复习了已学的知识,巩固了会计基础。活动结束后,我们把抽签题和同学的答案贴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里,让没有参加会计小组活动的同学也可以得到复习。<br>第三次活动更加有意思,经过我一番策划,又和班长李显章,学习委员韩泽民一起商量,我们决定这次活动在陶然亭公园进行。开始我有一个方案是在公园的游艺场中把事先写好的业务题藏在游艺场里,然后让三组同学分头去找,找到了迅速做好题,编制分录,然后攻上山头,看哪组先找到题,做好题并攻上山头,哪组就算胜利。之后再在山头上玩击鼓传花,鼓声在谁那里停了,谁就抽签答题,答不出来或答错就罚唱歌。我的这个小儿科提议遭到了韩泽民的反对,他说那是小学生玩的,不适合我们,现在想起来确实挺幼稚的哈!后来想来想去,他提议划船,在船上抽题,编分录,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同意。<br>那天是星期日,我最早来到陶然亭公园,先跑去看看租船的人多不多,一看租船的还真没有几个人,游船却很多,我就放心了。初春的天气早上还是有些凉意的,我在公园内又溜达了一会儿,会计小组的同学们都陆续来齐了,我们一共租了五条船,小船在水中徜徉的时候,我们的活动也开始了,只见每条船上除了一个同学划船外,其余的人都都拿着抽到的题目思考着编分录,湖水荡漾,春景怡人,呼吸着阵阵拂面的春风,耳边传来船桨的击水声。那天我们每人做三张增减记账法的分录,两张借贷记账法的分录,不知是大自然的诱惑还是我压抑不住的兴奋,我拿着题纸就是看不进去,也编不出分录来,只得向同船的宣凤兰同学求援,这才做好了题。这时我们这五条船划到了一起,于是几条船上的同学你拉住我的船,我拉住他的船,使五条船连在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湖心岛。我把大家做好的题纸收集起来,第一项活动圆满结束,湖中游开始了。各个小船又重新分手,各自在湖面上尽情的划着,还互相拍着照(可惜我咋没有那次活动的照片呢!),但这时老天不作美,风越刮越大,船越划越费力了,我们只能结束湖中游船活动陆续返回码头。上了岸,风还是那么大,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背风的地方,本来还应该有做错分录的同学罚唱歌的桥段,因为风太大了,只能作罢。最后是发纪念品,我用自己的钱给参加活动的同学买了书签,后面写上会计小组活动留念的字样,发给了每个来参加活动的同学,这次活动就结束了。事后有同学对我说:“咱们这次活动搞得挺好的,就是风太大了!”是捏,要不是那天的风,我们会玩得更尽兴呢!<br>我们会计小组的第四次活动也是在外面搞得,这次不是去公园了,是李老师给我们联系的,去宣武糖业烟酒批发部请那里的会计给我们讲企业固定资产、包装物、家具用具的实际核算过程,因为那时我们正在学习固定资产、包装物、家具用具的核算,结合学习请会计给我们讲了实际做法,然后又带我们去各个仓库参观了一下,使我们对所学的课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感觉还是有收获的。<br>后来临近考试了,我们会计小组就没有再活动过了。</p><p><br></p> <h3> (未完待续)</h3><h3> 1982年初稿,2019.6.11.入美篇</h3> <h3><font color="#001000"></font><br></h3> <h3><font color="#001000"></font><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