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font color="#1564fa"><b>生命的旅程,我们只能相伴一程。对亲人,我想说:你在时,我好好爱你,你走后,我好好生活。我在时,我好好爱你,我走后,你不要伤悲。</b></font></h3> <h3>文字:雅馨<br>图片:雅馨<br><br>6月5号,是母亲八十周岁生日,6月8日,是父亲五周年祭日。外地的姐姐弟弟都赶了回来,兄弟姐妹四人凑够了数。有喜有忧,母亲想念远方的子女,那几天她格外高兴。</h3><h3><br></h3><h3>我平时陪母亲最多,眼看她身体一如不如一日,不知以后还能不能再为她庆生。近20年的帕金森症,她的腿脚越来越酸软无力,扶着助行器在屋内行走都很困难。她行动迟缓、颤抖,脑子基本清醒,但说话常词不达意。<br><br>我工作不用坐班,大量的时间都在家里陪她。我习惯了她慢吞吞的节奏,习惯了跟着她吃简单烂糊的饮食,习惯她每天看那些老掉牙的电视剧,时不时和她讨论一下剧情。</h3><h3><br></h3><h3>出去上课,会把她的事先安排好,下课回家,一开门看见她坐着看电视、吃东西,顿时觉得踏实。那天我对她说:“你看咱俩这样做个伴多好!”她开心地说:“就是呀!”<br></h3> <h3>四个子女,母亲都牵挂,但她与我交心最多,我十几岁起,母亲心里话都对我说,她还喜欢我陪她逛街,她坐车晕车,我就陪她走很远的路,母亲从不担心我的学业。</h3><h3><br></h3><h3>母亲现在也不担心我的家庭,很少像别人那样担忧我后院起火。母亲对我的工作业绩倒是自豪,前几年身体可以时有时到朋友家串门,就喜欢显摆显摆我。但她很少考虑家务事会对我造成影响。<br><br>父亲就不同,我刚结婚时,婆婆总想给我树立丈夫为重的观念,父亲私下对我说,我是个知识分子,不能学习着做个家庭妇女。父亲病重时,我照顾时间最长,他总是愧疚耽误了我太多时间。</h3><h3><br></h3><h3>五年多前,正是我家庭事业最吃力的时候,孩子高中,我同时主持几个科研项目,普通老师做这样的事,全靠单打独斗。立项、结项,开题报告、进展报告、结题报告、项目验收,论文、专利、实验、报销,一切的一切,自己张罗,干活多不说,得硬着头皮和很多人打交道,身心俱疲。<br></h3> <h3>父亲不太懂我干的事,但他很是支持。父亲病后,我减免了工作量,白天专心陪伴他,晚上陪伴孩子。父亲离去已五年,再次到他墓前,我已没有伤悲,若有另一个世界,我想父亲也会安然,他一定希望我每天都开开心心。<br><br>爱人50岁刚过,我之前关心他不够,有朋友好心劝我,平时和他不在一起的时候,多微信聊天、视频,其实我很少那样。我俩都习惯了,周末在一起也很温馨。</h3><h3><br></h3><h3>十几天前,他又一次出差,我第一次有些担心,机票都是我订,他的航班动态时时牵动我心。他似乎也觉得寂寞,这几年外出时,如有时间他都会希望我一同前往,或者前去汇合。<br></h3> <h3>美篇里刚刚认识一位“铃儿”姐姐,那天我的文章上了“爱情”栏目,紧挨她的《信儿随风飘》,点开阅读,被吸引住了,文笔清纯,柔情无限,是写给已故先生的信件。</h3><h3><br></h3><h3>她的美篇都是这样的标题,已经有22篇,我一口气都阅读完了,深受感动,在一篇文章下面留言:“心醉心碎。”言简意赅,触动心灵,她关注了我,经常来看我的文章,说我先生对我的宠爱让她总是想起故去的丈夫。</h3><h3><br></h3><h3>她和我都是多情之人。我看了铃儿姐姐的照片,从年轻到现在,她都像个公主,像《罗马假日》里的那个公主,外表和内心都是那么纯净。我对她说:“夫妻总要分离,有美好的回忆相伴,余生不会孤寂。” <br></h3> <h3>美篇里认识一位达人“玲”,阅读她的文章,才知道漂亮的她有着最大的伤痛,她心爱的儿子因病去世了。看她写给孩子的文章,我的心跟着一起流泪。<br><br>我也留过言,玲也喜欢我,尊称我雅馨姐姐,我不过问探究她的年龄,在我眼里,她是个美丽的女孩,更是坚强深情的母亲。</h3><h3><br></h3><h3>她心里对孩子的思念那么深切,她要替孩子好好看世界,好好爱自己,好好过日子。这样的态度我非常赞赏。<br></h3> <h3>我的同事文是个独生女,一个多月前,父亲也因治不好的病去世,从知道生病到去世时间不长,我想去探望,她都拒绝,我能够理解,我的安慰起不了实质作用,还会让病人和家属有负担。</h3><h3><br></h3><h3>父亲去世她也不告诉同事,只通知了几个真正能帮上忙的朋友,后来听说,他父亲交待,不办丧事,不要墓葬,不穿寿衣,把最喜欢的西服穿上,潇洒离别。<br><br>以我过来人的体会,文的内心肯定很是伤痛,但她会像父亲希望的那样,开心生活。她的伤痛我不敢触及,也知道安慰起不了太大作用,那个过程要自己慢慢化解,不知她能不能理解,我对她的默默关怀。<br></h3> <h3>我特别欣赏她父亲的洒脱,若我到了最后,也希望可以这样安排、自控。我看到文发的朋友圈,近日又出去游玩拍照了,总是第一时间点赞、互动,我喜欢看到她发的笑脸表情。</h3><h3><br></h3><h3>想想父亲走后,我伤痛了很久,其实,对逝去亲人最好的祭奠,就是自己开开心心地活着。<br><br>生命的旅程,我们只能相伴一程。对所有亲人,我想说:你在时,我好好爱你,你走后,我好好生活。我在时,我好好爱你,我走后,你不要伤悲。<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