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h3> <h3>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我校提出了“全学科阅读”的教学理念,从而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语文学科更是将阅读能力和习惯培养作为教学重要目标,我们四年级语文组积极参与,大家集体研读教案,反复打磨课堂,通过精彩纷呈的课堂,带领孩子们踏上了阅读的快车道。</h3> <h3> 全学科阅读的重要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学科学习视野,构建课内外沟通的良好阅读环境。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阅读在其他学科几乎是无声无息的;但在全学科阅读体系中,阅读在其他学科应“无处不在”。</h3><h3> </h3> <h3>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纸质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尝试突破场所、形式、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实现阅读方式的“立体化”。在学生阅读了《鲁滨孙漂流记》之后,指导学生制作读书卡,梳理人物关系、文章脉络,绘制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又向学生推荐《鲁滨孙漂流记》的电影,就其中的一个情节排练课本剧;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战自我;最后,让学生写读书心得。通过这样立体化的阅读方式,使学生深切体会到鲁滨孙身陷绝境时的勇气和毅力。<br></h3><h3><br></h3> <h3> 鲁敏:在当今信息社会,阅读成为个体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和必备的技能。学生随时面临着阅读对象的选择和阅读信息的处理问题,而这一能力也将直接影响个体的终身发展。</h3><h3> 四年级语文组开展全学科阅读活动,以学习者的需要为基础的,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提升小学生素养的目的。
</h3><h3> 四三班积极响应全学科阅读,以《鲁滨逊漂流记》为示范,开展全学科阅读,老师指导学生尝试通过阅读、思考、讨论、探究等途径了解基本内容;理解人物形象,讨论主题思想,激发阅读兴趣。</h3> <h3> 刘慧萍:在这次全学科融合阅读活动中,四二班同学在刘老师的精心组织下,认真阅读原著,热烈讨论鲁滨逊的人物特点,同学们回家查阅资料,了解著名作家对这部书的评价,认真填写阅读学习单。在学校上好阅读赏析课、读后感习作课,当堂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鲁滨逊的人物品质,认识了热爱劳动、敢于实践、勇敢坚韧的意义。</h3><h3> 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大家增长知识,增添了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要以实际行动去实现做新时代好少年的美好愿望!</h3> <h3> 于婧:本学期,我们四年级全体师生参与了“主题式跨学科融合阅读”活动。为了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四年级语文组集思广益,制订了严密的阅读计划,并且认真落实每一个环节。</h3><h3> 首先,利用午间阅读时光,我带领学生一起认真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每天的阅读结束后,我都会让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抒发自己的感受。</h3><h3> 整本书的阅读结束后,我们认真设计并填写了阅读学习单,帮助学生再次重温笛福笔下的主人公鲁滨逊的荒岛求生之旅。</h3><h3> 阅读之余,我将读写结合,认真编写了《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的教学设计,指导学生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方法,从鲁滨逊的艰辛经历中体会并学习他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h3><h3> 课堂中,孩子们聆听,讲述,分享心得和感受,展示习作,评选佳作和“写作能手”,尽情释放阅读的激情和写作的魅力,在学习中树立自信,寻找人生的航向,努力做一个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勇敢者!</h3> <h3> 胡文君:读书节时我班举行了《鲁滨逊漂流记》剧本演绎活动。</h3><h3> 这次活动,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很高,他们也给大家带来了非常有特色的演出。</h3><h3> 孩子们根据原著自己进行了改编,他们的演出虽然简短,但非常精悍!同学们评价,他们展现的都是精髓。他们的表演自始至终虽然台词不多,但是却把人物演活了,让观众身临其境。</h3><h3> 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的读书交流,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共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h3> <h3> 杨春霞:本剧是鲁滨孙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h3><h3> 选编本剧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外国名著的内容,了解人物遇到的困难及战胜困难的办法,关注人物的命运,体会人物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h3> <h3> 王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好的实践活动,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茁壮成长。所以本次全学科阅读《鲁滨孙漂流记》之语文科目,我们四年级6班同学选择以课本剧的形式呈现。“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学生在对《鲁滨孙漂流记》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编演课本剧的过程实则是学生独特体会的一个再现的过程。学生在王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不背离原作品的主题思想的前提下,进行大胆想象、创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特别是进入表演阶段,孩子们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结合剧本,他们的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本次《鲁滨孙漂流记》课本剧表演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成了语文教学的理想目标。</h3> <h3> 薛芹:四九班同学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制作了精美的思维导图,瞧,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在孩子们神奇的画笔中呈现出来,书中的人物形象顿时一目了然,学生也在画中学,学中玩,玩中读,读中悟,达到了学科之间方法的融会贯通。</h3> <h3> 乔梅芳:读经典,品文学,悟人生,在读完《鲁滨逊漂流记》之后,孩子们用自己的智慧,将放射性思维和开拓性笔记有技巧的结合在一起,将书中故事情节以一张张精美的思维导图清晰地呈现出来。</h3> <h3> 回看我们的阅读教学,我们有多学科的教师参与,有语文老师在孜孜不倦的引领着学生在读书,而这样的阅读,相信学生的收获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如何结合学校的实际,走出具有学校特色的阅读活动,将是我们在今后工作的重要思考。全学科阅读,需要的是全员的行动,全体师生的参与,相信只要我们有行动了,那么,我们就一定会有收获的。</h3> <h3> 腹有诗书气自华。随着学校“全科阅读”实验的深入开展,在“全科阅读”教学实践的引领下,孩子们今天读过的书定会潜在他们的气质里,潜在他们的谈吐里,潜在他们的生活和文字里。 相信借着书的翅膀,孩子们在实验小学这片广阔的天空,会飞得更高更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