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b04fbb"> 在四年级课程即将结束之际,为了更好地提高我们新教师的课堂授课水平,让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得以落实,我们组织了数学学科“同课异构”活动,本年级组两位数学老师通过选课、研课、讲课,生动地为学生打造了一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课。</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在确定了课题之后,我们共同研讨此节课程的主要讲解方向。根据教参,在渗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深入挖掘教学重难点,在学生学习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并给出对比,把知识整合,用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讲解。</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 课的开始为我们呈现了新的知识,姚瑶老师从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引领学生复习回顾,引入本节学习的新内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font></h3> <h3> 类比公因数,依然引导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画几个小长方形可以拼出大正方形?同学们积极参与,组长记录所画正方形的边长。</h3> <h3> 课件上为我们直观地呈现了用小长方形拼大正方形的过程,由于板面有限,只给了3种可能的情况,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h3> <h3><font color="#ff8a00"> 【课前小游戏】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初晓萌老师带领学生用“报数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复习了2和3的倍数特征,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知识。</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 教师通过讲解与示范,给学生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同时给学生一定的动手操作时间,锻炼学生的能力。</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 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准备了小纸片,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拼一拼,拼出边长不同的正方形,并从中找出最小的正方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能更好地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