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上一次去桂林,是2003年,那时,父母退休不久,身手敏捷,以照顾6岁的侄女和正处孕期的我为重任。但是,时值非典,旅游业全面封杀,星级酒店停止营业,所有熔洞全部关闭。街上行人稀少。所幸当时,象山景区免费开放,刘三姐大观园、阳朔尚开门迎客,住了三天,实在无处可去,只好打道回府。此次,儿子已15岁,长成翩翩少年;父母虽耄耋之年,状态尚佳,又逢端午节长假,去桂林续缘的念头便即产生。</h3> <h3>“桂林山水甲天下”出自南宋桂林知府王正功之诗,诗作原文:</h3><h3>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劲敌,万里鹍鹏竚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h3><h3>王正功是浙江宁波人,为官清廉。他的一句诗,名传天下,为一个城市做了千百年的广告。此事也说明,一个城市如果遇上一个才华横溢的管理者,世世代代的老百姓都能跟着受益。“腹有诗书”已不仅仅是“气自华”,还能拉动一方经济,致富黎民,可见,为政于民,有诗意,有灵魂,百姓才会有远方。</h3> <h3>穿山是桂林的名山之一,自古以来,久负盛名。其主峰有一穿洞,空明正圆,好似一轮明月高挂,人称 “月岩”;由于它南北穿透,故又名“穿岩”,穿山也因此而得名。<br></h3> <h3>穿山有大小30多个岩洞,其中最美的要数1979年发现的穿山岩。它是桂林市继七星岩,芦笛岩之后的又一大型风景溶洞。岩洞总长517米,游程248米,常温保持在摄氏22℃左右,冬暧夏凉。洞内精美的石钟乳、石笋、石幔、石盾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特别是那晶莹透亮的鹅管、卷曲的石枝、雪白透明的水晶石、石头开花长毛,形成了穿山岩独有的四大特色,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因此,穿山岩被人们誉为“世界罕见神奇的水晶宝洞”。遗憾的是,又赶上了端午涨水,熔洞关闭,只有期待下次再来了。<br></h3> <h3>古塔--寿佛塔,2008年荣获第十届大世界吉尼斯最佳项目奖。获得“坐落在最小面积石山顶上的古塔”称号。寿佛塔山顶面积仅有61平方米, 却修建了这座高13.3米的七级六角形砖塔,令人称奇。<br></h3> <h3>公园里被洪水冲断的桥</h3> <h3>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穿山公园内的“岁寒三友”分别以田汉、欧阳予倩、徐悲鸿三位著名学者来表达如同“岁寒三友”般的精神和气节。刚退下的洪水,让三位学者雕塑满身泥泞!<br></h3> <h3>穿山岩酒窖,全面展示了桂林的地方名酒</h3> <h3>靖江王城始建于1372年,规模宏大,门深城坚,布局严谨,气势森然。殿堂巍峨,亭阁轩昂,水光山色,恍如仙宫,比北京故宫早建34年,它还是南京故宫的精华缩影。明朝共有12代14位靖江王居住于此,历时280年。如今不仅可领略到昔日王城的威严肃穆,而且还可亲手抚摸600年城墙的沧桑历史,清朝唯一的汉人格格孔四贞(即“还珠格格”)的家,就在这昔日王府的深宫禁地之内。<br></h3> <h3>从秦始皇北筑长城,南修灵渠开始,便有了桂林。到唐朝时期,李靖在独秀峰下构筑子城,千余年来独秀峰和王城一直是政府和学府所在地,从来没有真正向市民和游客开放过,所以过去到桂林的游客,基本上无缘登独秀峰、游王城。<br></h3> <h3>福泉井</h3> <h3>国家非遗王府秘拓,是在古老的拓片技法上,得以发展的一种特殊技艺,从工具制作、选材用料、颜料的调剂、色彩的运用、上纸上色的方法,都形成了一整套独特技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由于其产生渊源与桂林靖江王府息息相关,故称为桂林靖江王府秘拓。<br></h3> <h3>名人名家在独秀峰留下的“福”“寿”墨宝,均被刻在独秀峰的摩崖上</h3> <h3>在王府体验拓片</h3> <h3>王府里的“夫妻树”,我倒觉得应该叫“爱情树”。父母已金婚,宛如神仙眷侣。</h3> <h3>特别为他们拍摄一组貌似婚纱照</h3> <h3>“王道”,哈哈哈!</h3> <h3>独秀峰</h3> <h3>最有“福”!“仰止”亭!</h3> <h3>中山纪念碑,孙中山曾在此设立北伐大本营。1925年9月,为庆祝广东国民革命政府成立,以及广西统一,当时在广西的著名国民党人 白崇禧、刘维章等人立碑纪念。纪念碑为三面,分别书写“中山不死”,“总理遗训”、“主义常青”,碑座为五角形、五台阶,代表五权宪法,周围十八根石柱铁链相连,代表当时独立的十八个省份。<br></h3> <h3>七星公园,骆驼峰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演讲处。</h3> <h3>古代石刻,静观时代变迁</h3> <h3>攀岩和戏猴,少年的兴奋点</h3> <h3>“桂林山水甲天下,芦笛美景堪最佳。”芦笛岩是桂林山水一颗璀璨的明珠,景致高度集中、景物极尽造化。在这个奇妙的岩洞中,琳琅满目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拟人状物,惟妙惟肖,构成了三十多处景观,有“红罗宝帐”、“高峡飞瀑”、“盘龙宝塔”、“原始森林”、“帘外云山”、“水晶宫”等,可谓移步成景,步移景换。整个岩洞犹如一座用宝石、珊瑚、翡翠雕砌而成的宏伟、壮丽的地下宫殿。这些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是由于地下水的作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再经过上百万年的沉淀堆积结晶而形成的,所有的景观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没有一点人工修饰,因此,芦笛岩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芦笛岩不仅拥有秀丽的景色,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岩洞内共发现古代壁书一百七十则,不少是文人、僧侣和游览者的题名、题诗,作者来自全国各地,题材以游览记事为主。芦笛岩每年接待游客量居世界岩溶景区之首,开放以来已接待过四千多万游客,有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首脑及政要参观过芦笛岩,其中有邓小平、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吴邦国、罗干等领导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卡特、德国前总统理查德·冯·魏茨泽克、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奥地利联邦议会仪长哈塞尔巴赫博士等180多位外国首脑及政要,他们在参观后被这人间奇景所倾倒,都对景区高度赞誉,由此芦笛岩也被称为“国宾洞”。尼克松夫人称赞岩洞“奇特壮观,就像宫殿一样”。奥地利联邦议会议长哈塞尔巴赫博士夫人在给芦笛岩的留言中写道:“这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非常感谢这令人难忘的经历”。
<br></h3> <h3>两江四湖夜景:日月塔</h3> <h3>玻璃桥</h3> <h3>鸟瞰桂林</h3> <h3>桂林会展中心</h3> <h3>对于吃货来说,必不可少的一道桂林美食:啤酒鱼!</h3> <h3>“陈老总”说的好: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