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帝都,城墙,蓝天,这是出站后脑海中最先涌现出来的词汇。</h3> <h3>配上这般慈祥的笑容,疲倦和炎热也会烟消云散,只觉这般祥和宁静。</h3> <h3>在等待的过程中,迎面迎来一波波的同伴们,只想尽可能多的用手机记录这份不多得的集体出行记忆,抓拍住我能抓住的点滴美好。</h3> <h3>或是霸气,或是从容,亦或是慵懒闲散,这般以旁人姿态欣赏着伙伴们的一姿一态,是种趣味般的享受。</h3> <h3>伴着昏睡与迷茫,坐了大约四十多分钟的大巴车才到七天连锁酒店,在这个过程中去发现北京这个城市的与众不同,去感受北京这个城市带给我的不同体悟。</h3><h3>这是北京教育学院院服(・ิϖ・ิ)っ收藏*</h3> <h3>在酒店简单休整后,11:20我们准时坐车出发去北京教育学院食堂就餐(有免费餐券),开吃来帝都的第一餐。</h3><h3>圆桌型的百人大讲堂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下午2点左右我们在这里举办了开班典礼。</h3> <h3>主持人是个江西老乡,她对文学的信手拈来,博学多识的气质让我十分钦佩。让我如醍醐灌顶般回想起之前收藏的汪曾祺老先生所说的一段话:</h3><h3>如果平日留心,积学有素,</h3><h3>就会如有源之水,触处成文。</h3><h3>否则就会下笔枯窘,想要用一个词句,</h3><h3>一时却找它不出。</h3><h3>语言是要磨练,要学的。</h3><h3><br></h3><h3>是啊,这正是我最无力和不甘心的地方,亦是我最想提升的地方。终身学习是我想一直坚持下午的信念。我希望未来的我能像她们那样,娓娓道来,用词精湛,用语出彩,令人敬佩。</h3> <h3>罗霞老师是位学者型气质的老师,她用自己的调研经验和真实案例为我们讲述关于高考改革情况以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h3><h3>没有通篇空洞的理论,有的只是真实与专业。</h3> <h3>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是教好“学生”还是教“好学生”?</h3><h3>“身教”如何体现?</h3><h3>老师如何教好自己的小孩?如何做好角色转换?</h3><h3>创新与批判思维≠做题的机器</h3><h3>点石成金?no no no,应是“发现”的功能</h3><h3>……</h3><h3>因遇见,有所学,有所变,有所进。</h3> <h3>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h3><h3>这场初次见面,幸福惊喜,余下定会完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