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五月五,端午节。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在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到来之际,我校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b></h1><h3> </h3><h3> </h3> <h1><b> 六七中队在国旗下的演讲中提到: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b></h1><h3> </h3><h3> </h3> <h1><b> 各中队在班队会上,交流了搜集到的有关端午节的名称、由来、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等等。还开展了端午节故事演讲和“端午诗词佳句知多少”竞赛。</b></h1><h3> </h3> <h1><b> 课堂上,老师们教孩子们自己动手缠五彩粽子。</b></h1> <h1><b>利用小长假,帮妈妈贴上辟邪用的“符”,插上艾草。</b></h1> <h1><b>一起包粽子,感受动手的乐趣!</b></h1> <h1><b> 根据上级安排,学校组织全校师生收看了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联合制作了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节目ー一《非遗公开课》,并要求每名学生写出一篇观后感。</b></h1> <h1><b>精美的手抄报</b></h1> <h1><b> 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b></h1><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