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从开学到现在,我们篆字课一直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孩子们慢慢了解什么是象形字、形声字,偏旁与字的关系,了解了汉字无论在书写和发音上,都蕴藏着上古时代圣贤的智慧。而篆字课也成了孩子们特别喜欢的课程,每一次上课时孩子们都忍不住鼓掌👏</b></h1> <h1><b> 上一周,我们开始学习“火”字。首先,让孩子们认真观察“火”字的演变过程,孩子们边观察边讨论“火”字的各种字体像什么!</b></h1> <h1><b> 紧接着,我们追本溯源,一起了解“火”是怎么来的——钻木取火</b></h1> <h1><b> “钻木取火”的现场版上演啦✌✌✌</b><b>买教授认真给孩子们讲解工具的使用方法,看,大家听得多认真😋</b></h1> <h1><b> 通过几位老师共同努力,钻木取火终于成功啦✌</b></h1> <h1><b> 了解了火的起源,但是我们课程并没有结束,孩子们又开始讨论了在没有火🔥之前,人怎么生存呢?孩子就是这样,永远充满探索精神😋</b></h1> <h1><b> 于是,临时加了一节课,一起学习《甲骨文字研究》,来了解上古时期没有火人的生存方式:弱者摘实、捍者逐猎➡竿钩丝纶以渔之🐠➡制网罟、设陷阱、铸利器</b></h1> <h1><b> 了解这些,孩子们又感慨到:古人吃到熟食都这么的不容易啊,我们更要爱惜粮食啊🍚</b></h1> <h1><b> 了解了火🔥的意义,那么火在字中如何体现呢?有以上三种形式。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们触类旁通,理解字义。</b></h1> <h1><b>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们对于字的感受性已经越来越强。一次,我们在课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换偏旁,大家兴致很高,没想到孩子们做得这么好,还能组词👍</b></h1> <h1><b> 慢慢地,我又开始了新的尝试,让他们读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有好几名同学都能读下来,不认识的字也能拼读拼音。</b></h1> <h1><b> 在生活中,也时时进行机会教育。一天,我带着嘉孚在校门口等他的家长,他爸爸来了以后,看到花盆里有棵马齿苋,说:“嘉孚,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马齿苋,因为他的叶子长的像马的牙齿……”嘉孚好像明白得点了点头,马上又问“是哪个xiàn呀?”我说“嘉孚,你先观察,再想一想,这是个什么?是动物还是植物?”嘉孚说“是植物”,我说“是植物,再具体点就是一棵草,那这个苋字应该有个什么偏旁?”嘉孚马上说“我知道了,有个草字头!”“对,你真棒👍苋是一个草字头加看见的‘见’,它是个什么字呢?”嘉孚马上大声说“形声字”……</b></h1><h3><b></b></h3><h1><b> 当时,我的内心有种无法言喻的欣慰,大班的学生对于汉字能有这样的理解,假以时日,我相信对他未来的学习一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