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 谈健康自我管理(夏季篇)

动静相宜

<h3>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h3><h3>【原文】: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h3><h3>【译注】夏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繁盛壮美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之气已经完全交会,万物开始开花结实。人应当晚睡早起,不要对天长炎热感到厌倦,要使情绪平和不躁,使气色焕发光彩,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得到宣散,就像把愉快的心情表现在外一样。这乃是顺应夏气、保护身体机能旺盛滋长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心气,到了秋天又会由生疟疾。究其原因,则是由于身体在夏天未能得到充分长养、以致供给秋天的收敛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到了冬天,还会再导致别的疾病发生。</h3> <h3>【夏季自我保健】夏季开始于立夏、结束于立秋,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夏季特点就是“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立夏到夏至(农历四、五两个月)白昼渐渐变长、夜间变短,气温开始变热,万物生长逐渐茂盛;第二阶段从小暑到立秋(农历六月)气温进一步升高,昼夜温差变小,降雨增多,天气酷热而蒸闷,容易引起多种疾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自我保健:</h3><h3> 一、调整 “心态”:夏季之时,养心(心情)为上,养心为先。要注意调整情绪,保持精神愉快,莫因事繁而生急躁、恼怒之情,不要发怒。而应使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向外,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浓厚的兴趣,应有广泛的爱好如游泳、旅游、登山、避暑、看书、听曲、在绿荫环境中散步、消夏避暑等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的活动。</h3><h3> 二、清淡“饮食”:夏天天气炎热,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的东西,多食小米、玉米、鱼类、洋葱、、土豆、冬瓜、新鲜蔬菜水果(西瓜、黄瓜)、苦瓜、生姜和豆类食品如绿豆、赤小豆、扁豆、豆腐等,少吃寒凉、热性食物(羊肉、狗肉);忌大量饮用冰镇饮料,或吃生冷食物,会给胃肠黏膜带来极大的刺激,引起局部血管骤然收缩,导致消化道缺血、缺氧,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夏日应特别注意补充体内水分,最佳饮品是凉白开,平时可以大口喝,但长时间缺水或运动后反而要慢慢饮用,以免给心脏造成负担。此外,夏天是细菌、霉菌大量滋生的旺盛时期,食物、餐具极易受污染,所以在饮食方面必须要留心消毒,生熟分开、外购食物须加热后食用,注意食品卫生。</h3><h3> 三、规律 “起居”:应晚卧(稍晚一点睡觉以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起(早一点起床),起床以后,适当活动,使体内的阳气如同夏日之物向外宣通发泄;午间稍息,有利于保养元气消除疲劳、振作精神;防晒(减少室外体力活动)防蚊虫叮咬,室内空调温度控制在26~28度,如室内、室外温差过大,容易引发“空调病”。注意改善居室环境,做到清洁、通风。</h3><h3> 四、适量 “运动”:应温和运动、少许出汗,以在早、晚时间快走为宜,早晨曙光初照,空气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园林中散步锻炼,吐故纳新,傍晚漫步于江河湖畔,神情平静,解尽心头烦闷;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而大汗淋漓,减少过于紧张的脑力活动,以免劳神伤气。</h3><h3> 五、注意“防病”:夏季是一年阳气最盛、万物生长发育茂盛的季节,要使人体保持阴阳之气的平衡,必须在夏季保养阳气,为冬季的阳气不足作好准备,否则,伏天多病,在冬季会引起病变。</h3><h3> 夏季防病的要点:1、防上火;2、防酷热(中暑、热感冒);3、防腹泻;4、防“现代病”(冰箱病、空调病、风扇病)、5、防皮肤病、6、防虫兽毒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