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恰逢端午节</h3> <h3>春末夏初,令人迷恋的季节。北方的杨柳,各自彰显着自己的挺拔和婀娜。</h3><h3>我从澳洲远道而来,探望年迈的老母亲,却和儿时的玩儿伴、中学的同学相聚在了端午。</h3> <h3>无论相隔多远,无论多久未见,相互之间儿时叫过的名儿,一声品,一声允,便在一瞬间把空间和时间缩小缩短了。</h3> <h3>童年的记忆,遥远又清晰。一起回忆往事,温馨又惬意,互相补充着那些零碎的过往。儿时的扑克牌是买一大张回家,然后一张张剪下来的。玩儿时,出牌后不许反悔是规则,一方反悔拾起牌想调换时,另一方阻止,便把好好的一张牌扯成了两半儿,那叫做“落地沾一块”。村西枣树林的快乐是一定要回忆的,风雨后,树下满地的大枣,半红半白,有的还长裂了缝儿,提着篮子边捡边吃,脆甜的不能停嘴儿。老师学生的游戏都记忆犹新,替换着角色扮演,一会儿你当老师,一会儿她当学生。过家家的游戏也一样,父母和孩子也要替换着当。一起去地里拔猪草,一定是不会忘记的,渴了饿了,偷摘生产队菜地里的西红柿和茄子,说起来是那么的甜蜜。最自豪的当属早晨去生产队的菜地里领菜。那时,三个老头儿就能把生产队的菜地打理得井井有条,其中一个是允的爷爷。清早,生产队房顶上的钟声一响,每家每户就会派人去地里寻找属于自己家的菜。勤劳的三位老人已经把刚摘的菜,按人口排成了一行行。我家六口人,便取六人的那一行,大家都不会拿错。那时,还没有发明化肥,都是用各家猪圈里的肥。记忆犹新的是,每每把小葱抱回家,便立刻洗干净,就着玉米面饼子和玉米面粥吃。</h3><h3>点点滴滴,零零星星,话长到了深夜,意犹未尽。</h3><h3>儿时的记忆和味道,久远了!</h3> <h3>回忆小学中学时期时,旁听的允的儿子感触地说道,励志啊。早自习,晚自习,是提着煤油灯上的。那时上学,无论远近,定是只靠两条腿走路。平日吃的大多是玉米面饼子和咸菜。为准备高考,我俩春节期间,即便是大年初一,都是在一起复习功课。</h3><h3>当然,说起考中后,入学前,邻里请去吃饭也颇为自豪。</h3> <h3>如今,都已年过半百,到了退休的年龄。论贡献,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家庭,都尽力了,并问心无愧。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生活并享受生活。</h3><h3>允的生活情趣更加广泛些,每一样都做得像模像样。亲手做了美味可口的早餐,一起享用后,便手把手教我化妆。不一会儿,就大变俩美人。哈哈!</h3><h3>允的审美也很有高度,在她的衣柜里为我选好服装后,随即拍照,室内室外,选景别致,技术娴熟,令人佩服。</h3><h3>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我俩玩儿得不亦乐乎!</h3><h3>约好再聚。</h3> <h3>人生的过程,远重于人生的目的。毋需深究,只随手捡拾生活中的那些美丽,令心中充满斑斓,足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