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之漫游

可可爷爷

<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利用去福建邵武市看望叔叔的机会,在邵武、福州、泉州、厦门玩耍了几天。其中,游览了邵武的和平古镇、福州的三坊七巷、厦门的鼓浪屿;走访了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参观了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等。</p> <p class="ql-block">和平古镇位于邵武市南部,距市区大约40公里,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的古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和平古镇旧称“禾坪”,取地势平坦和盛产稻谷之意。</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和平古镇是闽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是中原文化进入闽的纽带与桥梁。至今,古镇内还保存着闽北最早的“和平书院”,以及李、黄、廖三姓氏的“大夫第”等上百幢明清古民居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贯穿古镇南北的旧市街,被誉为“福建第一街”。</p> <p class="ql-block">和平书院为五代后唐工部侍郎黄峭(871—953)弃官归隐时创建,是闽北历史上创办最早的书院。</p><p class="ql-block">自宋以来,和平书院逐渐变为一所地方性学校,不再只是黄姓的家族学堂。据和平镇其他各姓氏族谱记载,他们也都有捐钱、捐粮、捐田资助和平书院,并将子弟送书院就读。</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和平书院成为“和平小学”的校址,“文革”后和平小学迁建新校舍于镇的北门外圩头坪。</p><p class="ql-block">和平书院创办后1000余年,不但开了宗族办学的先河,更是造福桑梓,为和平历史上教育发达、文风炽盛作出重大贡献。和平地区乃至全邵武历史上俊贤辈出、英才荟萃,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仰藉于和平书院。</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和平古镇人才辈出,曾出过两名宰相、六名尚书、137名进士;又有“中国进士之乡”的美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和平书院吸引了一大批历史上著名人物到书院讲学。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朱熹、程门立雪的杨时都曾到此讲学布道。</p><p class="ql-block">和平书院东面门上的“和平书院”四字就是朱熹题写的。</p> <h3>我们游古镇的那天是周一,游客比较少。走在幽静的古街,仿佛置身于世外。</h3> <p class="ql-block">游和平古镇,兴致盎然,意犹未尽。夫人特做诗一首:</p><p class="ql-block">青苔,石板、径狭,高墙、老砖、新家。千年入闽间道,禾坪(和平)祈福天下!— 《游和平古镇》</p> <p class="ql-block">5月14日,我们从武夷山市来到福州。</p><p class="ql-block">我去福州大学,到校园里寻找名人塑像。</p> <p class="ql-block">福州大学进大门右侧有一组群雕,反映的是福州大学的三种精神。即:</p><p class="ql-block">以张孤梅为代表的老一辈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院士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p><p class="ql-block">下面的照片依次为:张孤梅、卢嘉锡、魏可镁、鲁迅、严复、李冰父子、卢嘉锡。</p> <h3>李冰父子塑像位于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实验馆附近。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其塑像由福州大学四川校友会捐赠。</h3> <h3>卢嘉锡塑像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心</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月15日,到福州市的三坊七巷游览。</p><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的知名度很高。以南后街为轴线,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p><p class="ql-block">有人说:“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从这里确实走出了众多历史人物,所以三坊七巷里名人故居也就比较多。</p><p class="ql-block">选了其中的几张。</p> <p class="ql-block">这个福州历史影像展览馆的所在地,历史上是曾任湖广总督的郭柏荫故居,其后代尽是学霸,其中有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的郭化若,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著有《孙子译注》,是一位儒将。</p> <h3>福建民俗博物馆建在二梅书屋,这里曾是清代凤池书院山长林星章的旧居。</h3> <h3>这件清光绪漆金人物果盒,呈八面宫灯造型,镂雕了一百多个三国人物,是一件民俗文物精品。</h3> <h3>这里是严复叶落归根的地方。</h3> <h3>林觉民牺牲后,其父为避祸搬到乡下。谢銮恩买下了这所房子,此人是冰心(谢婉莹)的爷爷。冰心曾在此住过三年。所以大门挂了两个牌子。</h3> <p class="ql-block">5月176日,我们去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参观。</p><p class="ql-block">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虽是福州市马尾区的一座区属博物馆,但却是我国唯一一家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有大量文物、图片和模型,由概览、 教育、 工业以及海军根基等内容组成。</p> <p class="ql-block">5月17日,我们离开福州来到泉州。</p><p class="ql-block">先到泉州五中看看。这是一所百年名校,郭光灿老师就毕业于此校。</p> <p class="ql-block">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大陆陆地距离台湾最近的区域。</p><p class="ql-block">在这座城市的众多博物馆中,有两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国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人的大厅里正在有一些非遗文化展览宣传。其中黄紫燕女士是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的传承人。她们的作品十非常精细,人物表情十分传神。</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句话是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说的,正是他的号召,使得当时的穆斯林远渡重洋到中国来传教、求知与经商。</p> <p class="ql-block">这位小学生是泉州导游志愿者,他非常在意像我们这样的外地人对泉州的印象。可以做泉州旅游形象大使。</p> <p class="ql-block">这座闽台缘博物馆(China Museum for Fujian-Taiwan Kinship)建于2006年5月,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闽台缘博物馆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是中宣部直接授予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团中央授予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同时也是研究大陆与台湾关系史特别是闽台关系史的重要学术机构。</p> <p class="ql-block">泉州博物馆与闽台缘博物馆相邻。</p><p class="ql-block">这是泉州博物馆一楼大厅的一幅18米高、9米宽的壁画,题为“同文、同种、同根生”,画面由一棵大榕树以及树根构成,寓意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根同源。由旅美华人艺术家蔡国强用火药在特制的麻宣纸上爆破,炙烧绘成画的。</p><p class="ql-block"><br></p> <h3>这是泉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h3><h3>明代瓷塑大师何朝宗的作品。</h3> <p class="ql-block">5月19日,我们从泉州来到厦门,住进厦门大学。</p><p class="ql-block">厦门大学是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p><p class="ql-block">校园内塑像依次为:</p><p class="ql-block">陈嘉庚、林文庆、萨本栋、王亚南、卢嘉锡、鲁迅、谢希德、莱蒙托夫。</p><p class="ql-block">林文庆、萨本栋、王亚南分别在1921~1937,1937~1945,1950~1969期间担任厦门大学校长。卢嘉锡毕业于厦门大学,并曾在厦门大学任教。鲁迅曾在厦门大学任教。谢希德毕业于厦门大学。</p><p class="ql-block">莱蒙托夫铜像是莫斯科国立大学赠送的。</p> <p class="ql-block">5月21日,我们乘船由厦门到鼓浪屿。住进画廊酒店,这是一家文化气息浓厚的民宿。</p> <p class="ql-block">在民宿休息了一会,就开始在岛上游览。</p><p class="ql-block">风琴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位于鼓浪屿西北部的八卦楼。馆内收藏有多种款式的风琴。</p><p class="ql-block"><br></p> <h3>这架琴于19世纪中后期在法国巴黎制造,是法国最著名的簧片风琴制造商“亚历山大”的杰作。它的外型酷似梳妆台,上面镶嵌着镜子,下部则是两开门的柜子,打开柜子,风琴的键盘、音栓和踏板就呈现在眼前。</h3> <h3>林巧稚纪念馆正在装修,未能进去参观。</h3> <h3>见过两次马老先生。第一次是在1965年下半年,他到人大附中做报告,留下深刻印象。第二次是在1966年上半年,我们结伴去看高校运动会。一位撑杆跳运动员起跳时突然杆断了,我们正在旁边,好在没有发生事故。马老先生来了,他是裁判长。这时,维持秩序的把我们赶远。马老先生具体说了些什么,无法听见。</h3> <h3>介绍说这里是林语堂故居,我去台湾曾专门到阳明山林语堂故居参观,所以特意来这里看看。看后方知,其实是廖家别墅,是即其夫人廖翠凤的家。1919年,林语堂与廖翠凤举行了婚礼。</h3> <p class="ql-block">5月22日,从鼓浪屿转到集美,住进集美大学里的亚朵酒店。</p><p class="ql-block">从新校区南大门坐电瓶车到月明楼转了一圈,新校区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我们对老校区更感兴趣,5月23日,到集美学村。</p> <h3>集美大学“校主”陈嘉庚故居</h3> <h3>集美中学道南楼,老建筑。</h3><h3>中学校园没进去,请里面的学生帮忙拍了一张。</h3> <h3>南薰楼,也是老建筑。</h3> <h3>据说,南薰楼是嘉庚建筑风格的最高表现。</h3> <h3>陈嘉庚纪念馆</h3> <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厦门大学内迁到福建长汀。,</p><p class="ql-block">陈嘉庚与厦门大学时任校长萨本栋在长汀合影。</p> <h3>最后一站:集美大学航海学院</h3> <h3>允恭楼,也是老建筑。</h3> <h3>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的好几任船长都毕业于集大。</h3> <h3>这块南极石是由中国第十九次南极考察队于2003年采自中国南极中山站卡斯曼丘陵。</h3> <h3>学生穿着航海学院的校服,格外精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