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6月8日,2019“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赛浙江地区决选”在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举行。永康市第五中学首次参加浙江赛区决选,何海康、陈雷珉两位小将沉着应战,并结合实践有深度、广度地介绍参赛作品《彩色蚕丝之变》,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成功入围全球决赛。</h3> <h3><font color="#ff8a00"><b>走进“环球自然日”</b></font> </h3><h3> “环球自然日”</h3><h3> ——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活动是GlobalHealth&EducationFoundation(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发起,活动目的:激发中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学生在不断探究中提高合作、研究、分析和交往能力。</h3><h3> 本次参赛选手:</h3><h3>指导教师:陈思灵(右一)</h3><h3>参赛学生:何海康(中)陈雷珉(左一)</h3> <h3><font color="#ff8a00"><b>认识“主题内涵”</b></font></h3><h3> 永康五中第一次代表永康参加浙江区决赛,入围地区决赛的作品为《彩色蚕丝之变》,此主题与2019年“环球自然日”中的主题相关联,旨在通过探究蚕丝颜色变化的影响因素,感受和揭示自然规律的两面性——可预见性与不可预测性。</h3> <h3> 比赛中,两位同学声情并茂地介绍了参赛作品,并清晰明了地解答了评委的提问。得到评委们的肯定,并提出本主题进一步需要完善的意见。</h3> <h3><font color="#ff8a00"><b>解码“成功之路”</b></font></h3><h3> 本次永康五中能取得如此佳绩,靠的是全校至上而下的全力配合。首先吴慧萍校长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集科学老师成立相关团队,发挥学校STEAM课程优势;第二打破学科界限,进行学科融合,由杨刚霞、倪国英两位语文老师对参赛学生进行作品阐述指导,让学生表达更生动,龚芳、雷芬、倪祎露三位美术老师对作品展板进行精装,让辅助材料更优美。第三日常科学课重视学生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辨能力!在多方作用下,作品具有了科学、人文、艺术等多层次的特点。</h3> <h3> </h3> <h3><font color="#ff8a00"><b>回顾“备赛过程”</b></font></h3><h3> 备赛过程中,加强校内外课程资源整合,永康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参赛作品进一步修改进行了指导;七(2)班班主任蒋迎颖老师从作品选题、录微课到参赛,一路献计献策。</h3> <h3> 每周六,指导教师陈思灵放弃休息,组织参赛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并进行一周的观察与总结,布置下周研究任务。</h3><h3> 家长大力支持,选材、研究、制作,家长给予帮助,并全程陪伴比赛。</h3> <h3> 参赛学生自强不息,严谨细致。两位少年为了买到合适的蚕种,不断搜索,运用“互联网+”的模式,线上、线下学习养蚕技术,他们曾利用课外时间来到外木坦村养蚕基地实地考察,向蚕农买蚕并询问了养蚕相关问题。</h3> <h3> 多平台操练,讲解更自然。为了使参赛学生能更自信、大胆地表达观点,年级层面组织两位同学分别在七(1)班、七(2)班进行科学拓展课演练。课堂气氛活跃,演练中参赛选手从稚嫩走向成熟,同时其他同学们在交流、讨论中科学探究的兴趣也被点燃。</h3> <h3><font color="#ff8a00"><b>坚信“未来可期”</b></font></h3><h3> 爱迪生曾说:“成功等于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创意加上努力,永远都是一个作品成功的关键,为迎战7月份全球总决赛(上海站),我校正积极筹备更专业的跨学科指导小组。让我们共同期待在全球赛中,永康五中更闪耀的表现吧!</h3>